周健森
“在互联网上,没人知道你是一只狗。”1993年《纽约客》的一则漫画,印证了人们对网络时代的自由憧憬。事隔13年重新品味这句话,却多少有些变了味:网络诈骗、不良信息、网络盗版、流氓软件、撒谎软件……盘点一年来层出不穷的“网络事件”,没人知道什么时候就会冷不丁被网上的“恶狗”咬一口,互联网何时成了被打开的“潘多拉魔盒”?
科技是一柄“双刃剑”,这恐怕已是老生常谈;但网络的罪责不应归咎于网络技术自身,而应追问人的责任。 科技的推动力量带给我们自由,而自由一旦因缺乏约束而泛滥,便可能导致道德“真空”的出现。然而政府主管部门刚刚酝酿一部“网络实名制”,便有“身份证生成器”冒出来与之抗衡,这样的“道魔之争”几时方可休止?
解铃还须系铃人。既然是人的责任,解决之道还应落实在人身上。依我看来,政策监管与法律约束必不可缺的制度保障,是对公民网络行为的他律手段;与此同时还必须形成另外一种非制度要素——培养人文理性,即对个人行为的自律约束,这需要呼唤一种来自民间的道德力量,一种自发的对社会责任的主动关注和积极履行。
试想一下,如果每一家经营网络游戏的企业,自觉地对网民的身份证号码进行核对;每一位网民主动拒绝使用违背社会道德的软件工具;加之主管部门积极推行各项监管措施,执法部门严格执法以确保各项法规的实施严肃性,类似“身份证生成器”这样的软件工具丧失了用途,岂能还有生存空间?
当然,我知道这样的念头难逃理想主义的嫌疑,毕竟社会道德与有序秩序的建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远比单纯推行一套制度或政策更艰难,所要花费的时间也更加漫长。但对中国这样一个拥有最多网民数量的互联网大国来说,任何网络世界的虚拟问题都与现实生活的社会问题息息相关,容不得马虎和忽视。RJ028
字体显示:大 中 小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