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中国经济人物——十大脸谱
得意篇
向文波
3年前参观徐工时,三一重工执行总裁向文波对徐工董事长王明说,自己是来朝圣的。三年后,他对“圣”发起了挑战。
从今年6月开始,向文波在其博客上发表了近50篇文章,从行业及国家经济安全、民族工业品牌的保护与自主创新等角度探讨徐工并购案;并由此引发了一场外资并购的“全民大讨论”。 之后,徐工方案发生了调整,一是把凯雷的股权比例降到了50%,二是交易价格提高了44%。
向文波说,他和王明的关系“并不坏”,他只是以一个公民的身份,在一个熟悉的行业里以总裁身份就国有资产管理、国家经济安全交易等方面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徐工只是其中一个案例。
徐工并购方案最终发生了改变,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需要逐步健全和规范等原因。毋庸置疑的是,向文波成为了该案的一个重要推动者,他备受争议的方式挑战和推动的也不仅是徐工的并购。
三一集团曾希望参与徐工改制,但遭徐工方面否决。有人说,向文波此举有“商业竞争”之嫌。向文波则称,在大是大非面前,发出这种声音“很稚嫩”。
因为徐工并购案,向文波获得“2006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提名。站在创新、责任、影响力与推动力的层面上,向文波称自己是“无可争议”的中国经济年度人物,但能不能当选,“央视有他们的标准。”
牛根生
牛根生今年依然很“牛”,虽然不再“牛总”,而且连“牛董”也不想当了,因为他找到了更有意义的角色—“老牛专项基金”的负责人,成为中国国内第一个设立基金会的民营企业家。
2005年9月,牛根生宣布辞去蒙牛总裁的职务,蒙牛面向全球招聘CEO。同时,他还表示如果时机成熟,将在2008年,自己50岁的时候辞去董事长的职务。
自2005年开始,牛根生就陆续将自己与家人持有全部股份,目前价值已经高达25亿人民币,捐给了公益事业。牛根生仗义疏财是名副其实的“裸捐”。
辞职、隐退、慈善、捐款,牛根生的一系列举动不禁让我们猜想:老牛正在谋划些什么?
今年11月,《中国经济周刊》对牛根生进行了专访,揭密了功成名就的牛根生的未来计划和更大梦想,那就是“把内蒙古建成世界乳业中心”。
牛根生很“牛”。一是由他率领的蒙牛军团成绩斐然,连续几年位列中国乳业三甲;二是性格倔犟,行事果断并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牛根生又不“牛”。一是速度快,他的蒙牛善于把握商机并发展迅猛,5年时间从无到有,从“一无工厂,二无奶源,三无市场”的困境到“一有全球样板工厂,二有国际示范牧场,三有液态奶销量全国第一”的奶业巨头;二是为人朴实、谦虚,从不讳言自己的贫贱过去。
我们祝福“老牛”获得“新生”。
失意篇
顾雏军
昔日资本大鳄,如今成了阶下囚。法庭上的顾雏军有了“鱼死网破”的心,不但指称德勤年报做假,更想捅出那些与他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官员。
11月7日,轰动全国的“顾雏军案”在佛山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从科龙问题爆发后顾雏军被捕到正式开庭,已历时465天。在这一年的牢狱生活中,顾雏军的一举一动依旧受到媒体的高度关注。11月13日,本刊以《顾雏军案可能将尝试辩诉交易》为题,详尽报道了顾雏军案首次开庭的当日实况,并独家披露了顾雏军案可能尝试辩诉交易的情况,引起社会广泛讨论。
2004年,“郎顾之争”闹得沸沸扬扬;2005年,锒铛入狱的顾雏军意味着一个民企“枭雄”倒下;2006年,顾雏军案因为种种原因一再推迟开庭。“枭雄神话”正被慢慢揭开面纱,顾雏军究竟是一只资本大鳄还是一位空手道高手,这些都需要法律的公正审判。
当昔日的企业英雄倒下,“说谎者”的谎言被揭穿,顾雏军从坚称“自己清白”到放出“鱼死网破”的话实在值得玩味。不过,无论如何,顾雏军案告诉我们,在体制和机制改革还不完全的今天,如何遏制“权钱交易”,让企业家的经营行为和官员的执政行为暴露在阳光之下,的确让人深思。
严介和
昔日百富榜眼,如今却被逼债。2006年的严介和有了“退隐之心”,但一屁股债让他开始坐立不安。
严介和曾说:“人怕出名,猪怕壮”。一年来,风风雨雨走过来的严介和的确体会到了这句话的“人间冷暖”。
今年6月和10月,本刊分别刊出《太平洋系拆分背后的严氏思路 一家出事不会连坐》和《严介和“身价”骤降 资金链断裂传言再起》两文,独家深度报道了严介和在2006年所感受到的迥然不同的心境,“春风得意”和“灰头土脸”让严介和在今年的上下半年形成了鲜明对比。
2006年胡润百富榜公布,严介和从去年榜眼位置骤然滑落,退居到第16位,资产也从125亿缩水为75亿。严介和说:“这全是富豪榜惹的祸。”2006年,严介和从幕后走到了聚光灯下,遭受了来自社会的惊羡、猜测和抨击。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资金链断裂传言四起,BT模式再次受质疑,对于严介和来说,追债的滋味应该并不好受,但照目前的情形,债务今年算是还不上了。
在富豪的名望之下,穷苦出身与所谓原罪一直缠绕着“暴富者们”,在他们中间,严介和就是一个典型。在经济剧烈变革的时代,有人一夜富有,有人几十年清贫,中国富豪成为许多民众仇富心态的众矢之的。希望严介和莫踩到改革试验田中的雷区,在享受成就感的同时,诚然接受公众对于你的质疑和嫉妒,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官员篇
刘宏长
刘宏长最近有点烦,因为这位江西省赣州市房管局局长一夜之间成了“网络红人”。
今年11月20日,刘宏长在本刊发表了题为《房价高不能全怪地方政府和开发商》的文章。“如果说全国房价普遍大幅度上涨,就是这两个原因造成的,不能令人信服。”他认为,应该按照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来解读房价变动规律,并提出通过提高人民群众的货币收入水平、降低住房建设的生产费用等解决办法。
文章一经刊出,立刻在网络上引发了近万名网友的热评,并有多家媒体就此发表评论文章,进行后续报道。深陷房价论战漩涡的他由此成为了中国“最有名气”的房管局长,虽然这名气以骂名为主。
2006年,几乎没有什么事情的受关注度可以与房价相比,无论是学者、业界还是百姓都悉数出场,但只有作为房地产政策的决定者和实施者的政府,除了文件,鲜见声音。房价争论一直在“制度外循环”,自说自话。
此时,“房管局局长”刘宏长的发言,无疑表明善意的、真正的对话者已经出现。姑且不论其观点,他的行为就值得我们尊敬。与此同时,我们盼望,更多的政府官员像刘宏长一样“公共知识分子化”,摆脱身份羁绊,客观中立地评说时事,尤其是事关自己职责的重大公共问题,从而为民意的生发找到一个着力点和制度出口。
肖建春
肖建春,原黑龙江省五常市(县级市)市委书记,一位全市老百姓都知道他手机号的“信访”书记。
2000年6月,肖建春刚上任时,五常的群体上访量为进京上访全省第一,到省政府上访全省第二,“综合排名第一”。上任第一天,肖建春便将自己的手机号码向社会公开,并要求五大班子的30多名成员也将手机号码公开。每周五被他定为与上访百姓“面对面”的接待日。
为解决现存信访问题,肖建春亲自到群访突出的乡镇现场办公;对于解决信访工作不力的领导班子实行一票否决,就地免职。
肖建春认识到,信访问题的彻底解决,最终还要依赖于经济环境和政策环境的根本改善。因此,肖建春带领五常通过狠抓工业经济、强化预算外资金管理等方法“找钱”。2002年,五常被评为全国财政先进市。
肖建春在任的六年里,五常从黑龙江省的一个上访大户变为全国的先进农业县市、全国水稻生产五强县,城市面貌和百姓的精神状态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现在,肖建春已经离开了五常,就任黑龙江省绥化市(地级市)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
“今天我们通话了,是他刚离开五常的时候,感觉出来有点留恋。他说他要离开这里了,我说谢谢他给五常带来的贡献,祝他一路平安!”一位普通网友在五常论坛上留言说。
草根篇
徐延格徐延格是个普通人,但这并不妨碍他成为名人。
这位来北京打工的山东农民,可能从来没有想过自己名字会出现在电视、报纸、杂志和互联网上。一切的改变都是因为这个“打工仔”与大名鼎鼎的肯德基打起了官司。
2005年11月,当徐延格向北京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时,他很委屈:自己明明为肯德基工作了11年,被辞退时,为何只能得到2个月的补偿?“东家”怎么变成了从来没听说过的时代桥劳动事务咨询有限公司?
1月17日,仲裁裁决驳回了徐延格的申诉;1月25日,徐延格不服仲裁裁决,诉至东城区人民法院;6月12日,法院作出一审判决,驳回了徐延格的诉讼请求;6月26日,徐延格因不服一审判决向北京市二中院提出上诉;7月26日,北京市西城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召开肯德基案件座谈会,邀请国内外12家新闻媒体参加,并公开了《劳务派遣在我国存在的问题及对〈劳动合同法(草案)〉中劳务派遣质疑的回应》等文章。
事情的发展早已超出了“老徐的委屈”的层面。8月8日,肯德基召开新闻发布会,决定调整政策,将用工方式改成直接录用。
尽管最终领到了赔偿金,但徐延格也付出了不小的代价,他至今仍没找到工作。最近,他一直在学开车,准备当司机跑运输谋生。徐延格可能算不上“维权英雄”。 但他的出现,却改变了更多像他一样的打工者的境遇。
留守村妇
她们是我们年终回望时唯一的女性人物。她们没有名字。
她们是一个庞大的群体,我们无法得知她们一个个具体的名字,似乎也很少有人会在乎她们的名字,只有一个表明生存状态的称呼—留守村妇。
她们几乎被遗忘,但她们却是新农村建设中不得不面对的人群。
今年10月,本刊刊发了题为《5000万留守村妇非正常生存调查》的封面文章,这是市场化媒体几乎不会涉猎的选题,因为它不具有商业价值,也难迎合大部分读者的兴趣。面对它的理由只有一条:责任。
丈夫长期外出打工,妇女留守农村家中,既要从事劳动生产,又要抚育孩子,照顾老人。沉重的生活和精神压力,使她们成为几乎畸形的生活群体,而这样的群体却是我们广大农村主要力量。悲情因5000万而悲壮。
采写该文的本刊记者张俊才说:“5000万个留守妇女意味着0.5亿个家庭的不团聚,算得保守些,中国每8个家庭中,就有一个是分离的,而且几乎全部集中在广袤的农村。”
除了这5000万留守村妇,还有8000万留守村娃。当我们庆祝城市化进程迅速推进时,显然有许多被我们遗忘。
至今,在网络上键入“留守村妇”,我们仍然看不到期望中的跟踪和关注。寥寥的报道在海量信息中微不足道,漠视让人恐惧。
国际篇
保尔森
他是一位或将影响中国经济的美国人,这并非因为他是美国财政部长,而是因为他可能是访华次数最多、最了解和熟悉中国,拥有最多中国朋友的美国财长。
今年12月14日,一身深色西装的美国财政部长亨利·保尔森出现在了北京人民大会堂,与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吴仪亲切握手。记录这一场景的照片,几乎出现在了当天所有国内外主要媒体的头条位置。
这是保尔森的第73次中国之行,随他同行的还有包括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商务部部长古铁雷斯等七位美国政府高官在内的“超豪华”阵容。他们要参加的是首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这是中美现有磋商机制中级别最高的对话。
而这一出大戏的导演和主角是同一个人:保尔森。
今年7月4日,保尔森正式就任新一任美国财政部长。这位曾经的“华尔街权力之王”、美国高盛集团主席兼行政总裁,和中国有着较深的渊源。从上世纪90年代初起,保尔森以投资银行家、旅行者和环保人士等身份,每年数次往返中国,他甚至还是清华大学经管学院顾问委员会主席。
一位“中国通”当上了美国新财长。从他在白宫提出的解决中国问题的不同声音,到今年9月份首次以美国财长身份访华并提出建立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机制,到今天首次对话的成功完成,保尔森显示了他对中美问题的重视和务实的处理态度。
希望保尔森能够继续给我们带来惊喜。
秋秉直
秋秉直,一位韩国高官,他的辞职却在年终岁末引发中国公众的强烈关注。原因很简单:因为高房价。
面对韩国国内日益疯狂的房价,2005年2月,韩国总统卢武铉表示,对房地产投机将“不惜一战”。同年4月, 56岁的秋秉直被任命为韩国建设交通部长官。此前4个月内,韩国已有4名高官因涉嫌不动产投机而落马。《朝鲜日报》称卢武铉的此次任命为“煞费苦心”:“因为,据调查显示,高级公务员中有75%左右通过房地产增加其财产。”
通过“道德审查”的秋秉直上任后,坚持“铁腕”治市。
大幅扩大住宅供应,加强房地产拥有税,回收重建建筑项目利润……
政策一个接着一个,一个比一个强硬,但韩国,特别是首尔等大城市的房价并没有应声而落,反而直线飙升。
面对种种质疑,秋秉直毫不动摇。
今年10月23日,“在没有和相关部门进行协商的情况下,”秋秉直表示,政府将建设新城市,大幅扩大住宅供应,以便抑制住房价格上升。此言一出,相关地区的房地产价格大幅上涨,导致市场动荡不已。
11月14日,秋秉直等三名高官,为对日前发生的房地产政策问题负责,提出辞呈。
一时之间,“韩国建设部部长因房价过高而辞职”的消息,被中国媒体纷纷转载,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一位网友开玩笑说:“因为房价高就辞职,韩国建设部长还真‘秉直’!是个好同志。”
其实,秋秉直也好,“夏秉直”也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某些职能部门的政策制定者,能否像秋秉直一样负起责任来。
策划/《中国经济周刊》编辑部 执行/《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部 (责任编辑:魏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