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走上法庭的那一刻,徐延格并没有想到,他的这一诉讼最终让肯德基取消了劳务派遣用工制度。
关键词:劳务派遣、维权——肯德基取消了劳务派遣用工制度。
在本刊6月5日第21期刊登的《未完的肯德基“劳务派遣之争”》、《全总官员批评肯德基等外企:“劳动用工搞双重标准”》等文中,详细报道了一桩肯德基前员工因劳务派遣侵害其合法权益而引发的诉讼和争论。
文章的主人公叫徐延格。自1994年底加入肯德基到2005年10月,他一直在肯德基仓储部门工作。2005年10月,徐延格因工作失误被开除,在争取工龄赔偿时,他发现自己并不是为之服务了11年的肯德基的“人”,而是一个他自己都不清楚的派遣公司的人。更让他无法接受的是,由于一纸派遣合同,自己11年的工龄居然变成了2年,9年工龄不翼而飞。
一场派遣之争由此开始。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就此“工龄缩水案”采访了中华全国总工会,全国总工会相关人士对肯德基的这一做法表示了严厉的批评。
影响力:文章发表后,很快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肯德基随即与全国总工会进行了沟通。据全总有关官员透露,肯德基当时表示将改正这一做法。从之后肯德基的表现来说,也的确“应验”了该官员的说法。
8月8日,北京肯德基公司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即日起,除特殊情况外,将停止使用劳务派遣录用新员工。原配销中心的派遣员工将转为北京肯德基公司直接聘用员工,并认可他们以前的工龄,此项工作将在今后几个月内逐步完成。
点评:作为我国劳务经济中一种比较新的形式,劳务派遣制度不仅解决了很多零工、外来人口就业等问题,也节约了很多企业的人事管理成本,因而近年来发展一直较快。但是,与国外相比,我国关于劳务派遣的管理制度还极不成熟。以我国现行《劳动法》来说,虽然从鼓励短时零工、增加就业的角度规定了劳务派遣,但对派遣的具体期限及其它问题都没有详细规定,这就造成了劳务派遣在实际管理中问题百出。更有公司打着“劳务派遣”的旗号,直接间接地损害劳动者合法权益。
在今年4月末公开征求意见的《劳动合同法》草案中,劳务派遣也成为争议的焦点。
根据《劳动合同法》草案第40条规定,“劳动者被派遣到接受单位工作满1年,接受单位继续使用该劳动者的,劳动力派遣单位与劳动者订立的劳动合同终止,由接受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接受单位不再使用该劳动者的,该劳动者所在岗位不得以劳动力派遣方式使用其他劳动者。
但是很多公司尤其是外资公司以种种理由表示该规定“不合理”,认为应予取消。
随后5月出现的徐延格 “工龄缩水案”
败诉,直接暴露了目前劳务派遣制度中的缺陷。在该案的影响下,更多的人开始关注和重视劳务派遣现行管理中的不足。如果立法再不予以规范的话,这种伤害还可能继续。
当事人独白
我对结果基本满意
★文/徐延格
事情已经过去了,也没什么要说的。本来打官司只想赢回属于自己的权利,没想到最终不仅解决了自己的问题,其他工友类似的问题也得到了解决。对于这个结果,虽然和自己最初的预想不完全相同,但应该是满意的。
如果要找出一个缺憾,那就是官司最终是以和解的方式结束的,没有法律的最终判决,因而也就没有得到法律上真正的“确认”。如果是法院判决的话,我想,以后出现类似案子时,员工权利就能够得到更好的维护了。
对于这个案子,我非常感谢北京市农民工法律援助中心的大力援助,也感谢全国总工会的支持。因为有了法律援助中心的无偿援助,我才能坚持把这个官司一直打下去,如果没有他们,单是可能面对的诉讼费用我都无法负担,更不用说坚持了。也非常感谢全总对我们劳动者维权的支持。
肯德基做法有示范作用
★文/北京市农民工法律援助中心、本案代理律师 徐玉领
从个案来说,这是一个比较圆满的结局;从其它意义来说,虽然没有法院的最终判决,但肯德基的做法已经为其他类似的企业起到了示范作用。企业内部存在的不平等待遇,有其产生的缘由,要完全解决这一问题,还需要一个过程。
记者手记
左手工作 右手权益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叶静
在采访该案的过程中,我印象最深的不仅有徐延格的执著劲,还有徐延格工友们的矛盾劲。
当时是5月,徐延格一审败诉,刚提起二审,而徐延格还在肯德基的工友们正犹豫着是否该与肯德基续签新一年的劳务派遣合同。
他们曾希望和徐延格一起站出来,如果肯德基不承认他们以前的工龄,就不签新合同,并将肯德基告上法庭。但在表完决心两天之后,他们又都乖乖地续签了。
其中一位员工表示,虽然自己也很想要回以前的工龄,但是,劳动合同再不签,明天也许就没工作了。而随着肯德基仓储部门招聘更多的年轻员工,一个没有很多技能的“40”人口想要开始一份新工作并不容易。
在“合法权益”与“就业”相冲突的情况下,他们所能选择的只能是“就业”。
北京市农民工法律援助中心也向我表示,类似情况十分普遍。在现实的就业压力之下,劳动者权益受损,往往只能委曲求全。这样的“弱势群体”的利益更需要社会力量的保护,必须有严格的法律法规,防止企业利用就业压力来侵害劳动者权益。
12月15日,我再次见到了徐延格。虽然他不愿再回顾已经过去的诉讼,但却很愿意聊聊他所在的马驹桥镇上的“劳务派遣”。
就在这个小小的镇上,有数十家黑劳务中介在给亦庄开发区的企业介绍雇工。但很多经其介绍工作的人,工资都大大缩水。
在徐延格看来,正是这些派遣公司“蚕食”了劳动者本应有的权益。他希望国家能加强监管,至少不让黑中介、黑派遣到处泛滥。
(责任编辑:魏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