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宣部、中央综治委、公安部和中华见义勇为基金会联合举办的“第十届全国见义勇为英雄和先进分子评选活动”近日揭晓。宝鸡市中级人民法院书记员平林烈士从全国各地推荐的57位“全国见义勇为英雄”候选人中脱颖而出,光荣当选“全国见义勇为先进分子”。
在窃贼的眼里:从没见过像平林这样不怕死的人
平林的家在宝鸡市文化路建设银行家属楼的一楼。2005年7月16日凌晨4时许,平林起身帮患病的妻子服完药后随手推开窗户,想透透气。这时,他发现有一个黑影正踩着他家的防护网爬向楼上的邻居家。“有人要行窃!”平林迅速穿好衣服跑出屋外制止,并毫不犹豫地与准备逃跑的窃贼展开搏斗。搏斗中,窃贼用刀刺中了平林的右腋下动脉,但平林还是咬着牙追出十多米,终因流血过多倒在血泊之中。平林被送往医院后抢救无效,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事件发生后,宝鸡市公安机关根据平林搏斗中将窃贼额头击伤的情节,13天后就将犯罪嫌疑人朱强抓捕归案。犯罪嫌疑人在交待犯罪经过时仍心有余悸:“当时我叫他别管闲事,偷的又不是你们家,但他说邻居家的事他照样要管,被我捅了一刀后他还拼命向前追了十多米……我还真没见过像他这样不怕死的人!”
在同事的眼里:平林是个孜孜以求不知疲倦的人
平林生于1961年9月,1976年12月被特招入伍,后考入军校,成为一名军医。2000年,已是少校的平林转业到宝鸡市中级人民法院,在民事审判第一庭担任书记员。面对陌生的工作环境和生疏的业务,平林没有灰心和沮丧,他以军人特有的作风,全身心地投入到法院工作之中。
作为书记员,主要是在法官的指导下从事辅助性的工作,诸如案件送达、开庭记录、法律文书打印和案卷的装订归档等等。虽然工作平凡而琐碎,但平林却干得津津有味。民一庭助理审判员甄兰提起平林感慨万千:“他整天乐呵呵地称自己是革命军人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平林在民一庭工作不到5年,累计结案数超过570件。2003年、2004年连续两年配合结案数均超过150件,名列全庭书记员第一。
宝鸡市中院院长郭宝生说:平林虽然只是一名普通的书记员,但他默默无闻,甘当绿叶的敬业精神折射出他崇高的职业理想。
在当事人眼里:见到平林就像是见到了自己的亲人
平林虽然只是一名普通的书记员,他认为作为配角虽不能手执法槌匡扶正义,但自己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影响到法官和法院的形象,影响到法律的尊严。他常说:“到法院来打官司的当事人,都觉得自己满腹冤屈,只要我们能放下架子,对他们热情相待,就拆除了法院与群众之间的隔墙,就能取得群众信赖,赢得群众的满意。”
2003年11月,甘肃省甘谷县农民王宝荣等人因追索劳动报酬在民一庭参加二审诉讼。在此案的审理期间,王宝荣每次催问案件的审理进展情况,平林都是热情地接待。有一次平林看到王宝荣因经济拮据以干馍充饥时,硬是拽着王宝荣吃了碗羊肉泡馍,临走时,又硬塞给王宝荣50元钱作路费。家住宝鸡市金台区西关街道76岁的高谟老人和平林仅有一面之交,深感平林待人温文敦厚,说话在理,透着一股真诚、坦率和信任。
在家人眼里:平林是个爱管“闲事”的大忙人
瞬间的力量,来自长久的积淀。在妻子和女儿的记忆里,平林实在是太爱管“闲事”了!平时出门,碰到打架斗殴、聚众赌博、交通堵塞……总是挺身而出,充当“调解员”。
2003年8月23日晚,平林带着妻子和女儿来到靠近渭河边的一家饭店为女儿过15岁生日,正当女儿把切好的蛋糕递到爸爸的手中时,忽然听到一声尖叫,邻桌四五个喝酒的男青年不知何故打了起来。眼看着一个操起啤酒瓶就要向另一个头上砸去,眼明手快的平林一个箭步上去抓住了啤酒瓶,谁知啤酒瓶顺势擦着平林右脸颊而下,平林的右耳上立刻血流如注。看到平林身上穿着法院的制服,几个青年人很快冷静了下来。饭桌上,平林就给这四五个青年人打起了“官司”,半个小时后,“案子”调解结案,几个人脸上都堆满了开心的笑容。
在人民群众心里:平林还没有走
平林走了,这位普通的转业干部,平凡的法院书记员,用自己的惊人壮举捍卫了人间正义。他短短44个春秋的生命却如一颗滑过夜空的流星,璀灿夺目……
平林英勇牺牲后,自发地赶到平林家吊唁的群众络绎不绝。这些人中有的是他曾经帮助过的人,也有他从未谋面,只是听到他的事迹后主动赶来的陌生人。一束束素洁的鲜花、一幅幅黑色的挽幛,向平林表达着无尽的哀思,他始终活在人民的心中。平林年逾古稀的父亲流着眼泪说:“我儿子不是英雄,因为他是一名人民法院的干警,他只是做了他应该做的事,儿子死得值……”
平林牺牲后,宝鸡市中院作出了《关于开展向平林同志学习的决定》,号召全市法院系统深入开展向平林同志学习活动。宝鸡市人民政府授予平林“见义勇为先进分子”光荣称号。
2005年9月21日,省委常委、省委政法委书记宋洪武专程慰问了平林烈士的家属,称赞平林同志是全省政法干警弘扬正气的学习榜样。同年10月,省高级人民法院给平林追记一等功。2006年6月,省人民政府授予平林“革命烈士”称号。
(本报通讯员 刘炳科 本报记者 李燕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