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报通讯员李宏波摄临近岁末,从北京传来喜讯: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创演的大型眉户现代戏《迟开的玫瑰》在“2005-2006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评选中一举夺魁,荣膺十大精品剧目榜首,实现了我省在该项目评选中零的突破,成就了我省文化艺术事业新的辉煌,成为陕西文化艺术界令人振奋的新气象。2006年,全省文化艺术事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舞台艺术精品创作生产传播创佳绩。今年以来,我省大力推动优秀精神文化产品的创作生产和传播,积极实施“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除《迟开的玫瑰》荣膺十大精品剧目榜首外,歌剧《张骞》也入围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初选剧目,秦腔《杜甫》应邀晋京参加北京国际演出季并引起轰动,儿童剧《小小阿凡提》在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汇演中脱颖而出获得大奖,陕西地方戏曲全面亮相央视,秦腔、眉户、碗碗腔、京剧、歌剧、商洛花鼓等主要剧种的17台剧(节)目、2部戏曲电影和6个戏曲采风专题片在“中央电视台2006陕西戏曲展播周”上集中播出。这是我省近年来戏曲舞台创作成果的一次大展示。——为农民服务的文化资源更加丰富。我省农村电影“2131工程”被国家授予“‘十五’全国农村电影工作先进省”后,2006年初国家又把我省作为“十一五”期间西部地区唯一一个农村电影改革发展暨数字化放映综合试点省,首期拨付2433万元的数字放映设备和资金,延安、咸阳两市作为首批试点地区。目前,延安、咸阳两地的农民群众看上了高清晰度的数字电影。开展了“全省百县千场农村文艺调演”,半年时间共演出节目155台、1322场,观众达222.02万人次。建立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联席会议制度,完成了25个基层示范点设备的安装调试,确定了泾阳、凤翔、眉县、定边、华县、合阳6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试点县并启动工作。——文化市场整治显成效。我省今年以音像市场、网络文化市场、娱乐市场为重点,开展了“执法季”、“反盗版百日行动”和“阳光行动”等文化市场集中整治活动。据统计,今年截至目前,全省共出动检查87361人次,检查音像单位7049家次、演出娱乐场所5667家次、网吧11590家次,受理举报1868件、立案调查1095件,查缴非法音像制品516524张(盒)、暂扣网吧电脑及附属设备1415件,停业整顿696家,取消经营资格64家。——文化产业集中外展大显风采。组织了第十届西洽会文化产业项目推介、招商引资工作及文化产业项目推介会,6个项目在会上签约,签约金额8630万元人民币。组团参加了第二届深圳国际文化产业交易博览会、第二届中国西部文化产业博览会和首届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文博会上,我省文化产业的成就和特色,吸引了数以万计的观众和参展商,达到了展示博览、项目推介、树立形象的目的。——对外文化交流日益活跃。为实施“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战略,展示陕西新形象,我省组派文艺团体赴美国、英国、新加坡、澳门、泰国参加“四国一地闹新春”活动,赴日本举办了第27届中日书画联展,组织了省戏曲研究院折子戏赴香港参加中国戏曲曲艺展演节,陕西民俗艺术团赴德国法兰克福巡游和省民艺参加维也纳音乐节活动。特别是在印度新德里举办的“中印友好年·陕西文化周”,反响热烈,影响广泛。(本报记者王淑玲)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