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加快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也是时代赋予乡镇企业的历史使命。我省乡镇企业的快速发展充分说明,乡镇企业的发展加快了农村城镇化、工业化、现代化进程,有利于更好地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壮大县域经济。
发展生产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乡镇企业能够并且已经在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产业支撑。我省乡镇企业特别是农产品加工业的集聚发展,实现了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有效拓展了农村经济发展空间,形成了以销售定加工、以加工定生产的“贸工农”循环,同时也使农村经济从农业向“工、商、建、运、服”全面拓展,优化了农村产业结构,改变了农村经济单纯依靠农业支撑的格局,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产业支撑和物质基础。尤其是我省乡镇企业中的龙头企业在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方面成效显著。此外,省乡镇企业局今年在推进我省新农村建设中,向省级试点村加大扶持力度,投入大量资金,根据各村资源优势和规划,以项目建设促进各试点村发展生产,为我省新农村建设增辉添色。
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出发点和根本目的,也是“三农”工作的永恒主题。“十五”期间,省委、省政府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全省农民人均年收入持续增加,已从2000年的1374元增加到2005年的1877元,而来自乡镇企业的工资性收入就有490元,占当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6.1%。这一事实表明,我省乡镇企业已成为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渠道之一。“一人就业,全家脱贫”已成为乡镇企业促进农民增收的生动写照。如遵义市汇川区仁江村,1985年用50元兴办乡镇企业,发展至今已扩大成拥有水泥生产、园林休闲、房地产开发等为一体的企业集团,资产近亿元,企业职工人均年收入达8000多元。全村6250人由于得到企业集团的辐射带动,去年人均纯收入达4100元,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仁江村的例子反映了农民依靠自己的力量,通过发展乡镇企业实现向农村二、三产业的转移,是农民增收致富的一条路子。道真自治县的高志红、修文县的梁顺堂、赤水市的王登富、务川自治县的田茂其,这4个回乡创业的农民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和业绩,也证明了创办乡镇企业对农民脱贫致富从而改变命运至关重要。这正是胡锦涛总书记肯定“乡镇企业是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力量”的实质所在。
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的重要基础。乡镇企业已经而且仍将担当新型农民“培训学校”的重任。省乡镇企业局今年启动实施的以培训农民工和农村干部为宗旨的“企盼行动”,为培养新农民,推进我省农村富余劳动力向乡镇企业转移,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该局在实施“企盼行动”中,精心策划,精心组织,改进教学方式,学员普遍感到满意,并增强了农民工学习的自觉性。经过培训的农民工有的甚至担当起了乡镇企业的技术骨干,从一个侧面证明了乡镇企业正是适宜培养造就新型农民的“大学校”。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贯穿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需要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努力和不懈奋斗。在这个历史过程中,乡镇企业要充分发挥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为农村向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作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 来源:金黔在线—贵州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