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记者 宋菁
12月21日晚,曾在铁矿石议价谈判中屡屡受挫的中国,成功拿下07年铁矿石谈判的首发定价权。
仅仅十天,以宝山钢铁厂(以下简称宝钢)为代表的中国钢厂便与世界主要铁矿石供应商巴西淡水河谷达成2007年铁矿石基准价格协议。双方同意,在明年4月1日开始的下一年度中,将铁矿石价格提高9.5%。此举大大出乎业内预料。
一直以来,老牌的钢铁大国———日本和欧洲都在谈判桌上占据优势,试图谋求定价权的中国钢厂多次被迫接受议定价格。
作为世界初级产品市场的最重要买家,中国旺盛的需求牵动着世界大宗商品的价格。不过,定价权的缺失却正在使得这个崛起中的大国陷入尴尬。由于缺乏对价格的控制,2005年,中国不得不为重点监测的42种进口的主要资源、能源产品多支付了300多亿美元。
现在,在谈判桌上,中国试图纠集分散的力量,将购买力转变为议价能力。在谈判桌后,政府开始鼓励企业“走出去”参与海外资源的开采,希望以加强对上游资源的控制来改变现有的定价秩序。
首发定价权
12月21日晚,中国宝钢和巴西淡水河谷同时发布消息称,双方达成2007年铁矿石的基准价格协议。
从2007年4月起,巴西发往中国的铁矿石将涨价9.5%,达到每吨44.47美元。淡水河谷发言人克里斯蒂娜指出,协议仅涵盖粉矿价格,不包括球团矿,有时球团矿的价格会与粉矿不同。该公司下一步将争取与中国达成球团矿价格协议,或者与日本或欧洲达成类似与宝钢的价格协议。分析普遍认为,这已经为整个行业确立基准。因为这是两家大型厂家之间达成的关于2007年钢铁价格的首笔交易。而中国首次在铁矿石议价中拿下首发定价权,并且价格理想,不啻为一场胜利。
根据惯例,每次有公司达成首发价后,其他公司都会追随。“这是一个不成文的约定。打破这一惯例非常困难,基本上可以说这确立了基准价格。”北京兰格钢铁信息中心主任徐向春说。
早前几年的铁矿石议价曾让中国钢铁业倍感耻辱。
2005年、2006年,中国钢厂两度被迫接受71.5%以及19%的天价涨幅。这个涨幅是由新日铁等日本钢铁公司与铁矿石供应方巴西淡水河谷敲定,定价权的缺失使得中国钢厂不得不跟随此价格。虽然此时,中国已经是全球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
十天速战
9.5%的涨幅符合市场早前的预测。早前分析普遍预测铁矿石价格的波动幅度将在5%-10%之间,更有消息说,宝钢在与淡水河谷的预备谈判中曾定下涨价5%-10%的约定。
徐向春说,9.5%的涨幅接近预测上限,但仍在宝钢预期之内。“这是一个略高但可以接受的价格。”
如此快速地拿下首发定价权令业内颇感惊讶。淡水河谷发言人克里斯蒂娜也公开表示没有料到能如此快速地达成协议。市场原本预计,新年前双方不会达成任何协议,去年双方马拉松式的谈判更是持续了长达7个月。
12月初,2007年铁矿石议价谈判低调启动。依照惯例,各方至少需要谈两、三轮,才会定出基准价格。而此次,第一轮谈判尚未结束,宝钢便已急于达成基准定价。
徐向春说,铁矿石议价是企业对企业层面的三对三议价,也就是三大供应商(巴西淡水河谷、澳大利亚必和必拓、力拓)和三大进口商(中国、欧洲以及日本钢铁公司)分别直接对话。“三对三议价敲定后,全球别的企业就会以此为依据签订长期协议。”
他说,第一轮谈判中,淡水河谷曾与包括新日铁在内的日本五大钢厂接触,不过对方拒绝了淡水河谷涨价的要求。欧洲方面,米塔尔等钢铁公司的议价谈判尚未启动。拐点难现
分析认为,中国钢厂对市场的清醒判断促成了协议的快速达成。
徐向春说,对明年人民币升值以及海运费下跌的预期,使得宝钢认为,铁矿石价格的适度上扬能够被有效冲抵。
市场供需方面,中国的快速城市化正在推动全球大宗商品和原材料需求迅猛增长。预计2007年随着钢铁行业的迅猛发展,中国对铁矿石的进口需求仍将大幅增长。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上周四称,预计中国2007年将进口铁矿石3.54亿吨,较2006年增长11%。
而供给方面,虽然铁矿石供应也正伴随市场需要不断增加,但是铁矿石的强劲需求以及采矿投资作为资本密集型行业的高昂成本,都意味着价格将要有所上涨。
中国钢厂早前一直寄希望于供求拐点的出现,拉低铁矿石价格。中国商务部的数据也曾显示,预计2006年度的铁矿石进口增长幅度将较去年同期回落12%。
不过,徐向春说,市场拐点恐怕不会在短期凸现。现今的铁矿石海运贸易量70%都集中在淡水河谷、必和必拓、力拓三家手中,“他们对资源的控制力,可以使得未来几年铁矿石的供给都会处于整体紧张的状况。”
缺失的定价权
2005、2006年度铁矿石议价中的两度受挫,同样激发了宝钢对首发定价权的渴望。
徐向春说,国内钢铁产业力量太过分散,以致“内部很难统一,用一个声音说话”。意见的分散使得宝钢在谈判桌上迟疑不决,也就使得力量相对集中的日本新日铁先行拿下首发定价权。面对日本签下的涨价协议,中国钢厂要么接受协议,以保证铁矿石的稳定供给;要么放弃获得铁矿石的稳定渠道,转而投向价格更高、风险更大的现货市场。
显然,前者更为安全。因此2006年铁矿石涨价19%时,中国钢厂拖延数月后,最终还是签署了涨价协议。
不过此举,却让中国颜面尽失。作为全球初级产品市场的最重要买家,中国未能像美国、欧盟、日本那样影响大宗商品的定价。
此前数年,全球贸易额每年3000多亿美元的净增量中,来自“中国引擎”的贡献占据了一半,中国成了世界大宗原材料贸易市场上的“超级买家”。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长期在大宗商品国际定价话语权上的失语与无力。
据商务部数据显示,受价格上涨影响,2005年,中国不得不为重点监测的42种进口的主要资源、能源产品多支付了300多亿美元。同时,中国也正成为国际资本牟取暴利的最佳狩猎对象。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的张明说,在上一轮的全球铁矿石、铜矿石和大豆的价格上涨中,分别有30%、25%和35%是由中国的进口需求所导致。尽管巨大的“中国因素”已经开始在全球价格形成中发挥作用,但初级产品的国际定价权却仍然缺失。
以石油为例,去年我国原油进口总量占据全世界同期总量6%,但在世界原油价格定价上的权重仅有0.1%。期货界把中国这一处境比喻成“进入瓷器店的大象”,过大的块头难以转换成自身优势。
攘外必先安内
这种“受欺负”的现状,使得产业界和官员圈子中的不满情绪开始郁结。徐向春说:“中国急需要拿下一两宗大宗商品定价权,以改变现状,而政府看到铁矿石可能成为一个端点”。整治工作随后开始。
以铁矿石为例,人们认为国内钢铁业过于分散的状况导致了定价权上的弱势。中国钢铁联合网分析师周巍介绍,宝钢在国内虽然略具优势,但其钢产量尚不足国内总产量的10%。而与之形成强烈对比的是,新日铁和阿塞洛的钢产量均占其国内产量的80%-90%。
“国内钢企太分散,没有一家够强势到可在谈判桌上与新日铁争夺话事权。”
此外,国内钢企的不自律同样让宝钢处境尴尬。五矿商会前会长周世俭说,一些国内钢企在宝钢之前便和三大供应商谈好价格,愿意高价进口铁矿石。“一则,可以保证其自身企业铁矿石的供给;二则可以囤积居奇,在国内现货市场炒高铁矿石价格。”
他说,此种“汉奸行为”使得宝钢在谈判桌上异常难堪。
不过,近年来,钢铁业的整合开始加剧。周世俭说,从去年开始,国内已经开始了钢铁产业政策的一系列调整。去年7月20日,国家发改委出台了我国首部《钢铁产业发展政策》,抑制钢铁产能的过快增长;今年12月,钢铁出口退税从11%下调至8%,“这就从源头上控制了铁矿石的进口需求。”
此外,从去年开始,政府开始调高铁矿石进口企业的资质门槛。早前的500多家进口企业被缩减为118家,更有消息透露说,这个数字在明年将进一步缩减为90家。内部的精简便于中国钢厂用一个声音说话。
今年,此种效果开始显现。议价谈判开始不足10天,宝钢便率先敲定基准价格,“此种果断在以往不能想象。”国内一钢企人士表示,一定会有中小钢企对此涨幅表示异议,因为市场普遍预测明年的钢铁价格将有所回落,市场将较为艰难,小部分企业可能将难以承受成本增加选择退市。
而这正是政府乐意看到的,对钢铁产能的限制,正是国家发改委产业政策调整的一个重点,预计明年将有5000万吨钢铁产能面临淘汰。
争夺资源控制权
在谈判桌背后,政府开始鼓励企业“走出去”参与海外资源的开采,希望以此加强对上游资源的控制,进而改变现有的定价秩序。
周巍介绍,国内较为贫瘠的铁矿资源,使得我国的铁矿石50%以上依靠进口。这一先天劣势使得国内钢企希望提高对铁矿资源的控制度,它们或通过投资参股海外矿山的开发,或到铁矿石生产地新建钢厂,以减少对外购矿的依赖,最大限度地压低成本。
此外,除了能保证获得稳定的铁矿供给,更多地参与到资源开采中,也能增强中国在议价时的分量。
而且,矿产领域的优厚利润能够抵消铁矿石持续涨价对钢铁企业的冲击。“日本和欧洲的钢铁企业正是因为在参股不少铁矿开采,才能镇定自若地接受2005年71.5%的天价涨幅!”
不到上游去控制资源,中国似乎很难在议价谈判中真正获得话事权。
早些时候,宝钢在与巴西淡水河谷计划在巴西合建钢厂的计划受挫后,又将目标转移到了巴西最大的钢厂巴西国家黑色冶金公司(CSN)。因为CSN不仅是钢厂,也是重要的铁矿石供应商,预计其每年可有3000多万吨的铁矿石可供出口。此外,宝钢也在澳大利亚参股了两个铁矿石企业,在保证铁矿石供应的同时,还可以从中获利。
不过,中国钢厂向外扩张的速度却并不够积极。除了宝钢、中钢集团这类企业在海外参与了为数不多的铁矿开采外,全国大片的钢铁企业在此领域仍然集体失声。
“风险,是不得不考虑的问题。”周巍说,作为资本密集型的产业,到海外开采矿产资源面临高额的成本挑战,“国内大部分钢铁企业处境微妙,稍有不慎就将惨遭淘汰,谁敢支付高额成本参与采矿?”
此外,铁矿石贸易秩序建立已久,老牌的钢铁大国日本、欧盟已占据了有利位置。“那些富裕的、风险低的铁矿已经都被这些资本占据,作为后来者,中国想要分一杯羹极不容易!”
不过,一些国内钢厂还是选择了海外开采。这些企业选择开采那些铁矿品味在50左右的中端铁矿,由于这类矿产投资风险高,日本、欧盟不愿参与投资。“高端的60品味的铁矿我们插不进,这些50品味左右的铁矿总好过国内30、40的低品味矿。”
此外,尚未被开发的非洲也给中国提供了思路。徐向春说:“不仅仅是矿产,中国同样希望其他资源问题也能通过开发非洲得以解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