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龙网讯(记者王立立)如果不是因为我是千龙网的记者,如果不是因为我曾跟采访对象做过几年的同行,更主要的,如果不是因为“中非论坛”这个顶顶重要的选题,我敢说,这辈子我也跨不进那道颇有几分神秘感的大门——北京市公安交通管理局指挥中心。 而这一次的经历也成为我今年最难忘的采访。
别以为偶是带着莫大的好奇去参观的,告诉你吧,真的一点都不好玩——如果让你背着一个极重要的、还挺有难度的任务去一个你从来都没去过的地儿,多大的好奇心都会大打折扣的。说实话,自打前一天从头儿那领了命:去指挥中心刺探中非论坛期间的“每日交通预报”是怎么报出来的,我这心里就忐忑上了。虽说跑了两年交管局,跟交管局新闻处混了个脸熟,可咱也得瞧瞧这是什么日子口儿啊,中非论坛的交通信息那可都是涉及机密的,人家能告诉咱嘛。果不其然,联系采访时,人家谨慎地说了“能不来指挥中心么”,我厚着脸皮说“我就去拍两张照片,绝不涉及敏感问题”,“那来吧”——这就好办了:先混进去再说,见机行事呗。
随后10月31日上午在交管局指挥中心的采访基本上和我预想的一样糟糕,人家口风很严,我没捞着什么“干货”。而且在那样一个忙而有序的环境里,就我这么一个“闲人”,好象成心添乱似的,弄得俺好不自在。总不能空手而归吧,我只好没话找话似的跟警察叔叔搭讪:“咱们实行削减流量的措施后,这两天路上不怎么堵了吧?”这无关机密的问题终于得到了官方回答:“嗯,从我们这里看到的路况显示,早晚高峰的交通流量已经有所下降。”当下我心里就机灵了一下,这不就是新闻么!没想到这一句无奈之下的发问反倒成就了此行,这个颇有含金量的回答帮我完成了这次艰难的采访。
在返回单位的出租车上我又电话联线了交管局新闻中心主任张景春,这位交管局新闻发言人在中非论坛召开前夕不定忙成什么样了呢,采访可千万别碰钉子呀,我心里不停祈祷着。电话接通、自报家门,然后我几乎没停顿地发问:“我只问您俩问题,为什么这次峰会要采取这种勤务交通预报制度呢?以后北京再有类似重大活动时,还会不会采取这种方式?”接下来的采访异常顺利,张主任的回答一扫我刚才的沮丧,哈哈,俺可以回去交差喽。当天下午,“特写:峰会交通预报是怎样形成的?”这么一篇独家报道就在本网新鲜出炉了。
按说这一年下来,我直接参与的重大报道也不算太少,包括年初的北京两会。可这一次有难度的采访却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我很庆幸,以往知难而退的我这一回做到了锲而不舍,并且保持了应有的新闻敏感性,好象让我找回了初入记者这一行时的勇气。哈哈,我实在忍不住想好好夸夸自己了。最让我得意的是,就是抓住了那只有一句的新闻。在我的这篇报道发布之后,第二天关于削减流量后北京早晚高峰交通流量减少的新闻也出现在所有的都市报的版面上。我抢到了这个点,至少我没落后。以后谁再说网编只会扒稿子,俺就跟谁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