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沈阳12月25日电(记者刘羊旸、陈孟阳)辽宁省抚顺市33岁的下岗女工于颖不久前高兴地走上了社区保洁员的工作岗位,既可以在家门口上班,又可以照顾孩子,还可以享受政府提供的养老保险补贴。
和于颖一样,辽宁省许多人都是通过“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走上了工作岗位。 截至2006年10月,这个省帮助17.7万户的25万多名“零就业家庭”成员实现了就业和再就业。
辽宁省是老工业基地,社保试点期间,全省有178万国有企业下岗职工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就业压力非常大。去年初,辽宁省提出“要确保城镇有就业需求的家庭至少有一人实现就业”的工作目标,把援助“零就业家庭”作为就业工作的重点,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以推进。
从2005年以来,辽宁省开展了两次大规模的入户调查,基本掌握了“零就业家庭”的数量、生活现状和就业需求,依托3944个社区,实行援助情况统计月报制度,并提供即时登记。对新产生的“零就业家庭”提供岗位援助、培训援助、社保援助,确保20日内,其家庭成员至少有一人实现稳定就业。
为把工作落到实处,辽宁省明确提出,各地政府要帮助“零就业家庭”成员实现稳定就业,并提出具体标准,即被用人单位招聘的,应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对自主创业、自谋职业人员,应正式领取工商营业执照,月收入达到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灵活就业人员月收入达到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并缴纳社会保险费。
辽宁省各地结合实际情况,确定了具有特色的工作目标、援助方式和工作模式。沈阳、大连等市提出在7日内确保“零就业家庭”一人就业。鞍山市以“专项推进”方式组织援助工作,已帮助1959户“零就业家庭”实现了“双就业”。本溪市实行“三级三周”限时援助就业,对新产生的“零就业家庭”,由社区、县(区)和市三级劳动保障机构在三周内逐级负责帮助就业。
在就业援助过程中,辽宁省还实施“零就业家庭”子女高技能培训计划,由政府补贴的这一培训已为2046名“零就业家庭”子女提供了学习培训机会,政府每年为每个学生提供3870元的补贴,承担学生在校期间的费用。
“贫困不能代际转移。这些参加免费技能培训的‘零就业家庭’子女在毕业时,可获得学历和技能双证书,竞争就业和职业转换能力都将得到较大提高。”辽宁省副省长鲁昕说。
今年,辽宁省政府在巩固已开发的28.3万个公益性岗位的基础上,又出资补助各市开发12.5万个公益性岗位,帮助“零就业家庭”和就业困难群体。为创造就业岗位,抚顺市政府出资买下了当地一家破产企业的厂房等,请来有经验的民营企业开办服装厂,并提供优惠政策,安置了384名“零就业家庭”及其他特困家庭人员就业。
在政府出资买岗位的同时,辽宁省还鼓励和扶持特困家庭人员自主创业。在去年落成的鞍山市创业孵化基地宽敞明亮的大楼里,下岗失业人员可以得到免费的创业培训,涉及到工商、税务、小额贷款等手续,可以在基地办理完毕;对发展前景好的创业项目,基地还可以提供为期一年的免费场地。经过创业基地扶持并走出去的“创业者”已有30多名,带动至少400人就业和再就业。
辽宁省“零就业家庭”中有就业能力和就业愿望的人员,在公益性岗位就业或被企业招用,可享受安排大龄就业困难对象的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政策,以鼓励“零就业家庭”人员就业及企业安排这些人员就业的积极性。
“目前,全省已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的目标,‘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长效机制基本建立。”辽宁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厅长姜作勇说。
(责任编辑:黄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