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9月13日开始,本报对中孟混血儿伊山患先天性心脏病急需手术、他的父母因生活窘境无力支付医药费的事儿进行了连续报道;至9月20日,仅仅一周时间,来自社会热心人士的捐款已经超过4万元;9月20日,伊山在深圳市儿童医院心血管中心接受手术,院方减免了大量费用;10月30日,恢复健康的小伊山跟着爸爸妈妈快快乐乐出院了。 现在时间又过去了两个月,很多人还在牵挂着小伊山一家,他们过得还好吗?
人物近况
“儿子,包子!”22日下午记者走进陈霞、葛内希和小伊山在河背村的那间出租屋时,孟加拉小伙子葛内希手里正拿着几个肉包子逗小伊山玩。伊山伸出小手不停地叫着:“爸爸!爸爸!”一脸讨好的表情。一看爸爸不给,小家伙换了招数,他拂袖而去,把脸贴在一张椅子上,看也不看爸爸。“生气了”,葛内希笑着指了指儿子,然后把包子递给伊山。呵,那小脸儿,刚才还是多云间阴,一下子就放晴了。
“挺好的,我们现在已经不再为生计发愁了。”伊山的妈妈陈霞笑着说。事实上陈霞和葛内希的生活并没有什么太大的改变,出租屋里依然拥挤杂乱,但空气里已经有了一种以前没有的轻松味道。两口子不再终日以泪洗面,房间里有了笑声,还能听到陈霞同丈夫讲话前有趣的称呼:“哎,老外!”
陈霞还在做钟点工,每天傍晚做两个多小时,其他时间全部用来照顾伊山;陈霞的妹妹和妹夫到禄苑蔬菜有限公司上班了,因为语言问题一直找不到工作的葛内希,接过了妹夫的烧烤营生。每天晚上10时之后,你就能在河背村的夜市上看到一个相貌与众不同的男子在烧烤摊前忙个不停。奇怪,他的生意是这条街上最好的,尝过之后明白了,味道还真不错!前两天,几个澳大利亚客人都被吸引过来了。看来啊,这个烧烤摊有可能成为河背村夜市的“英语角”。
小伊山在大家的爱护之下发生着变化,他比出院时黑了,眉毛比原来浓了,血液中那一半孟加拉血统让他越来越像爸爸了。虽然他的体重和个头变化还不太明显,但伊山能吃能睡,身体比以前结实多了。出院后到医院复诊过一次,陈霞和葛内希高兴地从医生那儿听到了好消息:“孩子恢复得不错!”
陈霞家里现在有两个人在“呀呀学语”,一个是刚满1岁半的小伊山,一个是他的爸爸葛内希。手术前伊山只会模模糊糊喊爸爸妈妈,现在他“谢谢”、“拜拜”都已经运用自如了;葛内希的汉语听力正在突飞猛进,烧烤摊上的所有问题都难不倒他。还有,这个娶了东北老婆的孟加拉小伙也学会了“忽悠”,他一本正经地拍着胸脯对记者说:“我,懂七国语言!”小伊山仰着小脸看着葛内希笑得很神秘,那表情好像在说:“你就吹吧你!”
人物感言
“现在我们的收入能维持家里的日常开支,也能保证儿子的营养。”陈霞说:“我们俩虽然每天很辛苦,但为了儿子心里有奔头,再苦再累也愿意忍受。要不然,也对不起几个月来一直帮助我们的福田医院退休护士李阿姨,还有为伊山筹集手术费的好心人。”(深圳商报记者张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