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居民:你们好。
队员:你好。
当地居民:同志们好,同志们辛苦了。
队员:首长好。
解说:11月29日,《我的长征》在第31周的行程中,告别了大凉山,向北面的大渡河行进,面对大渡河,队员们的主要任务,就是挑选八名队员,组成一个尖刀班,重现71年前,红军24小时内,昼夜奔袭泸定桥时的极限行军。
队员:就是谁有意愿来干这事。
解说:因为有13名队员争相报名,尖刀班队员的选拔一时波折起伏。
队员:如果咱们要去拉练,我跑不到前八(名),但是我相信这个任务令我能完成。
队员:这19公里你都没勇气,103(公里)你怎么走下来。
队员:拉练这一个方式有可能,就是对团队影响比较,我觉得对团队会有影响,让我说完好吗?请给我一个说话的权力,我也尊重你说话的权力。
队员:如果你这样 我放弃。
队员:拉练就不建设团队的话,那放弃。
队员:我们这25个人有没有足够的智慧,选出8个最优秀的人,能代表我们队伍,这事是团队的事,都应该去关心,人人都应该在,这没什么话讲 走吧。
队员:我把机会让给大家,我相信每个人都比我强,我相信你们会带着我这个心愿,去走这个路。
解说:最后,队员童知微带头,把一场队友之间的竞争化解为相让,八人的尖刀班终于产生。
队员:韦燊 西西 陆昶全 刘榛子 夏桂林,张巍峰 孙君安 李长晏。
队员:保证完成任务。
解说:12月3日早晨7点整,尖刀班和大队先后出发,从大渡河安顺场进发泸定桥,从安顺场到泸定桥,《我的长征》尖刀班,选择的路线有103公里,任务是在24小时内尽快赶到,为此 尖刀班队员拼尽了全力。
队员:得妥乡是吧,到了,52.7公里 是吧 厉害啊,安子有点儿抽筋了,长晏脚有点疼,别人都挺好的。
队员:后半夜的26公里不要再跑了。
解说:半夜1点多,尖刀班接近泸定桥,几乎耗尽了全部体力。
崔永元:胜利了。
解说:103公里尖刀班用了18小时51分钟,在泸定桥上,他们已经没有力气欢呼,但是他们得到了一个,令人尊敬的胜利,12月4日 星期一 离泸定桥,还有50公里的《我的长征》大队,沿着尖刀班昨天奔袭而过的道路,顺着大渡河向北,向泸定桥方向行进,他们将用两天走完这50公里,第一天队员们完成41公里,第二天完成最后9公里,才和等在泸定桥的尖刀班会合,之所以这样安排行程,是因为最后9公里有特殊的朋友,要和队员们一起走到泸定桥,特殊朋友,是国际奥委会市场开发委员会主席,杰哈德•海博格。
崔永元:一个特别偶然的场合,我们碰上了,他谈这个奥林匹克,我们谈《我的长征》,他觉得有很多相似之处,所以他就想来走一段长征,体验一下,我们也觉得有很多相似之处,奥林匹克也是个需要坚持,需要团队 需要信任 需要宽容,需要信念 甚至需要信仰。
队员: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 十二 十三 十四。
董峰:海博格先生,您是否愿意给我们的队员讲几句。
海博格:我只想说很高兴能和他们在一起,我对今天的行军非常期待,这是合作 这是团队精神,这跟奥林匹克精神是一致的。
董峰:他非常高兴今天能和我们一起,完成今天这一段行军,而且他感觉在这个行走中里面,去感受这种团队精神,这个团队精神,也是和奥林匹克精神是一致的。
解说:今天和队员同行的,还有一位更重要的朋友。
董峰:尊贵的嘉宾,她是杨成武将军的女儿,请大家欢迎,你给我们大伙儿说两句、讲两句。
杨东荣:我跟你们一块能走这段长征路,非常激动,一块走走 体验,好吧。
董峰:谢谢你跟我们一起分享这个,到泸定桥这一段路程。
解说:杨成武将军正是71年前,率领红军战士,飞夺泸定桥的红四团政委。
董峰:前天他们都做了一把。
队员:按行军队列,一路出发。
队员:让他走到浩然那去,走查阿姨后面。
队员:对 查阿姨后面。
杨东荣:夹金山还有雪吗?你们过的时候。
崔永元:没有,现在有了,我们是7月份过的嘛。
队员:一 二 一,调整步伐,全体队员,齐步走。
海博格:我这样行吗?
队员:行 很好。
查卫星:欢迎你参加我们的长征队伍,长征不分先后。
队员:他说这是为什么他喜欢长征,重在参与,所有人都在参与。
查卫星:是的。
韦燊:你问他们过了那个桥没有。
孙君安:我都看到了,看到这个县城了都。
洪云:后来我一算,他们应该是两点钟左右到,他认为是两点之前,那我就认为是两点之后,所以我们俩打了一赌,结果他们1点50几分就到了。
队员:你该先打一个电话,让他们等几分钟。
孙瑞:我是充分相信我的队友,不是打什么赌。
洪云:有可能,有的人状态可能是挺好的,还些人在那儿一直肯定是咬着牙,咬碎钢牙一直坚持住,了不起。
韦燊:一辈子也就是拿这么漂亮的花,第一次了。
洪云:我们昨天一直等到两点多,跟那个夜里等球赛似的,看那个世界杯球赛,等那结果似的,心一直在嘣嘣跳,几个人,而且都是手机,那短信,看那床上吧,黑洞洞的,床头全亮的,全是手机短信,一会儿来一条,大家在说着进展,什么谁不行了,谁怎么怎么样了,谁又起来了 谁睡觉了 谁发脾气了,我们一直都在听着,特来劲。
队员:别来无恙。
队员:那么多,我们在这里欢呼。
董峰:海博格先生,这就是历史上的路,你知道 30年代的路就像这样,我们现在正往泸定桥走 在那儿,也许那桥会摇晃,过桥要很小心。
海博格:我想(那桥)很古老。
队员:泸定桥我们来了,查阿姨 加油。
解说:2006年12月5日上午九点,《我的长征》大队,和尖刀班八位队员,在泸定铁索桥上会合,美国作家索尔兹伯里,在实地考察过长征后,对当年红军飞夺泸定桥的传奇故事,这样记述道,在这场拼死的攻击中,二十二人中有十八人活下来,而且没有受伤,这次勇敢的行动保证了艰难的长征,将以胜利,而不是以失败告终。
队员:夏老爷子在那儿,夏老师 你好,好样的。
解说:1935年6月2日,中央红军全部通过泸定桥,踏上大渡河东岸,十四年后新中国诞生,当年的二十二勇士,后来只有五人查到了准确姓名,而找到生前照片的 只有一位,1935年6月,刚刚从泸定桥跨过大渡河的,中央红军得到了红四方面军一部,正向懋功推进的消息,中革军委决定,兵分三路,进攻天全 芦山 向宝兴推进,从那里北上,穿过雪山草地,在这一路上,其中的炮通岗山路极其复杂艰险,至今仍然人迹罕至,当年,就有几百位红军战士,付出过生命的代价,被红军指战员们称为长征途中,比雪山草地还要难走的路,红军走过的炮通岗,属于四川中部的二郎山山脉,现在是12月,那里早已冰雪封山,出于安全考虑,《我的长征》队员过泸定桥之后,将沿公路经二郎山隧道 进抵天全县,再从天全县回到红军当年的线路上,向雪山脚下的宝兴县出发,以完成本周120.5公里的行程,二郎山海拔3437米,以陡峭险峻 气候恶劣闻名于全国,也是千里川藏线上第一道险关。
队员:小心 小心脚下有东西,小心 小心脚下。
解说:二郎山隧道于2001年12月建成,全长4176米,是一条修建于高海拔地区的,特长公路隧道,过往车辆借助二郎山隧道,可以安全 迅速地,避开山顶的事故灾害频发路段,由于二郎山的分水岭效应,隧道两端的温差非常明显,隧道这边 气温骤降8摄氏度。
刘榛子:就过了那个隧道,那边晴空万里 这边就特别阴,阴冷 还湿 又阴又冷又湿。
童知微:刚才那边还是阳光特别充足,特别暖和 一过山洞 马上大雾,乌云密布 大风,东北人抗冻。
队员:谁说的。
解说:现在,已经是过了泸定桥的第三天,参加了奔袭泸定桥尖刀班的队员,陆昶全 孙君安 李长晏,脚腿上的伤痛开始显现出来,只能把他们编成伤病组,掉队行军。
董峰:飞夺泸定桥 有伤病的人太多了,有三 四个可能身体不太好吧。
记者:昨天好像还没这么多呢。
董峰:今天也是6个吧。
记者:今天6个。
董峰:昨天是分了几段,应该没有增加新的伤病(人员)。
陆昶全:咱们都瘸了,这是疲劳过度吧。
记者:哪个腿有问题。
陆昶全:我是右腿,前脚掌,脚掌疼。
孙君安:大腿肌肉拉伤,跟他那条腿是一样的,右腿。
陆昶全:其实我曾经一度就,差一点点就恢复好了,其实昨天早上我要一开始,就拄着拐杖走,好好地保护腿,可能也没这么严重,我就是昨天早上起来看腿没事嘛,我以为全好了,然后,正好轮到我们组值班,然后我就打旗了,打了一个上午,走了20来公里,下午一过二郎山隧道,过那个二郎山隧道,一下坡,脚掌又开始疼,上午一点事情都没有。
记者:是吗?
陆昶全:所以恢复得不够彻底,疏忽了。
记者:你这脚还是鸡眼吗?
李长晏:对,鸡眼那个伤口。
队员:靠右侧走,然后没有手电的人,找有手电的人站着,走吧。
队员:好了吗?
记者:宗富有伤吗?
陈宗富:没有。
记者:为什么每次伤病员都是你在陪着。
陈宗富:不,林健陪得最多。
记者:你也多。
陈宗富:我不多。
记者:我说每次伤病都是他陪伴,他说你陪得最多。
林健:我俩都一样。
陈宗富:没有,林健陪得最多。
林健:这是团长,我是政委。
陈宗富:我是友情客串。
解说:这俩人说得轻松,不过大家都知道,陪伤病行军比正常行军更累。
西西:我现在没什么情况,但是,看到我们尖刀班,三个最好的弟兄都走成这样子,非常心痛,所以我们三个在后面陪他们走。
记者:是吗?
西西:对。
记者:听说你脚上也打泡了,是吗?
西西:我脚上当时打了点小泡,打泡没感觉,打泡。
洪云:她今天说了好几遍,说跑完103(公里)以后,再走这30多(公里),跟蹓弯似的。
刘榛子:跟玩儿似的。
韦燊:每个人疲劳程度不一样,像我的话,我就达不到我那个疲劳程度,所以,可能我收获还比他们少,对于我自己来说,你说是不是。
董峰:但是在这里呢,可能确实体验出来了,他们战胜一些东西,战胜一些困难的一些力量和勇气,后面有大巴来了,小心。
李长晏:80公里处的时候,大家就是为了想多赶一些路吧,在夜里的时候,也就拼尽所能了,最后那20多公里的时候,实在是全部在死扛,但是我们的速度一般还会,最后的23公里,全部保持在5.3(公里/小时),那个速度。
西西:我昨天我还跟昶全说,说要是昶全伤掉了,拉几个弟兄用担架也要挑他,走完后面20几天的路。
解说:现在 《我的长征》行军序列里,有一个新增加的小组,由沿途跟随行军的志愿者组成。
队员:他是走完了。
解说:志愿者何军跟随尖刀班一起,坚持完成了103公里,奔袭泸定桥的任务,他16岁,是整个长征队伍里年纪最小的。
何军:勉勉强强走完吧,走完也累,休整那两天,基本上就每天拿热水泡一下这个脚,然后躺在床上休息,几乎走一下,脚 大腿很酸痛。
解说:16岁的何军,是6月初从湖南开始跟随长征的。
何军:从湖南道县,就是进广西的前一站,刚开始出来主要是为了,帮我改掉一些坏的习惯,重新对这个生活有一个新的了解吧,我爸是开始逼着我出来,后来 走着走着,觉得在这路途当中能学到很多东西。
解说:拄着两根竹竿的是志愿者黄伟,他也是完成103公里,急行军的成员之一。
记者:腿伤了。
黄伟:就是那天走那个103(公里),走到后面那个70公里的时候,包太沉,我实在顶不住了,那感觉真的是,还有老李,他还挑着扁担。
记者:大家那会儿在拼命,到底拼什么东西。
黄伟:对,就是坚持,一种精神,绝对是信念,可以这样说吧,在任何一个,当你走上这个飞夺泸定桥之后,你有一种使命,这种使命的话,换句话说就是我结束长征,我也要结束在泸定桥上,假如我脚万一伤了也不能结束长征,我就告诉,我要结束在泸定桥上,还有,就是丢不起那人,怎么大家都行,我不行,不行,我一定要咬住牙,就算最坏打算,那只有我结束长征,我就是结束在泸定桥上。
解说:自从穿过二郎山,这边果然不一样的天气,随着《我的长征》行军线路,一步步向北延伸,冬季的寒冷一天天明显起来,队员们即将告别南方,四川中部的天全县,当年中央红军,在通过泸定桥后的第五天,攻占了这个县城,逐渐劈开北上的进军道路,2006年12月8日,已经长征5400多公里的,《我的长征》队员,到天全县的红军烈士陵园,向前辈致敬。
队员:二鞠躬,三鞠躬,一鞠躬,二鞠躬,三鞠躬,默哀。
解说:12月9日 星期六 40.5公里,队员们向今年7月中旬,就到过的四川省宝兴县行进,宝兴县城,是翻越第一座雪山夹金山的前站,7月,《我的长征》就是在宝兴短暂训练,随即出发,用27天完成了,雪山草地636公里的征程,12月9日这天,轮值队长是曾以志愿者身份,一直跟随大队,后来被接收为荣誉队员的,18岁的周则楷。
周则楷:我会在我紧张之前把话说完,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在过雪山草地的时候,我爸爸租了一辆车,给我和所有志愿者做后勤保障,然后开车的是一个胖胖的叶师傅,他虽然只跟了我们一个月,但是回到宝兴之后,他居然把烟戒了,而且每天早上还坚持跑步,所以从原来的150多斤,瘦到只有130多斤,今天走到宝兴之后可以见到他,所以我认为长征能改变一个人,而且,我还记得,在我从福建宁化出发的时候,我爸爸跟我说,走多远算多远,但是前几天他送我一句话,叫路多远 走多远,现在我把这句话转送给大家,最后我想说的就是,希望所有腿脚不利索的,和拉肚子的人早日康复。
队员:好。
解说:因为雪山草地已经走过,队员们完成今天的行军之后,就要转到草地的那一端,接续以后的行程,这意味着,到达今天的目的地,将是一个阶段的结束,在这天的行程计划表上,对上午22公里有这样的提示,16公里山间林道,5公里山间沙石公路 不通车,看上去 这和以往遇到的,没什么特殊之处,但不久所有人都发现,今天的路走起来 真难。
队员:叶峰手里东西太多了。
樊朝曦:就刚才往那边,踩那一脚。
队员:踩那么高干什么。
樊朝曦:对,从整个这儿侧下去了。
队员:你踩这里就没事。
樊朝曦:我不知道它能滑,行 没事 走,你慢点走。
洪云:我从来没有走过那么长的,连续的这种路,然后作为我来讲,我平衡能力就特别差,正好又是最近队里头,流行的是腹泻 拉稀,我也没有逃脱,可能就是身体有点虚脱吧,然后呢 腿部就没有支撑力,我每走十步的时候吧,可能就有一次摔跤的可能,然后那时候我就特消极,那个泥呀、泥水呀,你就选择路的时候,开头可能还是选择,一般人想选择,脚不被泥水给浸泡,或者是走那稍微硬点的路,到后来 我可能只能选择,如何平衡走什么路了,就不太想那个泥水那是怎么样了,这样泥水就全灌到鞋里头去了,因为有的时候,一伸到鞋里头,那水现在可就是特别凉了,而且到脚里头就泡着脚,反正就是,从来没有过那样的感觉,就是特别冷的水在脚底下一直冻着,作为我来讲可能是特别漫长的一天,那几个小时,好像因为就是翻过一座山又是一座,然后远远地看不见尽头。
解说:这天,队员们平均用7个小时,才终于走完,原计划上午完成的22公里,在下午三点多 陆续到达午休地点。
西西:我自己还差点摔了三次呢。
陆昶全:是啊 我自己我是差点摔了,但是毕竟没摔呀。
队员:查阿姨摔了。
陆昶全:我觉得像今天这种路况,我们队内,摔跤人数要能控制在5人以下,我们就算牛了。
解说:这会儿,闹肚子的董峰,只能吃开水烫过的苹果。
查卫星:你先喝点这个。
董峰:就这么喝了。
查卫星:我给你烫了一遍,(苹果)有点凉。
解说:感冒发烧的夏桂林,似乎没吃午饭就睡着了,洪云在队友陪伴下,是最后到达的。
洪云:到这儿的感觉跟走了一天路似的,这是最后的期末考试,不及格,我们都不及格。
队员:胖洪。
孙瑞:吃饭。
洪云:反正比那天走50多公里都累。
队员:那一会儿吃完饭散散步就好了。
队员:米饭在那儿,饭在这儿,那有干净碗。
解说:这一天结束之前,还有18.5公里必须完成。
记者:好受点了吗?夏叔。
夏桂林:好一些。
队员:你没多歇一会儿。
夏桂林:我怕又会感冒(病情)又会加剧。
张继业:要不你们组就别上去了,也快到了,咱们争取都一块到,马上到了。
队员:不是,他们搀得挺累的。
邵夏珍:要不要我来扶一扶。
队员:要。
邵夏珍:来 我左边扶着 来。
队员:那不就架起来了,走。
夏桂林:走不动了。
队员:架起来了,夏老师,加油。
邵夏珍:腿没劲了,你主要是。
夏桂林:腿迈不动。
邵夏珍:迈不动腿了。
队员:来车了。
张浩然:夏老师现在怎么样,在前队吗?
张继业:夏老师已经跟上队伍了,你们走你们的就行了。
张浩然:好的,然后咱们现在走到有一个大桥下面。
张继业:好,离我们不远。
张浩然:好的,现在我已经彻底摆脱了,这个拉肚子的阵容了。
陈宗富:你别说这话,说不定明天就轮到你了。
张浩然:不可能。
队员:林健,这总认识了吧,纪念馆。
队员:纪念馆这边都没来过。
队员:这儿,“大熊猫”坐在这儿,你看吧 一地的“大熊猫”。
队员:那不是方凳吗?
队员:方凳那就是“大熊猫”,我饿了,在纪念馆门前,大家练的怎么扎帐篷。
队员:咱们是从这儿走的吗?
队员:是,哦 想起来了。
队员:找个干净地儿集合。
队员:到了。
队员:马上前面就是了。
队员:三组到齐,四组也到齐 好。
解说:晚上8点半,全队走完40.5公里,到达7月份上雪山的出发地点,宝兴县城,红军翻越夹金山纪念馆广场,至此,《我的长征》全部完成,包括雪山草地在内的长征行程,下一阶段,将从草地北边,四川省阿坝的巴西乡开始,直到终点,甘肃会宁。
队员:全体都有,立正 向右看齐,向前看,各组检查人数。
队员:一组齐了,二组齐,三组到齐,四组齐,五组齐。
洪云:但凡是这样的一天,好像都是有记忆的一天,好像是你将来在长征中,或者是你回想起来,或者你跟朋友分享,甚至你可能跟人家炫耀,你路上的辛苦的时候,这好像都是能说的一天,现在回想了,也倒是好事,凡是受过苦的日子都是难忘的日子。 (责任编辑:曾玉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