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屡被打劫家长轮流护校 郑州一中学试行此法20天效果不错
由家长自愿组成义务监督员,每天在学校周围“巡逻”,催促在附近逗留的学生早点回家,并保护学生安全,这就是郑州一所中学针对校外监护难而实施的一项新制度——“家长护校”。
这种借助社会力量为学生保驾的方法试行20天后,效果不错。
[事件]
家长“执勤”保护学生安全
昨日下午5时30分,刚一下班,在自来水公司上班的张建秋,快步走出办公室——他得在放学之前赶到女儿就读的五十一中门口。 他去那儿不是为了接女儿放学,女儿由妻子负责接,他要代表家长去“护校”。
张建秋准时赶到了学校,已经有6个家长等在门口。戴上校方准备的“执勤”袖标,了解了自己的工作范围和职责后,放学铃声便响起了,学生们潮水般涌出。
张建秋顺着校门往西走到前进路上,看到有学生打闹,张建秋就上前提醒他们赶快回家。
一看是戴着袖标的“执勤”,孩子们笑着往家走去。
从12月4日开始,一到下午放学时间,郑州市第五十一中学附近就会出现七八个戴着“执勤”袖标的中年人,这些人和张建秋一样,都是学生家长。
“这是我们的‘家长护校’制度,每周选择一个班,由班上的家长组成一个5名至8名的‘护卫队’,家长可以自由选择一周中哪天执勤,也可多执勤几天,全凭自愿。”五十一中校长郑科建说,报名参加的家长在放学前5分钟签到,之后分组到学校周边巡视,保护学生安全,催促学生赶快回家。而老师和保安就可以集中精力,维护校园内的秩序。
[缘起]
校外监护难催生“家长护校”
郑科建说,学校门口摊贩卖的小食品,质量没保证,还让很多学生逗留,增加了安全隐患,但老师们无权驱赶。监督学生放学后迅速离去,成了保证学生安全的唯一办法。然而,校内安全已经让老师们忙得团团转,校外监护困难重重。
尽管五十一中校门不远处就有一个派出所,办事处也在道路两头安装了监控探头。但学校仍然多次接到学生被打或被劫的反映,而案件大多发生在校门100米范围内的3个家属院里。
11月初,五十一中教学开放周活动中,学校在《致家长的一封信》中向家长们通报了校园周边安全情况,并听取了很多家长的意见。
随后的家长座谈会上,“家长护校”的意见第一次被提了出来。家长代表们一致同意,由学生家长自愿参与到护校工作中。
12月4日,护校行动正式启动。
[效果]
周围环境好了孩子回家准时了
“现在每天15分钟到20分钟,校门口的人群就能散去,感觉有秩序多了。以前那些经常叼着烟卷站门口的小混混儿,也不见来了。”毕业班学生小朱也认为,“家长护校”后,周围环境好了很多。
以前每到放学时间,七年级学生家长李晓明就得惦记着到学校接孩子。
开始“家长护校”以后,李晓明放心了,儿子每天放学半个小时内必定能到家报到。“一个家长一学年才轮班一次,却因此‘解放’了一学年。”李晓明说,这比以前家长联系本、家长签字等方式都管用。
“执勤结束后,还可以趁机找班主任了解一下孩子的情况。”上上周,学生家长葛雪峰自愿连着值了5天班,执勤还让他体会到了老师工作的不易。
[观点]
“家校联合”是种有益补充
对“家长护校”的尝试,郑州市教育局宣传外事处副处长张莹认为,这是多部门联动治理校园环境方式的有益补充。
张莹说,以前公安、工商等部门曾多次与教育部门联合,治理校园周边环境。但这种联动,只能是短暂治理,没办法长期坚持。“家校联合”却有希望长期坚持下去,五十一中的这次尝试很有借鉴意义。
“发动整个社会的力量,教育才能越办越好。”郑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教研员王海燕说,在欧洲一些国家,公民如果在上课时间看到有未成年人在大街上逗留,就有义务把孩子送到学校。
而“护校”的任务,则由学校义工完成。学校不对家长做统一要求,完全是社会上的爱心人士自愿参与。“现在国内达不到这个标准,但希望这能代表一种趋势。”王海燕说。商报记者肖海丽陈永君实习生马聪 (责任编辑:王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