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校医用退休金资助大学生,因怕当面给钱,学生难为情 她为贫困生办了11个“工资本”
“钱划到孩子们的账户上了吗?”在河南师范大学门口的工行营业厅里,一位老人每月领取工资时总要先问一句。
老人叫梁声翕,今年74岁,是河南师范大学的退休校医,民盟会员。从1996年开始至今,她用自己不多的退休金资助贫困大学生,累计达2万余元。11年来,她资助的贫困大学生中已有4名考上研究生,目前还有7名在领着她发的“补助”上大学。
怕当面给学生钱,学生难为情——她为学生办了“工资本”
“这是梁奶奶给我办的取款折。”昨天上午,河师大数学系2005级学生付中萍告诉记者,她家在信阳农村,父母身体都不好,经济很困难,今年11月,经民盟河师大基层委员会推荐,她成为梁声翕老人资助的第11个对象。
据樊静教授讲,梁声翕老人每年都要求民盟基层委员会选一名品学兼优、家庭贫困的大学生,作为她的资助对象。“梁医生也挺不容易,她常年有病,离不开药,退休金也就1000多元,可她宁肯少买点药,也要省下钱资助学生。”
“学生们拿的存折,其实就是一个‘工资本’。”该校关工委常务副主任王瑞五说,梁声翕老人怕当面给学生钱时,学生们难为情,她就在银行给每人开设了一个账号,让银行按月直接把钱划到账号上,再由学生拿着存折去取。
身患骨结核,曾受别人照顾——她一直想回报社会
然而,当记者想采访梁声翕老人时,她却断然拒绝了。“我做的那点小事,不值得去宣传。”在记者的一再要求下,她才答应见面聊聊。一开始,梁声翕老人不愿多说话,说自己脑子不好使,都记不得了。慢慢聊着,老人有了精神,也愿意回答记者的提问了。
“梁老师,您还记得您资助的第一个学生吗?”记者问。
“记得,名字我就不说了,怕对孩子有啥影响。”梁声翕老人说,她资助的第一个学生家里很穷,穷得连生活费都没有,面临退学。她得知后,就给那个学生送去生活费,以后每月都资助她50元,直到她读完四年大学,考上了研究生。
“孩子们都很勤奋,4个毕了业的都考上了研究生。”梁声翕老人显得很兴奋。“她们4个不是写信就是打电话,很关心我。”
“您希望她们对您有什么回报吗?”记者问。
“我什么回报也不要,只要她们能学业有成,以后多对社会作点贡献。”梁声翕老人说,她1948年曾考上一所师范学校,由于当时兵荒马乱,没能上到头,她知道想上而上不成学的焦急和无奈,所以,她一定要帮助困难学生们完成学业。
据老人讲,1952年她就患了骨结核病,现在病毒已扩散到了全身。“这么多年,有好多次病得昏迷不醒,都是学校的老师和医生们照顾我,才活到今天。”梁声翕老人说,“我别的也做不成,就只有资助一些贫困学生,也算是对社会的一点回报吧。”
樊静教授说,梁声翕老人还多次委托她“将来我不在了,帮我把遗体捐出去”。
家境不宽裕,却资助11名学生——她拾破烂补贴家用
采访中记者得知,梁声翕老人无儿无女,一直独居,是河师大“奉献社”的帮扶对象,同学们经常看望她。
在老人家里,记者看到,在狭小的房间里,堆了许多纸箱、废纸,是老人捡回来的,准备卖点钱。通往卧室的过道里,放着一张已辨不出桌面颜色的旧桌子,卧室内,一张小床上仅放了一条旧被子,一张旧圆桌上堆满了药瓶,还有一台18英寸电视机。
“梁老师,您生活也不宽裕,再资助这些学生,太吃力了吧!”记者问。
“老了也不讲究,能吃上饭就行。”老人说。
在卧室内墙壁上,贴有几张用毛笔写的大字和一张很好看的剪纸,卧室门口还挂着一个写有“思念”的镜子。老人说,都是学生们送来的。还有一张照片,是过节时,几位受资助的学生来看她时,和她在一起的合影。
看到记者凝视这张照片,梁声翕笑了,她说:“你看这些孩子多可爱,一看到这张照片,我浑身就来劲儿。” (责任编辑:王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