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首部广东知青电视访谈节目引起轰动———“希望有些精神能够传承下去”
新快报记者 范如石 实习生 李斯璐
核心提示
1968年至1977年,广东先后有约8万知青上山下乡到海南省,这个庞大的群体在那里度过了自己最宝贵的青春年华。然而30年过去,那段历史一直只留在知青的记忆里,甚至连不少知青子女至今都不完全了解父母的那段岁月。
广东电视台新闻频道连续推出了7集大型广东知青访谈节目《我的知青岁月》,前晚全部播完,它填补了有关广东知青历史记录的空白。晚上11点半的节目收视率与黄金时段持平,历史罕见。
节目播出后,曾经到湛江做过知青的广东省委副书记蔡东士联系广东电视台,请电视台帮他刻录了两张光盘。上图:老知青激动地讲述当年的故事。丁纪明/摄
上图:电视人宋晓琪(左)也曾经是海南知青。
主持人感动流泪不能上场
《我的知青岁月》7集、每集30分钟的节目,从6月份到开始筹备,历时长达半年。编导舒顺龙从开始几个月一无所获,咬牙坚忍,到后来节目长度容纳不下素材,无数次泪流满面。而节目主持人刘伟也曾一度泣不成声而不能正常主持节目。
真实记录就是财富
节目的总策划龚军说,二十年的记者经历让他对广东知青有一定的了解,但是由于当时的历史背景有一定的敏感性,很多人都想做这个题材,但最后都没有做,年轻一代难以比较全面系统地了解广东知青在海南的那段故事。今年刚好是知青回城三十周年,于是想起要做这样一个节目。
“我在想这个节目之前挣扎了很久,怎么做呢?是要勾起他们的记忆还是给现代人一些反思?后来我想不论怎么样,这段历史和98抗洪、香港回归一样,如实记录下来了,对现代人来说就是一笔财富。如果这时候不做,说不定以后就再也没有人做了。”
采访了100位知青
6月初,任务落在编导舒顺龙身上,舒顺龙开始着手做时发现,有关这段历史的记录几乎是空白,网络、图书馆、档案馆关于广东知青在海南的资料极少。年轻的小舒也不认识知青,部分收藏机构一听是电视台要做节目就立即开出天价报酬。四个月过去一无所获,后来广东省档案馆的一位处长介绍了一个知青给她后,事情立即来了180度大转弯。
舒顺龙说,知青之间相互都有联系,他们对当年的经历记忆犹新,有的还保存整理了不少资料。因此她认识的知青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多,素材也越来越多。整个节目做下来,最后经她采访过的知青有100多个。
舒顺龙说,“他们非常希望能够把那段经历真实地反映出来,都非常积极,有的立刻放下手中的活从下午两点说到晚上十一点。”
节目从3集增到7集
在素材不断丰富的同时,珠江电影制片厂和广东省档案馆也提供了一些资料。这时舒顺龙、龚军以及广东电视台的领导都意识到3集的节目已无法容纳这么多的内容。后来经过讨论,决定从3集增加至7集。海南篇就制作成6集系列片,从上山下乡运动开始时的《踏上征途》,一直到回城时期的《回城回城》,以及回城以后的《情系海南》,最后西藏篇则单独做成一集。
广东电视台副台长陈永光说,在此之前就想打造一个回首岁月的栏目,而当时的广东省省委宣传部长朱小丹收到了西藏那边的一封信,信中表达了想在西藏通车后,让知青们重新回顾这一段历史。由此就将《我的知青岁月》系列节目作为回首岁月的首片。
也曾在钟落潭做过知青的陈永光说,能够做出6集精彩的节目,确实没有想到。而后面在23时30分播出时,能够有黄金时段的收视率也是没有预料到的。
主持人后台泣不成声
节目主持人王非向记者透露,他作为一个比知青只小七八岁的人,对知青有一定的了解。“我从一接到这个节目心情就非常复杂,做完之后觉得很累,但是又觉得很轻松,我对现在这个时代,一些得失很释然。”“我甚至特别羡慕他们有这么一段纯洁的经历,我都想过一段这样的生活。”
王非说,这7集节目是在两天之内录制完成的,工作强度很大,但是没有出错,而下来之后立刻连舒顺龙的名字都叫不出来了。而最受感染则是女主持人刘伟。王非说,当时刘伟在后台听嘉宾讲述他们当时不幸的爱情故事,听着听着就哭了,越哭越厉害,最后轮到她上场时眼睛还是红红的。
各方反馈:
很感谢历史没有忘记我们
为了庆祝媒体首次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他们当年的生活,知青们在24日晚上专门举办了一次烛光晚宴。
知青们认为,这次大型访谈节目使用的背景资料非常“厚重、真实”,“我们没有忘记那段历史,很感谢历史也没有忘记我们”。
在节目的制作播出期间,他们筹款建起了自己的网站———粤海农垦(兵团)知青网站。每一期节目播出后,知青们纷纷在网上发表自己的观后感,也有网友将自己做知青时的小故事和照片发到网上。在很短的时间内,成为点击率最高的知青网站。
网友yuhao说:38年来,第一次能够在电视台上把这段历史讲一讲,非常好,我叫研究室的小青年看,都说很受感动。
青春兔说:关键是,那段岁月已离我们远去,广东电视台能够把它拍成专辑难能可贵,我们不能忘记过去,更应该过好现在、将来的每一天。上图:凌晨三四点钟就要起床割胶。
上图:铁姑娘是知青最典型的造型。
上图:农闲时拉起了手风琴。
记者访谈:没什么困难能够压倒我们
在前日的烛光晚宴上,记者连续四个小时采访了多位当年回城的知青。
成坚(韶关医学院教授)说:“我回城后,一直没有停止过奋斗,回来后的那几年我并不轻松。知青精神就是认真和刻苦。”成坚下乡时是一个16岁的初一小女孩。回城后,她自学拿了中专文凭,继而是大专、本科。如今她成了教授,而且还利用空余时间写作,她的作品包括小说、散文、诗歌,共有400多万字。她儿子也继承了她的“知青精神”,高分考取了美国牛津大学生物工程学的博士。
田亚东(原广州火车东站副站长,已退休):“我根本没有时间去想苦不苦,要说苦,我们苦了几年算什么,人家祖祖辈辈都苦在那里怎么说。”田亚东说,他有了那段经历后对很多事情看得很开,着力于做好眼前的事情。他儿子现在在加拿大深造。
许乐(知青的后代,演员):“我妈妈从来不教条式地教育我,她从来不说自己以前怎么惨。我认为没什么困难能够压倒她,而且为了身边的人,她可以牺牲自己的爱好和时间。”
节目介绍
第一集《踏上征途》讲述1968年11月5日,在史无前例的上山下乡运动开始时,广州市第一秕中学生满怀豪情前往海南岛的故事。其后几集包括了讲述广州知青们在海南农垦时充满激情的艰苦生活的《战天斗地》、反映知青对当时的生活以及前途困惑的《迷惘困惑》、表现知青们在特殊环境下爱情故事的《艰难的爱》、讲述知青们争取回城的曲折经历的《回城回城》,以及知青踏上归途后五味杂陈心情的《情系海南》,最后一集《远赴西藏》则讲述1976年8月17日,12人组成的广州市知识青年赴藏突击队的故事。
背景资料:粤10万知青4万来自穗
海南省农垦局方面的数据显示,1968年至1977年,广东先后有约8万知青上山下乡到海南,其中有4万是从广州过去的。知青们估计,如果加上到湛江和西藏的知青,广东大约一共有10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