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来自山西的村支书张占胜来到中南海,面对面地向总理说了农民的心里话。“中南海向农家人敞开大门”,再次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
专家、学者、企业家、工人、农民、艾滋病致孤儿童、艾滋病患者……今年以来,来自各行各业的群众代表走进中南海,对政府工作报告、“十一五”规划、新农村建设、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等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发表意见。
中南海向社会各界敞开大门,是中国政府大力推行政务公开的一个缩影。很多人都记得,“十一五”规划纲要出台前,国家发改委首开先河,“向民间买思想”,将部分课题以公开招标的方式向公众征求方案。与此同时,地方政府的政务公开工作也遍地开花,落地生根。在陕西咸阳,公民可以旁听市委常委会和市政府常务会议;在山西太原,政府部门举办了上百场听证会,内容涉及交通、规划、土地、商业等诸多领域。听证、议政,正成为群众行使民主权利的新途径、新方式。
中南海向社会各界敞开大门,让人们看到了中国政府大力推行民主决策、科学决策的决心。近年来,各级政府不断健全和落实科学民主决策制度,把人民群众普遍关心、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作为政务公开的重点,极大地调动了公众民主参与的热情。实践也证明,只有把群众的意愿和愿望反映到决策中来,才能真正地实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决策目标。只有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才能有效地保证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顺利进行。
没有思想解放,就没有政务公开。记得3年前,咸阳市率先在全国推行公民旁听市政府常务会议制度时,有的干部提出,群众冲进会场“闹事”怎么办?同样,太原市在开始推行听证制度时,个别干部也有抵触情绪,害怕群众扰乱会议秩序,影响决策效率。有人甚至担心,推行政务公开,会不会影响社会稳定……
事实证明,这样的担心是多余的。旁听咸阳市政府常务会议的群众觉得参加会议非常神圣,有的连水也不敢多喝,怕上厕所影响会议。太原市民热情认真地参加听证和旁听,提出了很多政府“没想到”的问题,还替政府出主意、想办法,奉献了很多“金点子”。走进中南海的村支书表示,一定不辜负总理的期望,带领村民共同致富,建设美好的新农村……
“中南海的大门是面向广大群众的。”温家宝总理的这句话,不是简单的承诺,而是执政为民理念的集中体现。进一步推行党务政务公开,正是这一理念的具体落实。
《人民日报》 ( 2006-12-26 第15版 )
(责任编辑:黄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