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全国羽毛球工作会议昨天在南海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地方队代表出席了会议,除了作为会议主持并作总结性发言的中国羽毛球队总教练李永波外,与会的还有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助理、乒羽中心主任蔡振华和党委书记刘凤岩等,而中国羽协主席李富荣也列席。 李永波作了《总结经验,探索创新,全面落实2008年奥运会备战措施》的发言,他提出,中国女单在今后的选材上要寻找与悉尼奥运女单冠军龚智超打法相似的跑动型苗子,预计从明年起,他将尝试在个别公开赛中“放飞”鲍春来等单打主力,培养他们的自立能力。
未来需要改变观念
不盲目追求“高个子”
早在2004年的全国羽毛球工作会议上,李永波就提出中国女单运动员在世界上并不存在优势,但是两年过去了,该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改善,他认为,归根结底就是队员的基本功不够扎实。张宁与谢杏芳在多哈亚运上丢掉了女单冠军,21分制又提高了对女单运动员的体能要求,如何重铸中国女单的“霸主”地位被提到议事日程上。
乒羽中心党委书记刘凤岩在作报告时提到,中国女单在选材上要改变观念,重点培养擅长打多拍的小个子球员。李永波对此补充道:“并不是一定要找小个子球员,而是不要盲目追求高个子,我们今后在选材上需要百花齐放,目标是拥有各种类型打法的队员。”他最后不得不承认,现在中国女单中缺少的正是类似悉尼奥运女单冠军龚智超那样的跑动型选手,而昔日的印尼羽坛天后王莲香、“海外兵团”皮红艳和徐怀雯都属于这种类型。
21分制对进攻型打法的女单选手更加有利,而此类型的典型正是中国香港队的19岁小将叶佩延,她在多哈亚运上淘汰了雅典奥运冠军张宁,最终与中国香港队的老将王晨会师决赛。对于这名进攻型选手的“横空出世”,李永波却没有给予过多的追捧,他认为,单凭一次比赛不能判定叶佩延已经成为中国女队的主要对手,“当然,21分制让不少对手都拥有了冲击中国女队的机会。”
其实,中国羽毛球队早在今年在中国澳门公开赛中失落女单冠军后便意识到“霸主”地位并不牢固,因此也调回了已经归隐的老帅汤仙虎,如今多哈铩羽更给了中国女队当头一棒。李永波透露,目前队伍已经有了重振声威的方案,但是不方便向外界详细公布,“首先是针对张宁和谢杏芳两名主力的,必须让她们从内心深处认识到21分制带来的改变,而这个需要从理论知识方面来巩固和加强;其次是给王琳、蒋燕姣、朱琳等小将更多的参赛机会,让她们尽快成长起来。”
已定计划锻炼队员
主力将孤身出国参赛
按照李永波的计划,从明年开始,部分单打主力将孤身出国参赛,以往紧随其后的教练及翻译都不再同行。鲍春来成为这个计划中首个被点名的主力队员,之后,谢杏芳也将成为“单飞”的对象,李永波表示,不是每名队员都能得到这样的锻炼机会,这是专门针对奥运主力队员的。
中国特色的举国体制为运动训练带来无数便利条件的同时也助长了运动员的依赖性,加上大多数运动员为独生子女,他们的依赖性越来越大,时间长了就会慢慢失去主观能动性,最后连主动思考的能力也会变弱。李永波觉得,队员们被动式训练比较多,很少去思考“为什么要练”、“如何练”的问题。“最近我们在总结和业务学习时,我问他们对‘快’、‘狠’、‘准’、‘活’有过什么思考时,大家基本上都讲得不太清楚。”他觉得,教练比较喜欢听话的队员,但是只会照办而不会主动求变的队员最后走不到竞技水平的最尖端。
中国队多数队员比较善于打顺风球,对逆风球往往控制不好,一遇到困难,只会频频回头注视教练,希望得到及时的暗示。但是,21分制后的羽毛球赛只能在11分时暂停一次,不能在关键时刻随意叫停,因此比赛大局基本上需要队员自己掌控。“在赛制改变后,运动员独立思考和作战能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李永波提倡改变观念,让听话的队员更加善于思考,正是冲着这个目的,他因此想出了要主力队员单独出国比赛的点子。刚刚结束的亚运会女单比赛更坚定了李永波的决心,因为他觉得张宁在上半区失守后,独守下半区的谢杏芳也承受不住压力了,这正是因为在以往的比赛中二人很少遇到自己独自闯关的时候,一旦需要独立作战,就因为不适应而发挥失常。李永波就是希望鲍春来与谢杏芳等“单飞”的主力能在出外比赛中多碰钉子,从而提高自立能力。
回顾辉煌10年
中国羽球队居安思危
“从1996年至2006年的10年间,国际羽坛一共产生了羽毛球世界冠军82项,中国队获得49项,占近60%,而印尼队仅占23.17%,韩国队仅占8.54%,可见,中国队10年来所获得的世界冠军的数量远远超过了其他各羽坛强队,是名副其实的羽球强国。”李永波称,在过去10年,中国羽毛球队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尽管国际羽联带着“抑强扶弱”的目的从今年起强制推行21分制,但中国队还是经受得住考验的,“5月份汤尤杯,中国队以不失一场的纪录蝉联汤姆斯杯和尤伯杯;在9月的世锦赛上,我们又以4枚金牌的成绩居各队之首。”
“但是,我们并不能因为队伍这两年连续的上升势头而轻易推断2007年和2008年我们会以更大的优势领先。”21分制增大了比赛结果的偶然性,也缩小了运动员之间的实力差距。李永波统计过,林丹在2005年全年都稳居世界排名第一的位置,但在实施21分制后,仅在今年6月,世界排名第一位置就变换3人次。“这种偶然性确实为我们在今后两年中的夺金计划增加了难度。刚刚结束的亚运会更清晰地显示,中国羽毛球队尽管仍然拥有整体实力优势,但是受到的冲击越来越大。”
虽然李永波同意21分制确实有利于电视台安排转播和增加比赛的偶然性,但他并不觉得比赛时间明显缩短,也不认为降低了对运动员的体力要求。“我认为这两个结论不够准确,因为对比赛时间长短的考察不能以一两场团体比赛的时间为标准,而应该以全部比赛的平均时间来衡量。至于比赛持续时间和体力之间的因果关系也不是那么简单。”李永波展示了一组统计数据,21分制最明显的时间特点是每一局球的持续时间有所缩短,但是每场比赛打3局球比例明显增高,从全部比赛的平均时间看,女单项目的比赛时间略有增加,其他4个单项的比赛时间差异不大。在体力方面,李永波也通过数据分析而得出以下结论:“21分制的时间特征比较有利于进攻型打法。在采用15分制时,由于比赛时间的可预见性差,谁都不愿轻易进攻,因为大家都不知道这场球到底会持续多久,到了使用21分制后,每局球基本不超过20分钟,训练有了明确依据,比赛中就可以大胆地进攻。这种新导向无疑会增加比赛强度,显然对运动员无氧能力的要求比15分制时更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