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位渔民在收“地笼”
遍布在江面上的地笼
本报记者 蒋伟华徐超近日有市民反映,在漓江出现一种新型的捕鱼工具地笼,这种捕鱼工具十分厉害,它可能会导致鱼种的灭绝。记者接到报料后对漓江水域进行了探访,发现在市区漓江一些地段地笼密布,其捕捞能力确实让人吃惊,对漓江鱼虾大有一网打尽之势。
地笼遍布触目惊心
近日一个上午,记者在小东江新桥附近水域看到,由于水位下降,江面水流量已很小,江里一条条“龙”露出了“背脊”,其数量多得让人吃惊,记者沿着小桥两边走了一下,可以看到江面上漂浮着一个个塑料瓶,知情人说这些就是地笼在水面上的“浮漂”。记者粗略的数了一下,新桥左右两边百余米水面下,就藏了大大小小的地笼有五、六十个。附近的市民们说,这些地笼是附近的居民放的,每天如此。
随后,记者又来到龙船坪码头附近,只见这里几十户船家几乎每家前面都晒着地笼,记者往江面一看,满是大大小小各种各样的塑料瓶,看起来比小东江情况更严重。随后,记者发现在穿山桥、漓江桥等附近地段地笼都普遍存在。
一个船家就有几十个地笼!
到底有多少地笼在捕鱼呢,记者带着疑问选择了地笼比较集中的龙船坪码头堤岸进行了采访。记者见一名30多岁的男子在岸边晒太阳,就上前搭讪。“那些像笼子一样的东西放在江里是捕鱼的吗?”“是啊,这些都是呢,你们是旅游的吧。”他指着一些地笼回答着。他说这里是码头,时常有游客来问这些地笼是做什么的。见记者兴趣很浓他便侃侃而谈。
“你看我那船上,那一堆就有20多个地笼,”他指着他的船给记者介绍说,地笼是3、4年前才出现的,投入使用后大家看到地笼捕鱼确实厉害,大家都开始用它捕鱼,据介绍,他们使用的一般有6米、8米、12米三种规格,都是从渔具店买的,价格从几十到百余元不等。“每个船家都有好几十个地笼,多的有上百个”,他说江里漂浮的那些瓶子都是地笼的标记。也就是说在龙船坪码头附近几百米的水域,几十户船家起码放了近千个地笼在江里捕鱼。
地笼连泥鳅都可以捕到
“它真的能捕到鱼吗?”记者表示不相信。“当然可以了,不信我带着你看看!”该男子见记者怀疑,就带着记者往河床上走,他拿起一个晾在河床上的地笼给记者演示,记者这才真正看清地笼的模样,整个笼子呈方形,两头都用绳子系紧了。“两边都系紧了鱼怎么进去的啊?”记者看了很久看不出来玄机。该男子神秘的指着笼子两侧,“你看鱼就是这样进去的”,原来,一个地笼用铁丝分隔为十几个小笼子,每个小笼子长约几十厘米,每隔一个小笼子的两侧就有两个长方形的小洞,整条地笼就有几十个小洞。“由于水有压力,鱼钻进去后,洞口马上封闭起来,也就是说鱼只能进不能出,就是泥鳅进来了都跑不出去。”他说,春夏两季涨水的时候是鱼最多的时候,一个晚上几十个地笼捕百来斤鱼是肯定没问题的,“鱼的种类不多,现在只有几种了,以后我们也不知道怎么办”。他说,他们也担心鱼类会灭绝,但由于生活所迫也没办法。
地笼可能会导致漓江生态受破坏
地笼,有些人叫它“一扫光”,也有的叫做“绝户网”,听这名字就知道它对鱼虾的杀伤力。只要鱼、虾一钻进去就会被网住,比手指还细的鱼都被网住后绝对难以脱身,这种灭绝性捕鱼工具对江河的渔业资源及环境危害极大。
随后,记者对一些市民进行了采访,他们大都表示很担心,他们认为要是像这样个捕鱼法,漓江鱼虾早晚会被抓光,漓江的生态会受到严重的破坏。
地笼捕鱼无异于杀鸡取卵
市渔政部门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根据他们调查,目前大多数放地笼捕鱼的地方都在非禁渔区,也有少数放在禁渔区内。由于地笼的网纱非常细密,可以说它对鱼苗都不放过。
根据国家《渔业法》规定,“禁止使用小于最小网目尺寸的网具进行捕捞,渔获物中幼鱼不得超过规定的比例。”其中网具的最小网目尺寸又是由国务院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目前自治区尚无出台此类实施细则规定,所以无法定性用地笼捕鱼是否违反法规。
渔政部门的工作人员表示,对于地笼捕鱼的现象,他们也感到很心痛,地笼对水产资源具有毁灭性的影响。据不完全统计,从桂林市辖区至冠岩这一段漓江水域里,投放的地笼多达数万条,这样的做法无异于杀鸡取卵,他们会加强宣传力度尽量遏制地笼捕鱼情况的蔓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