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与改编
放眼世界影海,由文学名作改拍的影视经典俯拾皆是。国外,托尔金的《魔戒》之于彼得·杰克逊的《指环王》,树立起一座数字技术时代的里程碑;尼古拉斯·埃文斯的《马语者》之于罗伯特·雷德福的同名影片,通过人与动物的题材表达对生命与情感的思考。 国内,张艺谋以莫言的小说为剧本用一部《红高粱》横空出世,引领中国电影20年之风潮;陈凯歌借李碧华的“肩膀”以《霸王别姬》达至巅峰,成就一代中国电影人的辉煌。2006年的岁末,约翰·卡伦执导的《面纱》将英国著名作家毛姆经典小说《华丽面纱》搬上银幕,完成一次文学与影视的联姻。
《面纱》称得上近年来好莱坞爱情文艺片的一朵奇葩。《面纱》的成功首先要归功于剧本。一方面,毛姆的原著自然功不可没。另一方面,约翰·卡伦及其创作团队对原著进行了一次精巧的改编和影像还原,完整地讲述一段迷途的爱情在乱世回归的故事,让我们在光影中感受爱情的背叛与救赎,体悟爱情的迷失与回归。
背叛与迷失
20世纪20年代的伦敦,浮华奢靡的上流舞会上,吉蒂一袭花裙,娇柔的身姿,甜蜜的笑容,高雅的举止,令费恩为之倾倒,爱意如洪水般涌来。爱情化作婚姻的桥梁,《面纱》中费恩和吉蒂以西方人最直接、最快速的方式结合,故事由此开始。
流行语说:男人一旦恋爱,智商会降为零;女人一旦恋爱,智商会变为负。此话虽有所偏颇,但非常适合吉蒂。婚后她信誓旦旦地以为与唐森真心相爱,可以天长地久。然而,当她提出让唐森离婚时,得到的却是绝望的理由。至此,影片中的爱情在背叛之后完全迷失,开始进入救赎与回归的轨道。
救赎与回归
古往今来的文学与影视名作中,乱世中的爱情被描绘得缠绵悱恻、如泣如诉,好比《卡萨布兰卡》和《英国病人》。《面纱》选择的同样是乱世,而且这种“乱”不单是兵荒马乱的战争时代与民族冲突,也是自然灾难带来的霍乱肆虐,构成了影片的叙事背景。这两方面的“乱”,是吉蒂与费恩之间迷失的爱情得以回归的土壤。
村镇的霍乱给热爱医学的费恩提供了广阔的用武之地,他带着对妻子的怨恨全身心地投入到救助工作和学术研究之中,展现出他人无法比肩的才华与人格魅力,受到当地民众、同事及修道院修女们的高度称赞。这些赞誉,让依旧爱恋着唐森的吉蒂体验到作为“费恩太太”的自豪以及从事救助民生事业的意义。与此同时,吉蒂得知唐森不过是玩弄感情的花花公子,摆脱了虚幻的一厢情愿,重新审视与费恩的感情,并积极改变自己整日无所事事的空虚人生,主动请缨从事修道院的公益工作。
如果仅仅通过吉蒂认识的转变与行动来实现爱情的救赎,只能说明爱情的肤浅与廉价,也就不能够产生打动人心的力量。对于破碎爱情的救赎必需经历曲折和痛楚。在这一点上,《面纱》的编导有着足够的认识,让吉蒂和费恩对爱情的救赎经历了艰难、渐进的过程,并且在细节上给予充足的描绘。对于妻子的背叛,费恩以生活中的冷漠甚至视而不见来“报复”。当吉蒂试图缓解关系时,他表现得无动于衷。备受冷落的吉蒂问:“你就那么痛恨我”,他说:“我只恨自己,恨自己曾经深爱过你。”这句爱恨交织的话,将一个男人内心深处的自尊与矛盾展现得一览无余,体现出编导对于男性感情世界的细微把握。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吉蒂的行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费恩的看法。在吉蒂与孤儿们打成一片弹奏钢琴时,导演以费恩为视角给出一个闪回的段落:两人第一次相遇时的情景。这是一个常规的镜头,却运用得恰到好处,让费恩重新找到产生爱情的最初源渊,从心理上为爱情的回归添加了一块重重的砝码。
必须承认,《面纱》是一部具有饱满情节的影片。故事并没有在主人公精神与肉体的复合之后结束,而是接着让吉蒂怀孕,孩子却不是费恩的而是唐森的。怀孕的设计令故事显得一波三折,使得刚刚回归的爱情面临新的考验。影片中,编导以真爱的力量回应了这一考验,费恩面对泪眼悔恨的吉蒂说:这已经不再重要,对吗?《面纱》告诉我们,人难免犯错误,爱情难免误入歧途,对于真爱,相爱的双方需要一份理解、宽容与呵护。
精彩与瑕疵
影片的精彩离不开爱德华·诺顿和诺米·沃茨两位主演对于角色的精准演绎。饰演费恩的爱德华·诺顿全片没有张扬的表演,自始至终显得沉稳、镇定,既体现了男人内心的自尊,又在眼神和面部表情中显示出对于吉蒂的责怨与爱恋。饰演吉蒂的诺米·沃茨本是演技派典范,在《穆赫兰道》中首次试镜的段落足以成为年轻演员学习的范本。在《面纱》中,她将吉蒂这个角色刻画得极具性情与血肉,将爱情的转变演得颇为透彻,尤其是认识转变后受伤和委屈时噙含泪水的双眸能够引来观众的同情与理解,在开心时又不遮掩快乐的笑容,最后握着费恩遗物的嚎哭释放出失去爱人后的悲伤与悔恨。
对于中国观众而言,黄秋生和夏雨等人的参演是一大看点。但是,他们的戏份非常有限,在表演上没有出彩,角色也基本游离于剧情之外,更多是出于市场考虑的刻意安排。瑕不掩玉,作为一部爱情文艺片,《面纱》完全有资格成为当今中国同类影片的教材。今年,中国的电影人热衷于将爱情放置在跨度数十年的动荡历史时期,《理发师》、《云水谣》这类影片表面上有足够的史诗气派,骨子里仅是为爱情痴等、找寻式煽情的小家子气,故事缺乏高潮起伏,人物没有性格转换。最重要的是缺少对人性的揭示,产生不了任何现实的反射与思考。同样是大历史大背景下的爱情,以故事取胜、一波三折的《面纱》有着中国同类电影缺失的内涵与养分。电影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