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日报报道 (记者顾雯)昨天下午,连续30多个小时笼罩在我市上空的浓雾终于缓缓变淡。省气象台预计,今天一股冷空气到达我市,我市短期内不会再现大雾。
持续30多小时浓雾昨变淡雾
弥漫了一夜,昨天早晨仍盘踞在南京城。 家住18楼的王小姐说:“雾最浓的时候,站在自家阳台上,只能看见对面那幢17楼的阳台,16楼以下全都看不见。”据省气象台观测,浓雾从25日凌晨3点开始,一直到26日下午才渐渐变淡,总共持续了30多个小时。直到26日中午11点,省气象台才把持续了15个小时的大雾红色预警信号降低为橙色等级。省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韩桂荣说,25至26日,我省大部分地区都出现了持续性的大雾或浓雾。从浓雾持续的时间来看,这是南京有气象记录的50年来十分罕见的天气现象。不过,省气象台预报,一股冷空气正在逼近我市,今晨就会影响南京。冷空气的到来,会破坏产生大雾所需要的天气环境,因此今天早晨我市不会再有雾。
提前预报大雾难度大
可以说,大雾是和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天气现象,但韩桂荣说:“其实提前预报大雾,难度非常大。”据了解,雾产生有三个前提:晚上天空晴朗,气温迅速降低;有丰沛的水汽涌来,能使空气湿度至少增大到85%以上;近地面风速小。韩桂荣表示,这三个天气条件不仅要全部存在,而且出现的时机也要恰到好处。要刚好在夜晚气温下降最快时,有大量水汽涌现。这水汽的量不能太多,太多就成了降雨;也不能太少,太少则成了露或霜,因此这个尺度很难把握。尤其在久晴无雨和连阴雨突然放晴的时候,更难预报。目前,省气象台可以提前两三个小时进行大雾预报,但提前一天准确预报大雾,却是世界上有待攻克的难题。
人工消雾成本太高
大雾对农业、人体健康,特别是道路交通危害极大。那么,能不能用科学方法进行人工消雾呢?气象专家介绍,理论上确实有三种人工消雾的方法:一是加热法,对小范围雾区采取一定的措施,加热空气使雾蒸发而消失。二是吸湿法,在空中播撒盐、碘化银、干冰等吸湿物质颗粒作为催化剂,产生大量凝结核,使雾凝结成大水滴形成降雨或降雪,从而达到消除的目的。三是人工搅动混合法,用直升机在雾区顶部缓慢飞行,把雾顶以上干燥空气驱赶下来与雾中空气混合,促使雾蒸发消失。据了解,2002年陕西省曾采用吸湿法进行过一次人工消雾,3个小时降雪之后,雾区能见度从20米上升到了300米。不过韩桂荣说,由于雾产生的范围较大,消雾只能针对一个区域进行,小范围内驱散雾气,成本太高而且效果不太明显,因此江苏从未尝试过人工消雾。另外,也有气象专家认为,人工消雾、人工增雨这些措施,实际上都是用人工方式影响天气。但大自然是平衡互通的,这里增雨所需要的能量,必定要从别处抽调,因此原本会下雨的地方就有可能会无雨或者干旱。这些违背自然规律的做法,不宜经常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