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带他看中医吗?
众多老中医昨聚会杭州,
讨论如何传承传统中医
通讯员 于伟 实习生 张妮娜 本报记者 吴亚芬 文/摄
早报讯感冒了你会去看中医吗?你家孩子看病会吃中药么?传统中医对于网络时代的“新新人类”来说似乎有点距离。 阴阳平衡、人体和谐等理念,在年轻人听来有点像“老古董”。昨天上午,在省中医院举行的全国名老中医杨继荪教授九十周年诞辰纪念会上,传统中医是否能传承下去,并为“新新人类”接受,再次成了热门话题。
他的药方制成“复方淡竹沥”
真正的国医大家都是师古不泥古、创新不离宗的。这是从中医界专家、各流派弟子到普通市民,对我国传统中医的共识。
“我父亲有几大箱子书,都是有关中医的经典著作。”昨日的纪念会上,杨老的儿子杨波回忆说,“这些古文版的中医精华,他看了很多遍。”
杨继荪教授1937年考取行医执照,一生行医。“中医要博览群书,博采众长,也需要不断的实践和临床经验。”这是杨老对中医最朴实的态度。在治病过程中,他时常体现出集各家之长而活用的风格。
浙江中医药大学校长肖鲁伟介绍,在中药临床研究方面,杨老认为中医药唇齿相依,中药剂型改革是中医药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在兼任杭州胡庆余堂药厂、杭州天目山药厂、兰溪一新药厂技术顾问时,建议胡庆余堂药厂将传统中成药“杞菊地黄丸”剂型,改革为“杞菊地黄口服液”。他为杭州天目山药厂、杭州第二中药厂提供治疗气管炎、糖尿病的验方,并制成“复方淡竹沥”、“养阴降糖片”等中成药,“复方淡竹沥”远销东南亚地区,创造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签名取消中医是场闹剧”
感冒、咳嗽、流涕,在我们面前,有各种各样的西药可以选择,也许一粒胶囊就可以解决,有多少人会想到去看中医门诊呢?尤其是在文化快餐中成长的“新新人类”,他们能接受吗?
“恰恰相反,我们省中医院就有一个网站,应该说上网的大多都是年轻人,也就是大家说的‘新新人类’吧,网站很闹猛,他们会提很多问题,对传统中医很关注。”省中医院院长宋康介绍记者去浏览了这个网站。去年元旦才成立的网站,到目前为止,已有超过27万人次的访问量。
“西医很多也是从中医发展而来的,最简单的就比如说‘感冒’、‘中风’、‘哮喘’等,最初都是中医用语。”宋院长补充说,“中医与西医应相互取长补短。”杨老在主持省中医院工作时,就积极增添现代医疗仪器设备,并开展一些中西医结合的科研项目,如脾胃病、肺心病、老年病等研究,也均取得了一定成果。
“我们小儿科的中医门诊,每天也是人山人海。”宋院长说,现在很多年轻父母喜欢带孩子看中医门诊,认为中药对症下药,副作用小。
“目前在澳大利亚、欧美等国,中医都很吃香,2000多年的历史沉淀,让传统医学拥有完整的理论体系和独特的文化内涵。”宋院长对此很感慨,他认为,前段时间热炒的网上签名取消中医,只不过是一小撮人炒作而已,这场讨论反而激起更多人关注中医发展。目前省中医院就在积极争创国家级的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也期待着能培育出更多的中青年专家,并为更多的年轻人所接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