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提醒广大毕业生擦亮双眼再求职
本报营口消息(特派营口记者刘家伟)“你也过来吧,这边像我们这样的学历每个月都能拿三五千呢。”
接到自己同窗好友的电话后,刚刚大学毕业求职心切的小丽(化名)立即从四川赶到盖州。 没想到,却入了传销窝。
救命声打破平安夜
“救命啊!我不想和他们回去!”12月24日晚9时许,盖州新华街上,平安夜里温馨和谐的气氛被一声声呼救声打破。一个20多岁的女孩正被一男一女追赶着。一名正在购物的市民拨打电话报了警。接警后,盖州东城中心派出所的民警张秉山和李庭满立刻赶到案发现场,民警将三人带回派出所进行审讯。
求职心切误入传销窝
被追赶的女孩名叫小丽,今年刚从四川某师范学院毕业,找了5个多月工作仍没找到合适的。12月中旬,小丽的同窗好友小华(化名)突然给她打来电话,称自己在辽宁盖州找到了工作,并且每个月有三五千元收入,让小丽也到这边来干。
12月23日,小丽兴冲冲地从四川赶到了盖州,可是当小丽走进小华的住处后却傻了眼。这里根本不是什么大企业的宿舍,一栋冷楼里十多人横七竖八地躺在地上,小华仍不停地向她吹嘘着这份工作的美好前景。
“我意识到自己误进传销窝,就开始劝说小华和我一起回四川找工作,但她就是不听。”小丽说。
小丽想逃离传销窝点,但因被人监视,没有成功。
出于无奈,小华假意同意加入小华的“事业”,这才获得了上街购物的权利,但小华和另外一男子却要跟着她一起出来。
民警热心送其返乡
查明情况后,民警对小华和另一男子进行了训诫,并将两人移送至属地管辖派出所进一步处理。当得知小丽的钱不够买票回家时,张秉山给小丽拿了200元钱并将其送上了回家的列车。
毕业生求职要当心
一位曾从事过传销行业的人告诉记者,刚刚毕业的大学生们求职心切但社会经验不足,对谎言也缺乏必要的警惕性和足够的分辨能力。因此,初出茅庐的大学毕业生已经成为传销者们发展下线的新目标。
本报在此提醒广大毕业生,千万不要妄想“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对于那些很轻易便获得的“大公司、大企业”的录用通知书,学生们要理智辨别。
特别是那些待遇比较优厚又无法证明身份的公司,学生们则更需警惕。如果要前往异地报到,有必要在动身之前对对方的背景进行必要的调查和了解。同时,尽可能打探一下当地的大学毕业生的薪酬行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