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日上午,家住市区奇山某小区的张先生看到三楼一位老太太一直在阳台上站着不动,以为其要寻短见,便与周围的居民前往搭救,不料对方只是靠在窗户上看风景晒太阳。虽然虚惊一场,但时下一些老年人孤单、寂寞的生活状态,不得不令人深思。
据了解,这位老太太姓于,今年63岁,老家是潍坊昌乐,其儿子小王与儿媳在我市一家私企上班。随着天气转冷,小王怕母亲在农村挨冻,便将母亲从昌乐农村的老家搬到装有暖气的烟台家中。
于老太用听不太懂的昌乐方言告诉记者:“这里各方面都挺好,就是没人说话,在家里闷得慌,闲着没事我就趴在窗台上看楼下的光景”。据小王介绍,他母亲没有文化,不识几个字,上了年纪后有点老年痴呆,所以出去购物的事也用不着老人家。家里的防盗门有密码和三道程序,于老太掌握不了这样的“高科技”,有一次出门回家竟打不开门了。小王以后再也没让老娘一个人出门。由于昌乐方言邻居家的几个老太太都听不大懂,在交往了几次后,于老太再没往邻居家串门,只好呆在家里看电视。她说:“家里的大电视耗电多,电费又贵,电视节目全是关于年轻人的事,我又不愿看,电脑更是不敢碰。”
除了无处消遣以外,城市里的生活节奏也让于老太很不习惯。“在我们农村天一黑就吃饭,9点以后就钻被窝睡觉了,早晨5点多钟我就起床做饭。可住在城里的孩子们到半夜才睡觉,早晨起得很晚。为了等他们吃饭,早就做好的早饭我是热了又热。”于老太对孩子们晚睡晚起的习惯也非常不适应。
“有时候看到孩子们因为工作上的事着急上火,我也着急,觉得在这里不但帮不上忙反而是累赘。”于老太现在唯一想的事情就是盼着冬天赶紧过去,这样就可以回到一切都熟悉的老家。
像于老太这样的守望老人在现在的城市中并非个例。据不完全统计,我市老年人口今年预计将突破100万,其中农村老年人占六成以上。随着大量农村子女通过上大学在城市有了一席之地以及一些进城农民工在城市里安家落户,与城市生活脱节的老年人也随子女进入了社区生活,一辈子习惯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村老年人对灯火通明、光电充斥的城市生活严重不适应已经成为新的社会问题。
本报记者 孙长波 摄影报道责任编辑:亦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