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五:质量
经过多年扩招,中国高等教育终于出现一个拐点:从外延式向内涵式发展转型。扩招带来的成就有目共睹,但办学质量的下降也日益显露。
从1998年到2005年,我国高校数量由1986所增加到2568所,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20%,在校生人数由800万增加到2300万,高校新生中农村学生数超过了城市学生数。高等教育进入国际公认的大众化发展阶段。
随着招生规模的迅速扩张,高校生均师资、仪器设备、实习场地等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许多高校还逐渐暴露出专业数目过多、学生外语水平偏低、教学内容过旧、培养模式单一、人文教育弱化等问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原副主任李主其说,“基础研究水平高低直接决定高校的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能力、可持续发展潜力,清华、北大等院校就是最好的证明。但由于许多高校教学质量不高,基础研究能力较差,技术创新能力无疑受到严重制约。”
国务院今年5月召开会议部署高校招生管理工作时强调,要切实把发展高等教育的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来;要适当控制招生增长幅度,相对稳定高校招生规模。科学发展观开始引导高等教育。
关键词六:自主招生
4月初,1185名上海高三学生在万众瞩目中先后走进了复旦大学光华楼。他们中将有300人通过这所大学自主招生的“面试录取”。上海交通大学也进行了同样的“面试录取”。
与教育部过去在几十所高校试行的自主招生相比,此次“自主选拔录取”以面试成绩作为高校录取的主要依据,高考成绩第一次与录取脱节,只作为参考依据。
华东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唐安国认为,“这是中国高考制度改革的破冰之旅。”复旦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张晓鹏教授表示:“以前招生的事情都是由政府来做,权力是在政府手中,这一次改革,比较实质性地使这个权力回归到高校手中。”
从2003年开始,教育部在全国22所高校试点自主招生,截至目前,全国开展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的高校已经有53所。
一位参与教育部高考改革研究的专家说,今后高考录取的依据应该多元化,除了高考分数,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社会服务、高中学习成绩、面试等将作为录取的依据。
虽然对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的做法不乏质疑之声,但来自教育部的消息,肯定了这一改革:2007年,自主招生高校有望再增加约10所。
(责任编辑:王玲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