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以来,海南罗非鱼产业发展迅猛。到2005年底,全省罗非鱼养殖面积达19万亩,产量达14.6万吨,比2002年增长108%,居全国第二位。罗非鱼出口成为海南第一大出口创汇农产品。2005年全省罗非鱼出口量2.22万吨,占全国出口量的22%。 2006年海南罗非鱼产业发展势头更好,上半年全省新开发罗非鱼养殖面积2万亩,罗非鱼产量同比增长41%,罗非鱼出口量和出口额同比分别增长53%和51%。罗非鱼产业在海南的蓬勃兴起和发展,是我省大力调整农业经济结构的成果。回顾和总结近年来该产业发展的过程和主要做法,我们从中可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
启示一:调整农业经济结构必须解放思想
调整农业经济结构,首先面对的问题是,在现有的土地上种什么养什么。这个问题的正确答案很显然:什么赚钱就种什么养什么。当然在调整中要注意保护环境,实现生态平衡。这就是海南省委提出的“比较效益最大化”和“生态平衡”的原则。尽管如此明确,但现实中的问题往往复杂得多。近几年海南罗非鱼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矛盾就是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问题:一方面,养殖罗非鱼的效益明显。养殖1亩罗非鱼产量2―3吨,按每公斤售价7元计,产值1.4―2.1万元,按每公斤成本5元计,扣除成本,可获利4000―6000元。另一方面,群众开挖鱼塘,与一些具体的土地政策相矛盾,有些原来是丢荒地或半荒地、低产地,一旦利用开发养殖罗非鱼,问题就来了,说是这些土地属于基本农田不能开发,只能保护。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解放思想,大胆调整农业经济结构。文昌市近几年按照“比较效益最大化”和“生态平衡”的原则,顶住来自一些方面的压力,放手发展罗非鱼养殖,2005年养殖面积达6.34万亩,产量5.2万吨,产值3.6亿元,全市养殖罗非鱼的农户达1200多户,从业人员5000多人,同时带动了种苗、饲料、加工运销等行业的发展,仅从事罗非鱼运销的大户就有22家,每天有40多辆汽车运输活鱼,全市有200名水产品经纪人活跃在各个企业和乡镇,形成了罗非鱼的产业化经营,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启示二:调整农业经济结构必须市场带动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需求是调整农业经济结构的关键因素,是产业发展的基础。海南罗非鱼产业的发展正是市场尤其是国际市场需求拉动的结果。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全球海洋捕捞渔业资源的衰退,国际市场对水产养殖品种的需求越来越大。罗非鱼肉质鲜美、营养价值高,逐渐成为深海鳕鱼的替代品,深受欧美、日本、韩国、中东等国家和地区消费者的欢迎,在欧美地区消费者的心目中仅次于三文鱼,位居第二,被称为“21世纪之鱼”。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罗非鱼进口和消费国,2004年罗非鱼进口量达11.3万吨,2005年进口量达13.5万吨,预计2006年进口量有望突破15万吨,以10%左右递增的速度逐年上升。国际市场对罗非鱼的巨大需求为海南罗非鱼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启示三:调整农业经济结构必须因地制宜
调整农业经济结构必须从本地实际出发,充分发挥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自然资源的优势,以取得比较效益最大化。海南发展罗非鱼产业的优势有三个条件:一是地处热带、亚热带,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是我国罗非鱼养殖自然条件最佳的地区,罗非鱼全年均可生长,从而实现全年均衡上市,为加工企业常年持续生产提供原料保证。这在其他省市是难以做到的。二是水质环境优良,工业污染源少,拥有良好的养殖生态环境,罗非鱼产品的质量安全系数高,每年送检的罗非鱼商品合格率达100%。三是适宜开发罗非鱼池塘的低洼地、半荒地和山塘等水域面积大,淡水资源充足。据初步调查,海南全省可开挖养殖池塘的低产地、半荒地有22万亩,可改造的低产旧池塘有10万亩,此外还有几十万亩的山塘、水库尚未充分利用。这些都是海南进一步扩大罗非鱼养殖面积,加快罗非鱼产业发展的自然资源条件。
启示四:调整农业经济结构必须政策引
导
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初期,农民群众往往对调整的内容、效益等认识不足,以至犹豫徘徊,行动缓慢,这就需要政府通过有效的政策鼓励和引导农民群众调整农业经济结构。2003年初,省海洋与渔业厅在调研中发现海南一些加工厂因罗非鱼原料供应不足而影响生产,在罗非鱼的养殖上应有政策引导和鼓励。于是,参照兄弟省市的做法,从2003年开始,连续3年出台鼓励罗非鱼基地开发的资金补助政策。这期间,我们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补助对象、补助标准和补助办法,从而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2003年,针对当时农民群众还没有开发连片罗非鱼养殖,我们的指导思想确立为以企业带动农户,出台的资金补助政策是:2003年新建连片罗非鱼养殖面积200亩以上的,每亩一次性补助200元,主要补助对象为企业,充分调动了龙头企业开发罗非鱼养殖的积极性,也带动了一批农户养殖罗非鱼。文昌市的勤富公司先后在潭牛、冯坡、湖山等地建立罗非鱼养殖基地4300亩,带动当地800多户农民养殖罗非鱼1.2万多亩。随着农户养殖罗非鱼积极性的提高,从2004年开始,我们的主要补助对象转为农户,即沿海市、县农民新建罗非鱼养殖面积50亩以上,中部市县30亩以上,每亩一次性补助100元。这些政策的出台,极大地调动了养殖户的积极性,促进了海南罗非鱼产业的发展。3年来全省连片开发的罗非鱼池塘面积超过5万亩。事实证明,最有力的扶持政策就是惠及于民的直接补贴。今年,一些市县政府先后出台扶持罗非鱼产业发展的政策,海口市对新开发30亩以上连片的罗非鱼基地,每亩将一次性补助150元,琼海市对新开发10亩以上连片的罗非鱼基地,每亩一次性补助50元。这些政策必将进一步调动农民养殖罗非鱼的积极性,加快海南罗非鱼产业的发展。
启示五:调整农业经济结构必须科技推动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调整农业经济结构离不开科技的支撑。这几年,我们在罗非鱼养殖上,积极推广新品种和养殖新技术,使罗非鱼养殖的单产和质量不断提高。目前,海南积极推广具有优良性状的奥尼系列、吉富系列和经诱导转性的全雄罗非鱼良种,全省良种覆盖率达70%,大规格商品鱼生产的罗非鱼良种覆盖率达100%。在养殖技术上不断创新,积极推广“大水面、深水体、高密度、大规格”的罗非鱼养殖新技术,突破传统的10―20亩水面、水深2米的标准化养殖模式,发展30―100亩的大水面、3―4米水深、高密度增氧的新型养殖模式,养成500―1000克的大规格、适宜加工出口的罗非鱼。由于良种的大力推广,养殖技术的不断创新,海南罗非鱼的质量创出了安全、绿色的品牌,单产也得到很大提高。海南池塘精养罗非鱼单茬产量平均达1吨/亩,文昌市、琼海市达1.5―2吨/亩,最高达3吨/亩,居全国先进水平。(作者系海南省海洋与渔业厅厅长)(《今日海南》授权人民网发布,请勿转载)
(责任编辑:黄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