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针,让病人在开颅中说话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这幅场景是不可想象的:病人正在接受着开颅摘取脑内肿瘤的手术,但他却在不断地与手术医生讲话交流,甚至喝了一口水。而通常,在施行这样的手术时,他应该因为麻醉正昏迷不醒。针刺麻醉,至少在这一例开颅手术中,发挥了神奇的作用。
撰稿/黄 祺(记者)
5根银针
坐在手术椅上,时间仿佛放慢了很多倍。手术室里很明亮,但手术椅上的赵先生还是愿意闭上眼睛,他希望这样能让自己放松一些。 医生护士不停地在眼前穿梭忙着准备手术,时间大约过去了30分钟,但赵先生却感觉已经过了好几个小时。
没有病人不惧怕手术,更何况他接受的是开颅手术,谁都知道,作为人体最重要最精密的器官,大脑是容不得半点闪失的。
前不久,患者赵先生被推进手术室,他知道这场开颅手术非常特殊,他将依靠传统中医的针刺麻醉方法,结合开刀部位头皮的局部麻醉,完成开颅摘取脑肿瘤的手术。前不久,就在同一层楼的手术室里,一位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被成功地完成了针刺复合麻醉心脏病手术。得到医生建议后,赵先生决定自己也接受针刺麻醉的方式完成手术。
“真的不会痛吗?”赵先生脑子里也时常浮出这个问题,但最终还是信任医生的念头占了上风。
“不要紧张啊,没问题的。”针灸师李国安教授一边掏出白色针包,一边安慰着赵先生,针包里的银针,将在手术中发挥镇痛作用。李国安是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具有20余年从医经验的针灸医师。听到李医生沉稳笃定的声音,赵先生脸上的肌肉放松了一些,“嗯”了一声。
“李教授,你可以扎针了。”主刀的曙光医院脑外科顾国山主任在手术开始前20分钟通知李国安,针刺麻醉大约需要20分钟起效。
李医生走到赵先生的脚边,第一根银针扎进左脚脚背太冲穴上,第二根扎进左脚脚踝上方的跗阳穴。接着是赵先生的头后,三根银针分别扎到了头部风池穴和上星穴。正极和负极的电线两头一头绑在银针的尾部,一头与电麻仪相连。1台电麻仪和5根银针,这就是李国安计划在手术中使用的全部针刺。
“脚上有感觉吗?”李医生问。“麻的。”赵先生声音很轻,但语音清晰。
准备工作仍然有条不紊,20分钟后,手术就要正式开始。医生们神情自若,站在手术椅边,观看手术全程的记者此时却有些紧张,非常担心手术过程中,病人会不会失去麻醉而发生剧痛。进手术室前,医生介绍了手术的过程和针刺麻醉的历史,但银针麻醉用在将持续90分钟的开颅手术中,还是让记者感到不可思议。
“我们将要摘除的海绵状血管瘤长在病人的左枕叶的位置,针刺20分钟后,医生在开刀部位头皮注射麻醉药。然后,切开头皮,打开颅骨,摘除肿瘤,最后是缝合。如果顺利,手术将在90分钟内结束。”顾国山医生介绍说。
边说话,边开颅
“开始。”像一声发令枪响,手术室里的人开始忙碌起来,各司其职,李国安教授打开电麻仪。
在整个手术过程中,切开头皮、打开颅骨以及缝合是病人可以感觉疼痛的阶段。李教授知道外科医生即将切开头皮,打开颅骨,像投入一场战斗一样,他全神调试电麻仪,并不停地询问赵先生的感受。
“头上有感觉嘛?”
“麻的。”
“现在呢?”
“跳。”
“噢,好的好的。”
“脚上也跳吗?”
“嗯。”
这是一个神奇的时刻:李国安教授与赵先生一问一答,外科医生的双手像是雕琢工艺品一样在赵先生的大脑内忙碌,如果赵先生知道此时外科医生正在切开头皮、锯开颅骨,他自己一定会极度吃惊,因为他全然没有感觉到疼痛,只是感受到电麻仪在身体上刺激的反应。
20分钟,最考验麻醉效果的时刻过去了,颅骨内的脑组织并不存在痛感神经,所以不用担心病人疼痛。被取下的颅骨大约6×8厘米,现在顾国山主任把手术刀伸进布满血管和神经丛的脑组织中,他要找出肿瘤,并精确地摘除它。
“手术必须非常精细,在密布神经和血管的人类大脑中枢里,任何意外都可能损伤一个人的重要功能,所以,常规手术中病人必须全身麻醉,如果病人躁动,就可能酿成灾难。”顾国山在手术后对记者说。
也就是说,如果赵先生此时感觉到手术创口的疼痛,稍微移动身体,后果将不堪设想。银针继续在发挥着它重要的作用,手术椅上的赵先生心率维持在90上下,血压120/80mmHg正常范围内。
“嘴干。”闭着眼睛的赵先生突然说。“让他用吸管吸一小口水吧。”顾国山听到病人的要求,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开颅过程中病人说话已经让人难以置信,让病人在术中喝水更是史无前例的尝试。吸管被送到赵先生嘴里,轻轻地一吸,吸管立即被充满,纯净水流进了赵先生的嘴里。
一切顺利,一枚大约3×3×2.5立方厘米的肿瘤被摘除,引发赵先生头痛、头晕和癫痫症状的“祸根”终于被清扫出大脑。顾医生松了一口气,还剩下最后缝合的阶段。过了切开头皮、打开颅骨的关口,缝合是对麻醉效果的最后考验,如果赵先生能够平静地度过这个阶段,手术就顺利完成了。
李国安加大了电麻仪电流强度,询问针感的频率也开始增加,赵先生依旧回答“麻”或者“胀”。同时,医生将取下的颅骨固定到创口的位置,固定好引流管,头皮缝合到原处——手术结束了。
不用进ICU了
“做完了,一会你自己走下楼去噢。”银针被取出来,一边包扎,顾国山和李国安一边跟赵先生开玩笑,赵先生嘴角轻轻动了一下,领会了医生们的幽默。“伸出舌头。”顾医生命令道。赵先生遵令伸出舌头,这是用来判断病人意识状况的简单测试,赵先生的反应表明他意识完全清醒。
11点40分,手术成功结束,手术室里紧张繁忙的气氛烟消云散,医生们都在为针刺麻醉在手术中发挥的作用而欣喜。针麻开颅手术在停滞20年后首次实施,使人们再次看到了针刺麻醉的神奇。
包扎完成后,赵先生被送进普通病房,这是使用全身麻醉的手术病人不能实现的。全麻后的病人必须在ICU——重症监护室里接受严密的监护,直到苏醒。对于全麻手术病人来说,术后ICU严密监护至关重要,因为全麻术后可能引起的全身脏器反应很可能给病人带来生命危险。
“很多全麻病人苏醒后,因为插管的刺激,会呕吐,像赵先生这样的病情,呕吐会增加颅脑内压力,这对他非常危险。”顾主任说。但现在,赵先生没有使用全身麻醉插管,休息很短的时间后他就可以进食,这对他的恢复是非常有好处的。
一个半小时的手术过程中,记者没有听到赵先生表示疼痛或其他不适,仪器显示他的生命体征一直在正常范围,只用了原本用于头皮肿瘤和头皮外伤的局部麻醉就开颅摘取肿瘤的手术——这一切在记者看来,简直是奇迹。
20年以前,上海华山医院曾经开展针刺麻醉下的开颅手术,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种种原因最终归于沉寂。“我选择的穴位,借鉴了20年以前的成功经验。”李国安说,赵先生手术的成功,让针刺麻醉重新回到人们的视线内,在冷静谨慎的态度下,医务工作者对针灸麻醉的研究重新启动。
就在两周前,另一例针刺麻醉和麻药复合心脏手术在曙光医院完成,6根银针和相当于常规全麻手术十分之一的麻药,让病人小祝顺利接受了“肺动脉瓣切开成型”心脏手术。
(责任编辑:王玲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