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减招体质差学生”涉嫌歧视
来论
继发出欲将高考“一次变多次”消息之后,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杨贵仁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今后将把中学阶段学生体质健康情况作为高校招生的重要依据,对连续两年或者几年学生体质健康下降的省份,要调整其重点高校招生的指标。 “手无缚鸡之力”的学生将不会受到重点大学的青睐。
笔者认为,此举出发点是好的,想提高孩子们的身体素质,但这却是一项极不恰当、治标不治本的举措。究其原因起码有如下三点。首先,这是建立在高考指挥棒这一制度基础之上的,在“根基”未动情况下增考体育,无疑将成考生又一重要负担。
其次,成绩高低与体质好坏无必然关系,考生有锻炼身体的自觉意识。即便有个别体质比较差的学生,除去先天性因素之外,多是被“万人争过独木桥”的高考制度逼出来的。再说,三年高中是场“马拉松”,即便没有强制性举措,考生们也会自觉去锻炼身体,不会一天到晚闷在教室里。
此外,早在三年前,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联就发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取代原有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标准》,进一步放宽了对患疾病或生理缺陷者的录取要求,规定除患有传染性疾病、严重精神性疾病等无法完成学业的重症及学习不能自理的考生高校可以不予录取外,只要不影响专业学习和其他学生,在录取时一律不受限制,高校无权拒录相关考生。以“指导意见”取代“体检标准”,无疑是一项根本性变革,体现了教育公平原则。
如今教育部又搞出增考体育名堂,还明令称高校将减招体质差高考学生,这是否与三年前颁布的“指导意见”相矛盾?将原本人性化的“指导意见”再次改为强制性标准,是否是在开“历史倒车”?一刀切地增加考试内容,是否涉嫌歧视患病与残疾考生?
苏北坡 (责任编辑:赵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