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杭州12月27日电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五年来出口额迅猛增长,漂洋过海的中国制造也在面临着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和技术壁垒等非关税壁垒的阻碍。尽管壁垒重重,但是一些有远见的中国企业仍然在磨砺中成长。
跨过技术壁垒就会赢得商机
欧盟于今年7月1日起实施Rohs指令,限制了八大类机电产品中使用铅、汞、镉、六价铬、多溴联苯和多溴二苯醚等六类有害物质。
浙江省经贸委技术装备处副处长李京宁介绍说,2006年浙江省共安排了103个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技术攻关专项计划,应对重点之一就是Rohs指令。
经过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和政府部门一年多的努力,应对Rohs指令的替代材料攻关取得突破,推出了银氧化锡片状触头材料、不含多溴联苯和多溴二苯醚的阻燃工程材料、高耐热覆铜箔层压板材料、无铅焊接材料。
据杭州海关统计,今年前10个月,浙江机电产品出口91.5亿美元,同比增长32.4%。而浙江企业在这103个技术攻关专项中一共投入11.11亿元研发资金,换来的是30亿元的新增收入和3.6亿元的新增利税。
国内最大的微电机生产企业浙江横店集团联宜电机公司每年有200万欧元的产品出口欧盟,为了满足Rohs指令的无铅焊接要求,公司将传统的焊接工艺改成了机械压接工艺。公司总经理许晓华告诉记者:“我更愿意把Rohs指令看作一件好事,它提高了机电产品出口的门槛,推动国内机电企业优胜劣汰,做大做强。我们研究的压接工艺已经申请了专利,而欧洲国家非常重视商品的知识产权,因此欧盟采购商更愿意采购有自主专利的产品。”
化“反倾销大棒”为企业的“撑杆”
“许多人认为反倾销是打企业的大棒,我觉得更像是企业跳高用的撑杆。跳高运动员只能跳两米多,而撑杆跳运动员可以跳到五六米。”在回顾2005年成功逆转欧盟反倾销裁决的过程时,浙江诺力机械公司董事长丁毅用这个生动的比喻来评价应诉反倾销对企业的促进作用。
这家中国最大的手动液压托盘车生产企业通过15个月的努力,使欧盟将反倾销税率由初裁的35.9%下降到终裁的7.6%。
“那15个月,企业真是经历了脱胎换骨的转变。我们要重新梳理财务记录,建立更严格的管理制度。连开卡车的司机都不能再从马路上逆行进厂了,要绕一个大弯,以免被欧盟调查官员认为企业没规矩。当时的企业就像是放在磨刀石上打磨,磨得火星四溅,但是如果不磨,就磨不出一把快刀。”丁毅说。
在全国率先成功逆转欧盟反倾销裁决,给诺力机械公司带来的不仅是广告效应。丁毅说,企业实实在在地尝到了应诉的甜头。“今年产值8亿元,出口额9000万美元,企业的面貌大变样了。反倾销让我们猛醒,看到了企业的许多不足。在应诉反倾销过程中,企业建立了与国际接轨的人事、财务、成本管理等一系列制度,为企业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浙江省外经贸厅公平贸易局局长张勇认为,反倾销是一种强者间的对话,企业要充分学会世贸组织的游戏规则。“企业可以抱怨,但是更要看到自身的问题。自己有理由时,要据理力争;自己有不足时,要尽快改正。”
学习WTO规则 求人不如求己
张勇告诉记者,从2002年以来,浙江共遭遇“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案件160起,涉案金额36亿美元。但160起案件中只有9起案件由于发起国市场份额太少等原因被浙江企业主动放弃,应诉率为95%,而胜诉率则是85%。浙江企业积极应诉有两个原因:一个是有实力的龙头企业对所在国市场志在必得,不愿放弃;另一个则是成长型的企业将应诉作为在当地市场扬名立万的战略。
“在美国、欧盟打一场反倾销官司,大概是15到20万美元,企业集体应诉分担成本,费用可以更低。但是应诉成功后,所在国政府就会发布公告,当地的进口商看了公告就会找上门来下订单,相当于外国政府给你打了广告。浙江民营企业账算得很精,不会打无准备之仗。”张勇说。
除了积极应对国外反倾销之外,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主动当起了反倾销的原告。浙江富通集团等10家国内光纤生产企业2002年底向商务部对原产于美国、日本、韩国的进口G652单模光纤提起反倾销调查申请,并于2005年终裁胜诉。
如今富通集团已经成为中国光通信产业的领头羊,并参与了国际电信联盟光纤技术标准的制定。集团董事长王建沂说,现在一个月的产值是2004年的全年总和,WTO提供了一个平等的经济贸易舞台,中国企业可以也应该学会运用相关规则,作为保护和发展自己的武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