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上海12月27日电(记者 季明)
根据上海市农委和统计部门预测,2006年上海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可达到9200元,同比增长10%以上。至此,上海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最近三年分别跃上7000元、8000元、9000元三个台阶,成功实现“三级跳”。
上海市政府新闻发言人焦扬27日在分析促成2006年上海农民增收主要原因时说,首先是政府促进农民非农就业措施得力。预计全年上海农村居民可支配工资性收入6850元,同比增长8%。
其次,上海今年加大了对农业的支持力度,农民经营性收入有所增加。围绕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上海实施农业科技强市战略,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的投入,推进设施粮田和设施菜田建设,继续完善农业直补政策,着力提高农业技术装备水平和劳动就业率。结合村庄改造,通过因地制宜建设“农家乐”和农村旅游点,拓宽农民增加收入的门路。预计全年上海农村居民可支配家庭经营性收入可达到800元。
农民增收的另一来源是财产性收入,预计全年上海农民人均财产性收入550元,比上年增长约二成。今年上海重点加强对远郊农业地区经济薄弱村的扶持,探索在工业园区建设标准厂房等不动产,建立“市、区县政府投入,产权归乡镇政府,收益反哺村”的机制。各区县和乡镇政府加大对经济薄弱村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使农民转让承包地经营权收入和房屋出租收入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2006年,上海农民可支配收入中的转移性收入预计将达到1000元,同比增长约30%,转移性收入的快速增长来源于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逐步完善。目前,上海已形成农村社会救助、养老、医疗为一体的广覆盖、分类施保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目前已有22万老年农民享受政府托底补贴;89万农民参加“农保”,其中25万农民已领取养老金,月人均水平为127元;136万农民纳入“镇保”体系,其中19万农民已领取养老金,月人均水平432元。农村合作医疗人均筹资已达306元,并建立了“大病统筹风险基金”,郊区农民参加各类医疗保险率为99.2%,其中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88.7%。
根据上海有关部门计算,明年上海农民还有望增收8%左右。 (责任编辑:张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