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7日《信息时报》报道,近日,在广州某大学的学生论坛上,记者看到了一个题目为“毕业了,你还会对母校有感情吗?”的投票帖子,有53人参与了投票,结果有64.1%的学生表示会关心母校,但仅有18.8%的学生表示会依恋母校,还有人干脆用了一个“烂”字来形容母校。
从这个调查本身来看,由于不具有普遍性,所以没有很强的说服力。但这个帖子说明,我们应该理性看待毕业生对母校的感情问题。
作为过来人,笔者对母校的感情认同也存在过“波动”。在校期间,想早点离开学校去闯社会,可临近毕业又感到彷徨,特别是在择业时遇到一些困难,难免让人对母校有些怨气。可等工作几年后,回想起大学时光,却多了一些留恋。从自己的经验理解,在就业难的背景下,一些毕业生对学校有些怨气实属正常,无须大惊小怪。
从个人来说,回想起来,读大学的收获还是很大的。其一,收获了一个好身体。笔者就读的是师范类院校,每名学生在毕业前都要进行体育达标考试。为此,同学们不得不坚持进行长跑。现在良好的身体状况与锻炼习惯与大学时期是分不开的。其二,读了许多喜欢读的书。由于学业压力较小,笔者在图书馆看了不少书。在阅读的过程中,思想慢慢成熟,如今能在报刊上发表一些文章也正是得益于那时打下的良好基础。此外,大学期间,还收获了友谊,学会了如何与人交流,等等。这些都会让人受益终身。
以笔者个人的经历看,毕业生对学校的情感认同问题,需要客观理性地看待。当然,在新的时期,大学教育的确应做一些改进,但是,毕业生也应该反思自己,特别是说母校“烂”的学生,也应该想一想自己这几年的大学时光是不是虚度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