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开出支票,全国通兑正成为现实。央行上海总部昨天宣布,全国支票影像交换系统(CIS)18日在上海成功试点运行,拉开了上海“一票在手,走遍神州”的序幕。
但颇有些叫好不叫座意味的是,18日当天上海共发出支票往账业务4笔,金额0.36万元,跨省支票业务交易总额还不到17万元,这也正是当前支票特别是个人支票业务应者寥寥的一个缩影。
付款期仍为10天
由于种种限制,长期以来,我国的支票基本上只能在同城范围内使用。要实现支票全国通用,必须建设覆盖全国的支票交换系统。今年2月,央行决定建设基于影像技术的、覆盖全国的支票影像交换系统,计划将于明年6月底前使支票可在全国范围内通用,实现“一票在手,走遍神州”。12月18日,支票影像交换系统开始在北京、天津、上海、广东、河北、深圳等六省(市)试点运行。
据悉,支票全国通用后出票人签发的支票凭证不变,支票的提示付款期仍为10天,异地使用支票的金额上限为50万元。
央行上海总部称,自18日起,上海市共有47家中外资银行的1712家对公营业网点可以办理全国支票影像交换业务,而且试点期间银行办理全国支票业务所收取的费用与同城支票完全相同。这将首先惠及在上述对公营业网点开立支票存款账户并与其他试点省市经济交往较为密切和频繁的客户。
应者寥寥
但值得注意的是,18日上海市共发出支票往账业务4笔,金额0.36万元;收到支票来账(全国业务)49笔,金额16.48万元。跨省流通当天的支票成交总额还不到17万元。
而在同时,个人支票在上海乃至全国的推广不畅也正是支票业务下一步发展的重要瓶颈。央行此前也曾表示,将以个人为重点扩大支票的使用主体,希望把支票发展为继现金、银行卡之后的第三种通行的个人支付工具。
事实上,与目前最通行的银行卡支付方式相比,个人支票优势明显。不存在信息被人盗取的风险;可用于人对人的支付;银行卡通常只用于瞬间支付,而支票可用于延期支付。
“支票从某种程度上只是一张纸,谁都担心遇到‘空头支票’。”一位银行业人士昨日向上海东方早报记者介绍称,社会信用基础薄弱正是个人支票受冷落的主要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