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网络调“贫”
2006年的最后一期,我们命名为网络“调贫”。因为站在2006年的尾巴尖上,我们正在越来越清晰地感觉到,这一年中的中国网络生态,实在不适合“正说”的腔调。如果说2006年之前的互联网还是一个科技与生活互动的演习场,那么在2006年,已经可以让人看到光怪陆离的现实社会,在四维空间中投射出的全盘众生相。
这是快速生长的一代、享受快乐的一代、彻底国际化的一代、创造网络文化和生活方式的一代;也是盲目渴求的一代、缺乏自省与宽容的一代、信仰及时行乐的一代,易于陷入狂热群体性行为而无法自拔的一代——归根结底,他们还不知道如何正确利用自己新获的力量。
2006:过度喧嚣的繁荣
如果要为2006年的中国互联网生态找出一个关键词,“恶搞”十有八九将会中标,候选的还有“犯贱”、“论战”、“作秀”、“人肉搜索”。博客火了,靠的是名人出面争论不断,所谓博客天然的草根属性已经越来越荡然无存;视频网站火了,靠的是“雅阁女崇富宣言”、“张钰性交易”这些来路、目的都非常可疑的影像资料;网民们一次次群情激昂的“人肉攻势”,换回的是“铜须门”、“毒药验尸”、“流氓外教”们无疾而终的结果;网络红人接二连三地冒出来,大多走的无非还是芙蓉jj和天仙mm早趟平了的路线:不是搞怪就是卖靓,前者有小胖、非常真人、山东二哥,后者有Dodolook、公交mm、丁贝利。
2006年,中国在进化,青年在长大,网络在蔓延,据CNNIC预测,2006年中国网民将超过1.4亿。全民皆网的后果之一就是,越来越多的争议甚至争吵,在万众一心的点击之下,被不由分说地一路顶到了各大网站的焦点位置。所谓天下大同、共享信息的Web2.0理想,早已经像雪糕一样在网民们灼热但略显盲目的冲动里融化掉了。
营养过剩的一代
“你当然可以不上网,你只是拒绝了一个世界而已。”在这个世界中,网民们一直在努力建设一套自己的语言、自己的价值观、自己的娱乐和自己的形象。显然,当时针走到了2006年,博客、图片、视频被简化成了网络中人人皆可得而用之的工具,这个世界正在上演一场热烈但略显混乱的蜕变。
一部充满创意的《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走红,引来的是整整一年的戏仿和恶搞热潮,只是越来越欠新意;一个网络红人的横空出世,似乎就能再多点起亿万个默默无闻者的成名热情,一个比一个更有道理,一个比一个更有勇气;两个名人在博客里吵起架来,势必扩散为成百上千网友们各拥一方的网上论战,最后十有八九会以跑题收场。
如果说中国人之间缺乏交流,那么自从10年前互联网进入生活开始,他们有了。只不过,在他们之前是信息匮乏的一代,在他们之后是得到自由的一代,而他们,则是刚刚摆脱了匮乏而投身于信息爆炸之中,先是营养不良,然后是营养过剩。
如果要从代际的角度划分,他们在网络养分的催生下,成为了快速生长的一代、享受快乐的一代、彻底国际化的一代、创造网络文化和生活方式的一代,但是同时,他们又成了盲目渴求的一代、缺乏自省与宽容的一代、信仰及时行乐的一代,易于陷于狂热群体性行为而无法自拔的一代——归根结底,他们还不知道如何正确利用自己新获的力量。
2007:新的路途,新的行走
“红人年年有,今年特别多。”从2005年起,层出不穷的网络红人一直都在加速诞生之中,而与此同时,在大众的“审美疲劳”之下,他们的走红时间也在迅速缩短。从开始时的一年、半年,到如今一个纯靠博客或者照片吸引眼球的红人寿命也就是几周时间——现在有谁还在关心山东二哥、国学辣妹们的消息吗?
一手打造了天仙mm、非常真人的老浪告诉记者,推出天仙mm时,成本只是几千元,而现在即便花上几万元也不一定会有效果,在他看来,“在2007年,单靠恶搞已经没出路了,在网络上走红的会是有某一项特殊才华的人。”
事实上,面对汹涌莫测的互联网潮流,我们每个人都还只是懵懂的学生,没有人能够预言它将会流向哪里,又会把谁推向浪尖。我们只是希望,让那些不好的事情永远远去,让那些无法让我们尊敬的人不再停留在我们的焦点。现在,我们敲打着老旧的键盘,跳过挂满八卦、争吵和满是胳膊大腿照片的页面重新上路了。2006年,我们再见吧,你让我们见识到了中国互联网前所未有过的阵势,但那所有的一切显然才仅仅是个开始,前方还有新的路,我们还要有新的行走。
贱筑师:“贱”,想说就说,想干就干,无视尖锐的评论和“傻”、“二”的头衔
◎事件回放◎
芙蓉姐姐、找抽帖、二月丫头、妖妃娘娘、山歌三人组、恶心版《新白娘子传奇》、《犯贱报》、裸奔族……
◎雅阁女:视频中始终没有露脸的女孩自称白领,一套“月薪3000以下的都是下等人”、“就是喜欢日本车”的言论引发了可想而知的众怒。“雅阁女”成了全民公敌,然后便下落不明,唯一从她那些纯属找抽的话语中受益的,只有人气急升的视频网站。
◎衰男求婚:大学体育老师贴出了半裸肌肉照,自封中国第一性感男,要在网上征婚,目标徐静蕾;80后作家向李湘求婚,发誓如遭拒就全国裸奔;“海龟”博士向张钰求婚,干脆被怀疑是个骗子。当求婚变成“自贱”,所图的无非名利,所求的无非找抽。
◎
国学辣妹:“我要安慰寂寞的孔子”,中戏女生在孔子像前大摆媚姿,还声称要振兴国学,言行反差达到了吸引眼球的效果,也差点因此失学。据说,确实有不少网友“因为她才知道有国学这回事……”
演出是没有深浅之分的行为艺术家 马六明
◎青年周末(以下简称“青周”):觉得芙蓉姐姐怎么样?
◎马:很勇敢。
◎青周:今年“芙蓉”特别多,有人说自己是在进行行为艺术,你怎么看?
◎马:行为艺术谁都可以说,你画一幅画说自己是画家也可以,没问题,可以表达了这是种进步。我并不反对他们这么说,他们有这个自由。表达和评价的人都有自由。
◎青周:开始做行为艺术时,别人怎么说你?
◎马:说我黄色表演,哈哈。我只当是耳边风了,因为寻找一个艺术形式,我有这个权利。
◎青周:行为艺术和网络红人作秀有共性吗?
◎马:有,都是一种表达,所谓深浅不同其实也不存在,说行为艺术深奥是因为大家对它很陌生。表达没有深浅之分,引发别人思考就好,一时间多了,大家看腻了就会比较,会选择,会抛弃一些,若干年后剩下的是什么谁也不知道。
◎观点◎
贱,说的已经不再是地位,而是态度,甚至是一种时尚。现代人整天忙着怀疑权威、颠覆审美、唾弃权贵、重塑真理。生活真的好无聊,幸亏还可以贱一把。不摆酷,不吹牛,不装模做样,只是把姿势放到最低,说任何想说的话,无论多白痴,做任何好玩的事,无论多低级,什么英雄大师伟人领袖权威,现在的时代偶像,是一只叫做小强的蟑螂。
周八癖:“八”,适度的八卦娱乐生活,无度的八卦制造伤害
◎事件回放◎
毒药验尸报告、人肉搜索机、超女舞美师、Google earth狂人、狗仔网、娱乐圈同志名单、600个名人号码
◎宋“无德”:生活就像宋祖德的嘴,你永远都不知道下一个倒霉的是谁:李嫣兔唇、李湘离婚、张国荣出家……他的名字已经和“大嘴”、“发飙”、“咬遍娱乐圈”、“炒作大王”构成了固定搭配。不管他说的是不是真的,还是会有很多人会去看他的博客——笑着并骂着。
◎狗仔网:它的广告语是“看到你就爆出来,全民狗仔行动,万元重奖爆料王”。在八卦无所不在的时代,人人都能当狗仔!与明星同乘飞机、在餐厅遇见名人,或者某演员小姑子的姐姐的同学的男朋友……美国的狗仔网GAWKER号称“每日报曼哈顿的闲言碎语,在世界中心实时播报”,中国的狗仔网把第一笔万元奖金给了饶颖。
我比人肉搜索更厉害八里庄北里电梯阿姨
◎青周:网络上踩猫女的事,您知道吗?
◎阿姨:不知道,什么猫女,是长得像猫的女孩儿吗?
◎青周:不是啦,就是网络上有一个可恶的女人,穿着高跟鞋,把一只特可爱的小猫给活生生踩死了。
◎阿姨:啊?还有这样的人,那现在抓到没有?
◎青周:抓到了,是被一群网友在网上找到线索的,这些网友是不是很厉害?能从各种地方发现蛛丝马迹。
◎阿姨:这个我也行,前段日子,咱小区丢了好多自行车,我就每天观察这些来来往往的人,不到三天我就发现2个可疑男人,每天都穿件黑色大衣,结果傍晚他们正在偷车时,我就报警了。
◎青周:那您觉得网上那些抓虐猫凶手的人厉害,还是您厉害?
◎阿姨:嘿,我觉得我挺厉害的。就咱们这楼,18层哪家住什么人、几口人、男主内还是女主外、几点上下班,我都清楚得很,就连上电梯的陌生人,我都能猜出他是谁家的客人。
◎青周:哇,您的眼神真够毒的。
◎阿姨:这也是练的,听的多了、见的多了、打听的多、注意的多,别说小偷,连警察都佩服我。
◎观点◎
现代人在自我隐私意识觉醒的同时,对他人隐私的窥探欲也在同比增长。小报上明星偷拍、恋情曝光的味道已经远远不足,有了互联网,人人都能做狗仔。人肉搜索机让八卦事件成为全民运动,让八卦精神登峰造极。但八卦是一种双向行为,在很多八卦事件中,“八”的一方愈快乐,被“八”的一方就愈受伤。
搞对象:“搞”是手段也是学问,搞好了叫创意,搞不好就是恶意
◎事件回放◎
馒头事件、小胖出镜、赵赶驴、梨花体、菜刀门、《满城尽爆黄金乳》……
◎馒头现象:在胡戈开风气之先以后,大片公映必收获各式“馒头”——恶搞视频、图片故事、穿帮曝光、台词滥用……《夜宴》成了《晚饭》,《黄金甲》成了《黄金乳》,馒头一旦成为武器,后果照样会很严重。
◎小胖复出:
小胖的诡异表情已经流传了四年时间,成为了网络恶搞史上头号传奇。四年后他“意外”复出,立即晋升为当下最红网络名人。在他现身于英国《泰晤士报》和路透社的报道之后,谁还敢说恶搞就不能改变一个人的人生?
◎
“关机山”事件:一段情侣游玩未归的社会新闻,被改写成琼瑶版、古龙版、赵丽华版、金瓶梅版、四大古典名著版、张爱玲版、易中天版、动物世界版、《夜宴》版、《哈里•波特》版……网民们的神来之笔写就了2006年最热闹的YY笑话。
恶搞是新生的创意力量
东明时光国际咨询中心心理专家 刘明
◎青周:您关注网上恶搞吗?
◎刘明:我知道一些,最有名的应该是胡戈和他的馒头吧,胡戈都当评委了。
◎青周:胡戈看上去腼腆,但恶搞起来能把人吓一跳,心理学上有讲究吗?
◎刘明:网上恶搞是自我表达的一种方式,说白了就是能显摆自己。这些人有需求,却一直没机会释放,恶搞给了机会,也勾起其他人的好奇心。
◎青周:好奇心,其实是阴暗心理吧?
◎刘明:肯定有阴暗的一面,也有爱屋及乌、恨屋及乌的特点。“搞”是一种创意,加上“恶”,就有不好的心态了,比如压抑、扭曲。恶搞,其实是在即兴创作中,不好情绪的不断累积。
◎青周:恶搞之人,小时候受过刺激吗?
◎刘明:不一定,要是这么说,我就是在恶搞(笑)。不能简单的理解成“因果关系”。
◎青周:现在不喜欢恶搞的人,以后会怎样?
◎刘明:只能说现在阴暗面还没有暴露,或者情绪很不错,比如正在谈恋爱,看什么都是美好的,以后嘛……不好说。
◎青周:您觉得,恶搞真有那么“恶”吗?
◎刘明:不严重的说,恶搞更像有创意的恶作剧,是新生的创意力量。
◎观点◎
恶搞,2006年中国网络最热门外来语。它曾经是可爱的、聪明的、有底线的,但是当开创先河的第一代恶搞作者或偃旗息鼓、或商业转型,大量没有创意只有恶意的模仿者加入,“恶搞”朝着只顾搞笑一切、搞乱一切、搞滥一切的方向偏离,我们必须警觉于陷入现代人常常面对的境地:乐于反对,争相嘲弄,却不知道该支持什么。
私有志:“私”生活+“秀”精神=每人15分钟的高潮时段
◎事件回放◎
全民博客、明星写作、网络晒客、胖兔子粥粥、电车女、怪癖接龙、糗事百科……
◎老徐博客:
女演员徐静蕾成了全球博客搜索引擎Technorati的No.1,而她才写了14个月时间。“我的Blog受欢迎,既不是因为我写得好,也不是因为我是全中国最好看的美女,演员都有一层面上的生活,我写的都是我面下的生活。”很显然,这些面下的东西要比她的电影还要招人喜欢。
◎电车女:
周绮暗恋白马王子不敢表白,跑到网上倾吐苦闷,无聊兼有情的网友们变身成几千个爱情专家,为这场还没搞清来龙去脉的“女追男”支着儿。一个“电车女求助帖”就这样成为了“2006感动论坛第一帖”,网友们说:“我们都向往爱情,而她是我们的替身。”
◎ 寂寞女孩15:
15岁的混血美女穿着吊带,给网友讲述她那冲动的男友、严厉的老爸,背景则是她那间乱七八糟的卧室。在她的录影被传看了上百万次后,最终被揭穿为其实是网络真人秀的实验作品。私生活一定要“活”出来吗?不,它还可以被造出来。
常常谈论自己的人,往往只是为了隐藏自己
德国哲学家 尼采
◎青周:中国有3000万人在写博客看博客,是什么在鼓动这场全民无偿文字运动?
◎尼采:常常谈论自己的人,往往只是为了隐藏自己。
◎青周:有道理!那么什么人会最适于这个“私”和“秀”结合的时代呢?
◎尼采:谁终将声震人间,必长久深自缄默;谁终将点燃闪电,必长久如云漂泊。
◎青周:好吧……还想和我们的读者说点什么?
◎尼采:与魔鬼战斗的人,应当小心自己不要成为魔鬼。当你远远凝视深渊时,深渊也在凝视你。(本采访内容引自尼采文集)
◎观点◎
大家都在鼓吹真我,所以编得最动听的叫“私房话”,演得最逼真的叫“真人秀”,在网络里最适于公之于众的莫过于“私生活”。我写我的日记,画我的心情,拍我的私密,讲我的爱情,你看不看都不要紧,我能不能成名无所谓,这至少证明了我的存在,强调了我的性格,划分了我的界线,向全世界宣布了我的价值所在。
砸砖家:“砸”需要居高临下并义无返顾的姿态,它让民间言论变得更加掷地有声,也让争吵成为了网络中的常态
◎事件回放◎
愤青老罗、骚男张怀旧、郭韩粉丝对喷、文坛是个p、 谁都别装× 、爽歪歪广告挨骂、做人不能太××、职业代骂、“他不是一个人”
◎韩寒:
很难分清他是在说理还是在骂人。反正他已经成了网络论战中百战百胜的旗手,抱怨着没人能在他手下过上几招。至于那些因为他关了博客的名人们,更是说不清是被韩寒还是被他的粉丝们挤兑走的。
◎ 罗永浩:
老罗的成名算是个网络里的非典型性事件,日子久了大家才发现,他还真是一个经典愤青。在专心搞牛博网的同时,仍旧牛气轰轰地扛着“语言暴力”的大旗,逮谁灭谁,就像武侠小说里的大侠,很正义,很暴力。
可以自爽,严禁乱喷
打击语言暴力学家 陈小七
◎青周:您怎样揪出网上的语言暴力分子?
◎小七:他们写过好多自曝身份的帖子,比如《网络拍砖三十六计》、《牛×主义思想学术研究会关于论坛拍砖工作的原则》、《诸葛拍砖秘笈》、《论坛拍砖学习资料集锦》,他们把砸砖当成技术含量的学问,我就把这些发帖的人全部找出来。
◎青周:您为什么那么反感语言暴力?
◎小七:网络上的语言暴力变成了坏人的发泄方式,他们为了自己爽,就随心所欲乱喷,就因为用嘴巴施暴,不负法律责任!还有网站,靠着暴力文字吸引人气和点击!
◎青周:难道那些暴力分子不怕被人嫉恨吗?
◎小七:他们有一套鬼蜮伎俩:欺软怕硬,从来不去招惹厉害的名人;文章里都是比喻和反问,不用某某是××这样的句子;他们不是揪住一点狂骂,而是使劲讽刺和嘲弄。所以很多时候,他们在道德和法律的真空地带兴风作浪。
◎青周:您最近有哪些大动作?
◎小七:最近骂体育明星文盲的就被我抓住了!对于那些见谁红就砸谁的人,出来一个我就反击一个。揭穿他们的丑恶面目。不过有的论坛动不动就把这些“辱人取宠”的言论置顶、报纸还循声而来进行采访,让我们的工作很难开展呀!
◎观点◎
互联网中的每个人都有摇旗呐喊甚至吐口水的权力,又都不用为卫生问题负责,语言暴力于是就成了赢得一场辩论最短平快的手段。99%的网络辩论都会以跑题收场,99%的跑题后果就是演变成一场人身攻击,“砸”,在2006年完成了从个体行为向群体行为的转型——辩论至少还需要个人思考,而砸,你只要随便选一边站就可以开始了。
圈流感:圈外的挤进去,圈内的逃出来
◎事件回放◎
韩白辐射圈之争、名人QQ群爆满、高三家长博客圈、牛博网、按摩乳友情链接、若邻网络、魔时网友自发自组活动、百度聚会吧、flickr照片小组、豆瓣网同好圈
◎高三家长博客圈:网友蓝水怡的儿子要高考,这位也被高考煎熬的妈妈把孩子的伙食、摸底考试成绩、家长会心得都写在博客上。吸引了几十位考生的爸爸妈妈入伙,他们把博客链在一起,商量怎么给孩子当好后勤部长,怎么应考,还组织聚会线下交流。
◎若邻的六度空间:你,你的好友,好友的同事,好友同事的同学……六度空间理论都被很多网站拿来增加用户。
◎
豆友的兴趣小组:我们爱讲冷笑话、寻书•淘碟、我是测试狂、非正常人类研究中心……这些都是豆瓣小组的名称。这里每天都有无数的茶话会,胡吹海侃完毕,豆友们还有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组织饭局、一起泡夜店、暴走探险、发展恋情……
我们这里不欢迎圈子
牛博网创始人 罗永浩
◎青周:怎么看“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句话?
◎罗:基本同意,但我觉得这句话指的是志同道合的人,它并不是说有共同利益的人会走到一起,可“圈子”这个词给我的感觉是后者。
◎青周:觉得什么样的人能够在一个圈子里混?
◎罗:不是很清楚,没混过圈子,非要我说的话,那就是有圈子意识的人才会在某个圈子里混,当然这是正确的废话了。
◎青周:作为牛博网的创始人,来说说“牛博”这个大圈子吧?
◎罗:牛博不是什么圈子,只要还让我来负责,牛博将来也不会成为什么圈子。其实很多牛博作者之间互相瞧不上,互相讨厌,这都很正常。我办牛博网是为了把好文章拉到一起来,不是为了把一堆人拉到一起做哥儿们、组成圈子、然后将来有事再互相帮个忙什么的。
◎观点◎
有人就有江湖,你没法退出。有人就有圈子,你该怎么办呢?更个人化,更私密,更强调主动选择——和网络中的其它群体模式如论坛、注册会员、兴趣小组相比,“圈子”概念显然更为符合东方人的处事哲学。海量信息与群氓行为正在让互联网的不确定性愈加强烈,而稳固的、彼此相识的、意见趋于一致的网络圈子,就成了最让人心安的地方。
金钱报:鼠标一点,招财进宝
◎事件回放◎
博客广告大单、留学生代购赚钱、网络推手搞营销、红人表演上节目、论坛兼职发帖托儿、网上店铺设计、专业代拍代付款、DIY出书网、1秒视频贴片广告、网络乞讨
◎博客广告:“我的博客定向招如下厂家到此做广告:一、生产治疗弱智产品的;二、销售《现代汉语词典》的;三、治疗缺心眼儿的方法和药品的。本博客价格合理,效果良好,勿失良机。如有意向者,欢迎来函洽谈。”——摘自王小峰的博客
◎网络乞讨:丐帮弟子都上网了!乞讨网站也有了CEO!乞讨网站接受施舍额度1元、5元、10元。回报是把你的广告挂网页上。怎么给钱?用支付宝转账呗!
◎观点◎
现在就连隔壁的大爷大妈都懂得上网看新闻,小商小贩们也就可以出来活动了。他们上等的在琢磨去纳斯达克上市,中等的在家里点着鼠标数钱,下等的,比如编辑老刘,正在盘算是不是要在博客上秀点什么赚广告美元——秀什么(what)不重要,怎么(how)秀才重要,这其实也正是网络经济的关键所在。
寻短荐:有好推荐才有好生活
◎事件回放◎
餐饮网食神、百度音乐掌门人、豆瓣网、口碑网……
◎
大众点评网:媒体上的饭馆推荐通常都是红包作业,闹得现在想找个靠谱的地方吃饭,都只能去网站里看大伙儿的意见。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在这里你看不到这道菜要哪几道工序,那碗饭有什么讲究,而只会知道菜合不合口味,饭够不够分量——这其实就足够了,不是吗?
◎
我的地盘谁做主:音乐听什么?去看看音乐掌门人的推荐。新书有什么好看,去豆瓣网看看大家的意见,以分享信息价值为核心的WEB2.0网站,已经成为了在鱼龙混杂的互联网中,最让人心生信任的首选——我们没人要骗,我们只说真的。
◎观点◎
找饭馆有食神推荐,听音乐有掌门人帮忙,豆瓣上是长篇累牍的读书观影报告……互联网给了所有具备一技之长的人们和传统权威们争夺眼球的机会,名人们靠的是日积月累的名气,草根们靠的是众口相传的口碑——的确,他们所知有限、不够深刻、观点片面,但是胜在简单、实用、真诚,并且全都是无红包作业——这才是最重要的,不是吗? (责任编辑:王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