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中石化发言人针对50亿元财政补贴解释称,因国际原油价格持续攀升,中国从稳定经济和社会大局出发,对成品油价格实行从紧调控,虽然先后13次调价,但国内成品油的价格仍然大幅低于国际价格,造成中石化等炼油企业出现严重亏损。到9月末时,平均每炼1吨成品油亏损900元左右。 |
中石化称每吨油亏损900元
13次调价后国内油价仍远低国际
晨报讯 (记者 李若愚) 针对中国石化集团获得的50亿元人民币财政补贴,中石化董事会发言人昨日表示,这是因为国内成品油价格始终大幅低于国际价格,成品油价格未达到应调整的水平,致使中石化的炼油业务处于亏损状态,到9月末时,平均每炼1吨成品油亏损900元左右。
据中石化披露,近日政府对中国石化炼油企业2006年的政策性亏损给予一次性财政补贴50亿元。 中石化发言人解释称,自2003年以来,国际原油价格持续攀升,从2003年的平均28.4美元/桶,上涨到今年1至9月的平均66美元/桶,上升幅度高达132%。与此同时,国家从稳定经济和社会大局出发,对成品油价格实行从紧调控,虽然先后13次调价,但国内成品油的价格仍然大幅低于国际价格,相当一段时期里与国际油价大幅度倒挂,中石化等炼油企业因此出现严重亏损。
2005年,中石化采购进口原油到岸价平均为50.31美元/桶,而国家规定的成品油出厂价平均为43.98美元/桶。作为国内最大的原油加工、成品油销售企业和原油进口商,中石化80%的原油需要按国际原油价格外购。中石化披露,目前该公司下属的33家炼油企业中,已有13家资产负债率接近或超过100%,处于资不抵债的境地。
此外,从今年3月开始,国家开征石油特别收益金(俗称“暴利税”)。中石化透露,预计今年将上缴特别收益金90亿元,这进一步压缩了其利润空间。
不过,尽管中石化认为成品油价格未达到应调整的水平,但国家从今年初开始的成品油价格改革已收到效果。去年,中石化获得了100亿元的财政补贴,今年则削减到了50亿元。北京晨报
相关新闻:
2006年12月中国石化获政府一次性补偿50亿元 计入公司利润
中石化获50亿补贴 财政部补贴做法遭审计署批评
2005年12月 高油价让中石化利润受损 获中央财政100亿补偿
·辩论话题:国内油价是否应该与国际接轨? |
正方
|
|
反方 |
应该!因为国内成品油价格始终大幅低于国际价格,成品油价格未达到应调整的水平,致使国内的炼油业务处于亏损状态,总让国家补贴不是长久之际,应该在保证广大人民利益的前提下逐渐以国际接轨。 |
不应该!国内的消费水平和收入水平和国外相差甚远,如果油价要和国际接轨的话,折合成人民币来算得出来的数目是惊人的,就现阶段的国民收入水平来说是广大消费者承受不起的,所以应该根据国情来定国内的成品油价格。 | |
| (责任编辑:王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