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宇春算不算教育成功典范
近日,由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的《派往明天的教师》举行了首发式。该书采用大量实例来讲述如何做一名好老师。据有关媒体报道,书中把“超女”李宇春当作教育成功的典范,并进行了很长篇幅的评述。
该书详细介绍了李宇春年幼时严格的家教,如“早上起来要给父母泡茶,擦地板,择菜等”,认为正是如此严格的家教奠定了李宇春独立的风格,才使她深受喜爱、获得成功。该书责任编辑雷女士认为李宇春以“超女”出名,是名大学生,拿她做例子无可厚非,成材的概念是多元化的,只要身心健康,这个社会需要她,就应该算成材。 但很多人却对此事大拍“板砖”,认为李宇春作为一个明星,在她身上世俗的因子太多,商业的味道太重,且娱乐圈又是一个五色乱目、五音扰耳的名利场。基于对传统榜样的惯性理解,很多人都对远离严肃和刻苦的娱乐明星提出质疑……
《派往明天的教师》编者解惑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的《派往明天的教师》中为何把“超女”李宇春当作教育成功的典范,并进行了很长篇幅的评述?这个问题是大家讨论的关键,记者采访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该书的责任编辑雷女士。
《派往明天的教师》是写给老师看
疑问一:《派往明天的教师》主要讲的是什么内容?
雷编辑告诉记者:“这本书是写给老师看的,主要内容讲的是明天的教师如果要适应明天的教育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素质。这本书是通过教育案例的形式来解读教育理念和教育技巧,内容主要是一些名师教育过程中的案例,是一本走市场的书。”
李宇春成材的故事是对素质教育的反思
疑问二:写给老师看的书为何里面有李宇春的故事?
关于这个问题雷编辑说:“李宇春的故事是出现在传统教育这个章节中,是对素质教育的一种反思,是把李宇春作为一个教育成功的典范来说明教育要回归传统的教育方法。书里详细介绍了李宇春年幼时家长对她严格的家教,但他们非常尊重她个性的发展,后来她喜欢音乐,最后考上了四川音乐学院,直到成为超女,出了名,我们是把她作为一个成材的例子。
不是在宣扬李宇春,而是在宣扬成功的教育方式
疑问三:李宇春成为教育成功的典范是否够资格?
雷编辑告诉记者关于拿李宇春作为教育成功的例子,他们编写组在谈论的时候也有人提出过异议,很多老师很不赞成这本书引用李宇春的例子,有人说李宇春算什么人材啊,觉得“超女”是炒作出来的,认为李宇春作为超女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一种文化泡沫,现在有很多人对文化现象是持批判态度的。但她解释说:“我们对成材的理解不光是学习好,成材的概念是多元化的,只要身心健康,这个社会需要她,就应该算成材,李宇春就是一个成材的例子。她对社会也没有任何坏处,自己也没有什么道德方面的问题,再说文化也是多元的、大众的,她也迎合了这种文化。当时我们要讲的角度是要尊重孩子个性的发展,另一方面我们要讲的是孩子是需要管的。”
“现在有人质疑李宇春成为教育成功的典范不够资格,可能是他们没有看到我们的书,一提到‘超女’和李宇春就敏感,但李宇春只是我们书中的一个小小的案例,这本书我们并不是在宣扬李宇春,而是在宣扬成功的教育方式,李宇春作为一个例子一点问题都没有,难道只有教授和科学家是人材吗?李宇春能够成功就说明这个社会需要她,她对社会的影响也是正面的,不是负面的。”
李宇春在书中其实就是一个工具
疑问四:是否是借着李宇春的光环来炒作新书?
一听到“炒作”二字雷编辑觉得很委屈,她说:“我们并不像别人说的那样借着李宇春的光环来炒作我们的新书,李宇春的例子在书中只是一个教育成功的典范,她其实就是一个工具。新闻中说我们这本书对李宇春的案例进行了长篇幅的评述这是不正确的说法,她的案例在全书中仅仅只有二三百字,连字体都和正文字体不一样。这个章节的三级目录写的是:如何成为‘人上人’,李宇春的案例就是在这里面出现的。‘人上人’是中国传统对人的一种划分,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我们在书中根本没有强调‘超女’这个概念,我们的案例部分只是写了‘李宇春小的时候,妈妈对她的管教很严格,规矩很多,连饭桌上都规矩多多。在父母的信任和鼓励下,李宇春终于如愿考上四川音乐学院,迈出了走向成功的第一步。就这样一个酷酷而又朴实的李宇春走到了大家面前,父母严格的家教为她奠定了成功的基础。’下面的评价部分写道‘李宇春以‘超女’出名,她也是一名大学生,按照目前社会和教育评价的标准,能考上大学就是成材,她是一个人材……”。
狂扔“板砖”派
去年,上海将曾被齐秦、动力火车、周杰伦等多位港台歌手演唱的歌曲《蜗牛》,收入《中学生爱国主义歌曲推荐目录》中;在初中版《新理念英语》中,姚明、刘德华、宋祖英、林心如等家喻户晓的公众人物的图片被选入教材。当时就有人对明星进教材的现象提出了质疑,更有甚者在那时就大胆猜测“‘超女’李宇春恐怕其飒爽英姿的‘跑步进入’教材,也将指日可待了”,没想到现在李宇春在给教师看的书中成为教育成功的典范真应验了“先者”的预测。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很多人对李宇春成为教育成功的典范这件事“狂扔板砖”。
书中加入明星故事如电脑系统随时准备更新
当明星过气,头顶的光环黯淡,而新人的走红频频,书中加入明星的故事会像电脑系统,随时作着更新的准备。李宇春现在能成为教育成功的典范,不久的将来可能就会被人遗忘。很有可能只是昙花一现的“明星”,几年之后很可能就变成了今天的“流星”。——大学生:小可
把李宇春的故事作为教育成功的典范收入书中有风险
“英雄下,明星上”现象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但用李宇春的故事来反思素质教育听起来有些牵强。传统概念上,历史人物、英雄、革命志士这些经典人物的故事经得起历史沉淀,不是说明星的故事不能写进书中,像刘翔那样有励志意义的人物对人们也有启示作用,而“超女”,或者当下流行的明星,他们经过人为的包装,有商业化的炒作成分,现在虽然大红大紫,但可能只是过眼云烟。书是严肃的,是不能随意改动的,把这些还未定性的明星的故事作为教育成功的典范收入书中是有风险的。——教师:杨某
李宇春要是出了问题怎么办?
一些娱乐界的明星如果绯闻频出的话,这会不会对人们产生误导?把李宇春当作教育成功的典范应该再慎重些。如果你今天把她作为教育成功的典范,明天她却成了丑闻不断迭出的“反面教材”怎么办?很多的所谓明星只是在特定的时期产生的,也是人为地吹捧出来的“人造明星”,大量的明星背后折射出很多的丑闻和肮脏的交易。
不能把图书变成明星出名的好去处,更不能把教育界变成“造星界”、“追星界”。——网友
保持中立派
在采访中,关于李宇春成为教育成功的典范这件事很多人保持中立,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副教授张莉莉的观点代表了中立派的想法。
要展现教育成功的典范,不必要把它放大是李宇春
张教授告诉记者:“成功是多元的标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标准,谁都有可能认为是成功的,成功是每个人的价值认同。一些女孩子会认为李宇春能够去参加这样的海选,去接受这样的挑战是成功的。不能以专家的声音来引导人们的看法,读者的标准才是最重要的。李宇春只是书中的一个案例,并不是要告诉读者她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张教授还说:“这本书选择李宇春来作案例也是为了贴近现在读者的生活,现在不像过去,书中的励志故事都是例如头悬梁、锥刺骨。我比较赞同案例是现代教育中的一些现实的问题,贴近学生生活中的一些情况,有助于老师来更好的教学。但如果要展现教育成功的典范,我觉得不必要把它放大是李宇春,甚至不用提是李宇春,无论什么人,只要有这样的故事就可以打动人,打动人不是因为那个人是李宇春,而是那个故事。”
誓死力挺派
在百度李宇春贴吧上,有很多“玉米”(李宇春的粉丝)看了这条关于李宇春当作教育成功的典范收录书中的新闻后,都在帖子后跟帖力挺。采访中有一些“玉米”告诉记者,关于李宇春的任何资料都要珍藏,这本《派往明天的教师》也一定会去买。关于把李宇春当作教育成功的典范收录书中这件事很多人“誓死力挺”。
老掉牙的“英雄人物”不如“明星”吸引人
采访中有人说“追星族”一般都集中在学生群体,与其用老掉牙的“英雄人物”来“折磨”读者,还不如用“明星”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任何榜样都是一时的榜样,只要那一刻是出色的就够了
也有人认为:在过去,只有那些“高、大、全”的无瑕英雄才能成为人们学习的榜样,才能成为书中经典;但事实上,真正的完人、圣人是不可能存在的,无论一个人多么反躬自省,人性的弱点和现实生活的复杂总会使其在某些方面显出不完美。
任何榜样都有平淡,甚至衰落的时候,这是人生的自然规律。所以,任何的榜样也都是一时的榜样,只要那一刻是出色的、优秀的,就可以当之无愧地成为万众瞩目的榜样,而没有必要计较其以后是否会有个不圆满的结局。李宇春成为教育成功的典范当之无愧。
李宇春成为教育成功的典范是一个进步
“李宇春成为教育成功的典范正是榜样‘去圣化’和榜样‘多元化’的一个进步,尽管它直接造成了道德标准的相对降低,但却更能激发人们做一个明星和英雄的热情:在他们面前的明星,只是在摸爬滚打和机缘巧合下成长起来的普通人,像她那样做人并不是一件难事。这种启示才是榜样设置的意义所在。”也有人这样评价。 (责任编辑:王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