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2月27日,来自港澳台的大德高僧与中国名寺方丈、文化学者等四百余人齐聚雷锋故里,参加在此间举行的中国·望城首届“和”文化论坛,纵论佛教、“和”文化与当代社会发展的关系。图为出席论坛的香港著名作家、书画家吴欢。中新社发傅煜摄中新社望城十二月二十七日电(记者傅煜)今天,来自港澳台的大德高僧与中国名寺方丈、文化学者等四百余人齐聚雷锋故里,参加在此间举行的中国·望城首届“和”文化论坛,纵论佛教、“和”文化与当代社会发展的关系。
“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和佛教理论的本质内涵。基于“和”文化理念而举办的此次论坛,是雷锋故里向中国乃至世界发出的“共同致力于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文化倡导。
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觉醒法师称,佛教宣扬的“慈悲平等”理念有助于促进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有助于减少战争、维护和平。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这一理念所蕴含的“和”文化精髓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香港著名作家、书画家吴欢认为,在中国艺术的理论和实践中,和谐同样占据着统揽全局的重要位置。和谐是美的最高境界,当艺术与“和”文化、生活与“和”文化相融时,便达到艺术的最高境界。
清华大学宗教研究中心主任王晓朝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和”的文化在薪火传承中越发成熟,“和”的思想在吸收扬弃中越发厚重。特别是中国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的主张,更彰显了“和”作为调处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间关系的标尺的重大现实意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