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2月28日电 (记者朱玉、刘奕湛)
记者28日从卫生部获悉,国务院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国艾办)、卫生部、教育部、民政部等部门决定在全国联合开展中国儿童青少年预防艾滋病活动。
据了解,国艾办将负责制定印发儿童青少年预防艾滋病核心信息,明确儿童青少年预防艾滋病宣传要点;组织编写儿童青少年预防艾滋病核心信息手册,用于开展宣传、生活技能培训和同伴教育等。同时,各级共青团等团体将校外青少年作为重点,以“青春红丝带”等系列宣传教育活动为载体,利用已有资源和工作网络的优势,发动青少年志愿者深入重点省份的农村、社区,通过多种多样的同伴教育和志愿者活动开展预防工作。
卫生部门将建立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协作机制,加大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技术和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医疗卫生机构为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产妇及其婴儿免费提供相关咨询和检测、产前指导、阻断、随访、营养指导等服务,为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产妇提供有关免费药品。此外,还将积极推行以家庭和社区为基础的救助关怀和反歧视活动,进一步完善艾滋病致孤儿童的救助安置政策。
据统计,中国目前受艾滋病影响的儿童大约有40余万人。随着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增多,受艾滋病影响的儿童数量也会日益增多,受艾滋病影响的儿童有以下几种情况:第一类是HIV阳性儿童。这部分儿童主要由于母婴传播或输血等医源性传播导致感染。第二类是艾滋孤儿。他们是健康的,但父母由于感染HIV,一方或双方已经过世。第三类是准艾滋孤儿。他们自己是健康的,但父母一方或双方感染了HIV,正挣扎在病痛和生死线上。第四类是因失去父母而生活在领养或寄养家庭里的儿童。以上四类儿童中,仅15岁以下失去父母中一人的,目前就有7.6万人。 (责任编辑:张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