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侯艳宁)在昨日上午举行的2006年河北省社会发展形势交流会上,河北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研究所向媒体公布了2006年河北省社会发展蓝皮书的报告。内容显示,河北省11个地级市的居民,一半以上感觉生活幸福,其中经济、健康、家庭在影响幸福感因素的排序中,位列前三。
社会健康稳定发展
蓝皮书指出,2006年河北省社会形势呈现健康稳定发展态势。但影响河北发展的社会风险依然存在,如就业压力过大导致的失业群体增加、利益诉求渠道不畅导致的社会矛盾多样化和复杂化、部门利益不均导致的社会心理失衡等,是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蓝皮书对河北省2007社会发展形势进行了6大方面预测:社会活力和凝聚力进一步增强;社会建设将覆盖更多的地区;城乡居民收入会有明显提高,但城乡收入差距扩大之势不能得到根本遏制;沿海地区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和政策优惠,区域发展的差距将继续扩大;新农村建设将向更加体现农民需求方向发展;就业压力继续加大,自主创业人员比例增加。
社会与经济发展不成正比
蓝皮书课题组成员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法,对全省进行社会发展综合评价。这次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由社会结构、经济发展、人口发展、生活质量、社会安全、资源与环境保护等6种类指标和36个具体指标构成(详细情况见上表)。蓝皮书课题组经分析指出,秦皇岛明显高出其他区域;廊坊和石家庄非常相近。从中可以看出,经济发展快的地方,社会发展能够快速发展,且有物质基础;但是,这并不是经济发展了社会发展自然而然就上去了。比如社会安全类指数中,经济发展较慢的保定、邢台、张家口、衡水、承德排位靠前,经济发展快的石家庄、唐山、秦皇岛排位明显靠后。这可能与发展的阶段性、粗放型、工作的片面性和法制的不完善有关。
经济、健康、婚姻家庭是影响幸福感的主要因素
蓝皮书课题组首次将城市居民幸福感的调查列入报告。课题组11月在11个地级市,采取街头随机访问的方式,共对660位城市居民做了有关幸福感的问卷调查,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了数据分析。被调查者中以青壮年、在职、中等收入、已婚人员为主,女性占60%,男性占40%。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一半以上的居民感觉生活幸福,其中,66.5%的人感到“很幸福”和“比较幸福”;影响人们幸福感因素排序依次是:经济状况为21.6%、身心健康为20.8%、婚姻家庭为16.2%、职业状况为14%、社会保障为10.4%、住房为7.5%、环境质量为4.9%、人际关系为4.6%;3个沿海城市的居民幸福感最强,依次排列为秦皇岛、唐山、沧州,内陆城市居民的幸福感较差,依次排列为廊坊、衡水、邢台、承德、邯郸、石家庄、张家口、保定;中等收入群体幸福感最强;女性比男性幸福感强;老年人比年轻人幸福感强;在婚人群比离婚、丧偶人群幸福感强。蓝皮书课题组表示,居民对健康的关注折射出医疗社会政策的不足,反映出现行医疗制度中的弊端。同时,社会公平对幸福感的影响不容忽视。如果社会没有一种合法的制度,保障公平公正,收入多少,不是靠个人努力、公平竞争得到的,而是靠特权得到的,那么收入少的人就会有被剥夺感,就会感觉不幸福。中等收入群体的扩大,对于社会的整体和谐和全社会幸福感的增强具有重要作用。
承德、邯郸、唐山市民素养较高
城市市民公共生活文明素养观察报告也是首次被列入蓝皮书。本次观察主要选取乘车文明、交通文明、卫生习惯、公共场所行为、帮助他人、阅读习惯6个方面的指标,来对11市市民公共生活领域的文明素养进行总体评价。从各评价指标比较来看,在回答陌生人问路的态度方面,是6个指标中评价最好的指标。从乘车文明看,多数市民都有为“老弱病残孕”让座的意识。交通文明方面,多数城市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闯红灯现象,尤其以自行车、行人闯红灯现象最为严重。卫生习惯方面最差,随地吐痰、乱扔垃圾、吸烟的情况各城市都普遍存在,在秦皇岛、衡水、唐山、张家口、沧州的医院大厅都发现了随地吐痰、乱扔垃圾、吸烟的现象。各城市市民读报习惯、读报氛围普遍不浓。从全省各城市情况看,承德、邯郸、唐山的市民文明素养较高。张家口、沧州、秦皇岛的总体印象评价相对低于其他城市。石家庄作为省会城市,在对陌生人问路的回答态度上不如其他城市热情,这与省会城市形象很不协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