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ages.sohu.com/ccc.gif) |
|
沈阳市政协委员走进沈阳电台《委员在线》,接听热线,倾听群众呼声。 佟永明 摄
从2007年1月1日起,辽宁省沈阳市铁西区将拿出520万元专项经费,在教育、医疗、取暖等方面,救助月人均收入在261元至300元区间的不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低收入家庭。此项举措,将大幅提高“低保边缘户”的生活水准。
在今年9月召开的一次沈阳市政协常委会议上,铁西区政协提交了一份低收入居民生活状况的调查:一些低收入家庭,基本收入虽比低保家庭略高,但由于不能够享受医疗、采暖补贴等低保待遇,“低保边缘户”实际生活水平大大低于低保户,建议对其救助。
构建和谐社会,是当前全党、全社会的重大命题。政协在这个历史性任务中担当什么角色?
沈阳政协的答案是,围绕中心,贴近群众、深入基层,关注民生,充分发挥政协优势,积极为构建“和谐沈阳”献计出力。通过开展专题调研、与媒体联合开展关注民生的系列活动,发现和解决了一大批不和谐因素,赢得广泛赞誉。
为社会细胞“体检”,普查不和谐因素
城市社区、农村村屯是社会的细胞,细胞是否健康,直接影响肌体。社区、村屯建设中的柴米油盐、衣食住行等问题,看起来琐碎,却事关千家万户切身利益,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着眼点和落脚点。
今年8月至9月,沈阳政协采取市、区政协联动,政协与相关部门联合,委员与专家联手的方式,分成“和谐社区”与“和谐村屯”两个调研组,分别由一位副主席带队,深入社区、村屯的群众之中,掌握了大量第一手材料,仅仅一个月时间,分若干专题,即形成专题调研报告和调查49份,皇皇26万多字。
在49份饱蘸心血、字字珠玑的调研报告中,委员们分专题对和谐村屯、和谐社区建设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对存在的不足、影响和谐的因素进行了“普查”,过筛子式的逐条分析,提出了许多具有操作性的建议。
仅和谐村屯,各调研小组就化解村级债务、农村稳定、基层干部素质、基础设施投入、农民文化生活、医疗教育、农村特困群体、失地农民、村委选举、农村环境等10余个专题,拿出了19份沉甸甸的报告,有的专题甚至是第一次系统梳理。
在委员们的关注下,一些不被关注的问题浮出水面,比如在和谐家庭调研中发现,家庭暴力事件逐年上升,法库县20%的农村家庭存在家庭暴力;由于一方打工,经济条件改善、在一起时间少,农民工感情问题越来越突出,在东陵区妇联接待的上访者中,1/4是婚外恋……环境恶化、高额债务、家族势力抬头、治安联防队伍名存实亡等很多因素影响到了农村的和谐。
针对村屯社区存在的问题,沈阳政协提出了“减少社区行政化倾向,建立反应灵敏的维护稳定机制,创建平安社区,做好低保边缘户救助”、“落实土地征占补偿政策、化解村级债务、加强农村治安”等17条建议,并专门召开了以“和谐沈阳”建设为议题的常委会议。
对这些宝贵建议,沈阳市政府领导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具有前瞻性和针对性与可操作性,选题准确重要,符合我市实际。”当场责成政府有关部门“要加紧研究,尽快落实。”一位领导说,政协委员反映了从村头、地头、炕头带来的声音,反映了老百姓掏心窝子的话;提出的建议,都是金点子。饱含了心血,是珍品;反映了心声,是民品;凝聚了智慧,是精品。
“三深入”:政协委员扎根于群众才能更好履职参政
市政协委员王国兴到社区调研时了解到,沈阳有些破产的集体企业退休工人的医保问题多年没解决。他顺藤摸瓜,去各个部门深入了解得悉,沈阳破产、困难集体企业58户,转制困难企业1040户,退休人员9万余人,大多数收入不高,没有医保,有病不敢看,也看不起,心病重重。
王国兴把此事写成提案,建议“为部分特殊人群办理医保”,反映给主管市长。今年6月,提案有了答复,解决了9万多职工群众的医疗保障问题。
王国兴委员躬身察民情,是沈阳市政协委员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关注民生的一个缩影。沈阳市政协认为,政协委员大多兼职,深入基层机会少,参政议政容易受限制;同时,政协履行职能存在着民主监督不力的不足,缺乏民主监督的平台载体。于是,有针对性地组织委员深入社区等基层,走街入户,体察百姓疾苦、愿望,及时协调,化解矛盾,发现群众的热点难点问题,向党和政府提意见建议,促进问题解决。
市政协联合市内五区政协,在社区设立了委员“联系点”,先后组织两级政协330多名委员走进社区,开展医务培训、健康义诊、法律咨询等形式多样的“便民”活动,了解和反映社情民意,帮助居委会和社区居民解决近百件“难心事”。市政协还与大东区政协联手组成42个“社区活动组”,与大东区42个社区建立定期联系机制,对社区居民反映的管道漏水、暖气不热、街道拥堵等问题进行调查。在有关支区县(市)政协的配合下,市政协选择8个村屯,建立了农村“联系点”。
沈阳政协还在各区县设立“委员信箱”309个,收到群众来信2000余封。通过这一载体,两级政协委员协调解决群众反映的各种问题300多件,使1.2万余户从中受益。
善借力:与媒体联袂为和谐社会“鼓与呼”
政协委员多具有权威性、层次高,媒体社会影响大,二者结合能产生什么效果?今年以来,沈阳政协探索出了政协民主监督与新闻舆论监督的新形式——媒体联动。
今年10月,在沈阳电台《委员在线》节目中,有市民向走进直播间的政协委员反映,世界文化遗产沈阳故宫门前道路被大车碾坏。节目结束后,当地电视台与政协委员直接到现场了解情况,有关部门推诿扯皮,电视台将情况在《委员视点》中播出,很快解决,门前设置了“车辆禁行”标志。
沈阳政协注重借助新闻媒体履行职能,在当地报纸、电台、电视台都开设了栏目,献计献策,为民办事。组织委员就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在媒体上详细反映,以求社会共鸣,不少报道立竿见影。如《让工业旅游火起来》、《倾情改造旧住宅区》等,引起党政领导关注,并得到解决;同时还推出了一批“名委员”,提高了委员履职能力。
媒体也是沈阳政协搜集社情民意的好渠道。政协委员走进沈阳电台《委员在线》直播间,了解民生,搜集意见,把这些信息作为线索,进行调查研究,分析提炼,形成自己的建议,供党政部门决策参考。
媒体为沈阳政协搭起新平台,扩大了影响力,连出租车司机都知道政协给老百姓办实事。
一位普通市民,被政协为民办事的报道所感动,从2004年起为市政协记履职日记,不到3年已记了近30万字。
(责任编辑:黄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