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年轻的姑娘,为了救助一只受伤的丹顶鹤,奉献了自己最宝贵生命。这个真实的故事就来自扎龙自然保护区,来自扎龙湿地。如今,清新的扎龙自然保护区和美丽的丹顶鹤,正吸引着越来越多全国各地游客的目光。在这里,气象工作者为保护拯救湿地,正进行着全方位的湿地生态气象监测,为保护好“地球之肾”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价值连城湿地总值156亿
扎龙自然保护区是同纬度地区中保存最完整、最原始、最开阔的湿地综合体,是天然的物种基因库,于1992年7月31日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保护区内水生植被丰富,大面积的芦苇沼泽为栖息和繁殖在这里的水禽提供了隐蔽的场所,低洼地的草甸和草甸草原,分布有大量的草本植物。保护区内通过调查记录到的鸟类有230多种,其中主要有:丹顶鹤等6种鹤类;草鹭,白琵鹭等鹭类;区内有许多著名的植物群落,有沼泽地区的芦苇、水葱、莎草等,草甸的狼尾草和星星草。该区广阔的湖泊和沼泽湿地对调节当地的气候和空气湿度有着巨大的作用。每年都有许多中外人士到此地游览。另外,冬季沼泽上的芦苇大部分被收割,运往造纸厂作造纸原料,这是当地一项传统的经济收入。经过有关专家测算,包括鸟类资源在内,扎龙湿地总价值156.4亿元。
巧抓机遇筹划全国第一个生态湿地气象站
1998年,扎龙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与黑龙江省科委联合签订了“扎龙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对策”科研课题,齐齐哈尔市气象部门积极拓展工作领域,主要负责完成“湿地区域的水资源平衡”和“气候变化对扎龙湿地生态环境的影响”等方面的相关工作。
2002年7月,国家重点基金课题“利用洪泛保护湿地”出资建立扎龙湿地生态气象站。建站之初,齐齐哈尔市气象局就派出技术人员参加设计和建设工作,承担起该站的资料整理和设备维护工作。在湿地里,建设了气温、气压、湿度、风向、风速、降水、蒸发、地温、日射等9个基本观测项目,这也是目前全国惟一建立在湿地核心区的野外观测站,全方位开展大气干湿沉降、植被生长环境等监测。从2003年起,省气象局组织了由黑龙江省林业大学、扎龙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等单位参加的植被调查和鸟类调查监测,开展大气干湿沉降观测,初步形成了一个综合性湿地生态观测站。
重拳出击建设国家二级自动气象站
为稳定现有的探测项目,提高对湿地的监测水平,形成一个结构完整、观测项目齐全的综合性湿地生态监测站,为开展科学研究和实验提供一个平台,省气象局多次派出专家考察,向国家提出申请,建设国家二级自动气象站并获批准,目前一个25米×25米的标准水上气象观测场已经建成。新的二级站,可以对扎龙湿地云、能见度、天气现象等进行定时观测,从而获得更加连续、更具实效的气象资料,有助于深入了解湿地对气候的调节作用和天气、气候变化对湿地产生的影响,从而为研究、保护湿地提供支持。
气象服务为保护湿地生态环境助力
为恢复扎龙湿地的生态环境,2001年扎龙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组织了“扎龙湿地补水方案”的论证,气象专家参与了这一方案的论证工作,根据该区域及上游区域的降水量变化和区域内水资源平衡情况分析,确定了补水时间和补水量,在2002-2003年的春季到初夏共计向湿地补水4.2亿立方米,使湿地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的恢复,2003年的丹顶鹤种群比2001年扩大了近一倍。
在人工饲养丹顶鹤放飞试验中,为了获得最佳放飞时间,气象部门为扎龙自然保护区及时提供了风向、风速、相对湿度等气象数据,从而为确定最佳放飞时间提供了科学依据。2005年“丹顶鹤放飞最佳时间”获得齐齐哈尔市科技进步一等奖。(黑龙江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