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色,浪漫而高贵,神秘而富有想像力。它与文化艺术的气质最为相近,同时最能描绘2006年发生在鹭岛的文化事件所留给人们的印象。
世界合唱比赛带来的天籁之音还萦绕在人们的耳际,中秋博饼的狂欢仍余韵未消,我们又到了年底,更多的节庆与文化活动接踵而至——无论是政府庆祝经济特区25周年的各种活动,还是商家迎合各种“洋节”精心策划的场场演出——都一如既往地,为我们的感官和心灵带来明快的、轻松的、愉悦的、难以忘怀的体验。
记者感言
文化建设形成“厦门现象”
现代城市理论认为,看一个城市是否有吸引力和竞争力,很重要的一点是看城市的文化资源、文化氛围、文化品位和文化魅力。事实上,在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的今天,文化已经成为最能体现城市个性和城市魅力的要素,并逐步成为增强社会创造活力、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协调发展的精神支撑力量。它对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而言,既是社会建设的活力,也是动力。
2006年,厦门的文化建设在全面推进中取得了一个又一个实质性的突破,成绩显著,令人瞩目,形成了一种受到国内外文化界高度评价的“厦门现象”。其他城市在进行文化建设时不妨可以借鉴厦门的经验。
2006年的厦门,文化艺术生机盎然,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公共文化服务丰富多彩,文化产业迅速崛起、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一切良好的发展态势引起了全国的广泛关注,厦门文化建设的实力与影响力得到空前拓展,“厦门文化”的形象在中外人士的一次次感动与认知中得到定格与升华。用一句话说,厦门这座美丽的城市正在一步一个脚印地实现着“艺术之城”的战略构想。(林泽贵)
早报记者林泽贵
2006年的文化新闻似乎太多,正如厦门市文化局局长罗才福所说的那样,2006年,一系列高规格、大规模、形式多样、气势恢弘、影响广泛的全国性与国际性的文化艺术活动与赛事,让厦门人民不断地感受着厦门文化品位与艺术影响的提升。
文化活动精彩纷呈全球目光聚焦厦门
2006年注定属于厦门的文化年,全球的目光聚焦着厦门。
今年7月,第四届世界合唱比赛在厦门成功举办,来自世界五大洲60个以上国家和地区的2万多名歌手莅厦参赛。厦门举办大规模国际性文化艺术活动的能力和水平因此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充分认可。
与合唱比赛以歌声架起五洲友谊不同,“海峡月·中华情”中秋焰火晚会则是突出了全球华人团圆联欢的主题,紧紧抓住了海内外亿万同胞的目光和民族情感,促进两岸的交流合作。此外,庆祝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10周年大型焰火文艺晚会等24场有广泛社会影响的全市性重大文艺演出的圆满举办,都提升了城市的文化品位与文化魅力。
大型文化艺术活动精彩纷呈,社会文化活动也丰富多彩。第三届厦门市群众文化艺术节历时7个月,音乐、舞蹈、戏剧、秧歌等各类专场表演及一系列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展览相继上场,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也促进了社区文化、农村文化、旅游文化的蓬勃发展。
对台文化交流频繁艺术成果异彩夺目
2006年,其实也是厦门全方位开展对台文化交流的一年。
且不说官方组织“文化艺术交流考察团”赴台交流与考察跨出了多么实质性的一步,就说各个艺术团体的赴台交流演出也都是异彩夺目。其中,厦门市歌仔戏剧团9月上旬应邀首次赴台湾本岛巡演,引起极大轰动,让大陆歌仔戏演员足足过了一把明星瘾,大陆歌仔戏也由此在台湾掀起了一股旋风。
此外,金莲升高甲戏团、厦门爱乐乐团、小白鹭访问团也纷纷赴台湾、金门交流演出,第二届两岸三港(厦门、基隆、高雄)书画展在台北举办,均赢得了当地群众的夸赞与喜爱。
文物保护有新突破文化设施建设最多
2006年,厦门的文物保护工作也迎来新的春天,一批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进入国家级名录。鼓浪屿近代建筑、破狱斗争旧址、集美学村和厦大早期建筑、陈化成墓等4处不可移动文物名列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而在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上,厦门的歌仔戏、高甲戏、南音、答嘴鼓和漆线雕技艺等榜上有名。
“南音宫”扩建工程、小白鹭艺术中心、“闽南戏曲艺术剧院”项目……2006年也是厦门历史上建设文化基础设施最多的时期,厦门公共文化设施缺乏的局面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尤其是厦门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文化基础设施项目——厦门文化艺术中心的建设,更是让厦门市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一跃进入全国同类城市的先进行列。
全民参与中秋博饼六旬老人自创骰子
2006年厦门的文化新闻其实还有很多,厦大85周年校庆、鼓浪岛诗歌节、第三届鼓浪屿钢琴节暨全国青少年钢琴比赛等等,一波又一波。
当然,也有一些好玩的文化新闻,尤其是一些可以全民参与的文化活动,如中秋博饼、闽南语原创歌曲大奖赛。而9月22日在鼓浪屿隆重开博的第四届厦门中秋博饼节,更是以价值20万左右的“状元王中王”奖品,激起上千人的热情,吸引着全市人民的目光,厦门特有的博饼民俗文化也进一步得到了世人的了解。而六旬老人——张以民老先生,以博饼文化为背景,创意性地发明了一幅可以掷出“爱成功靠博拼”字样的博饼骰子来,一时也成了厦门各家媒体争相报道的趣闻。
事件回放:
《同一首歌》公益进厦大
时间:4月5日
事件:《同一首歌》走进厦大,为厦大85周年校庆举行专场演出。除了众多明星外,年近八十的余光中也以厦大校友的身份出现在当晚的晚会舞台,与厦大两位老教授一起,缓缓吟出了那首在海峡两岸广为流传、感动两岸同胞的《乡愁》。
点评:厦大校庆最引人关注的是《同一首歌》走进厦大,不单是因为《同一首歌》带来众多明星,更在于当时教育部刚刚表示将对高校搞校庆花大钱请明星的行为进行曝光,人们自然关注厦大如何举办《同一首歌》。对此,厦大不但低调宣传《同一首歌》,还明确表示演出绝不会动用办学经费。而《同一首歌》也刚好将厦大校庆专场当作转型的第一场公益活动,双方不约而同的合拍让国人看到了艺术经营的另一种路线,另一种希望。
5项目跻身首批“国遗”
时间:今年6月份
事件:国务院公布了首批518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答嘴鼓、漆线雕、歌仔戏(与漳州共同申报)、南音(与泉州共同申报)和高甲戏(与泉州共同申报)等5个厦门申报项目榜上有名。
进展:目前,厦门正在组织申报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原来未能上榜的博饼有望被选上。此外,厦门明年也将积极申报“中国南音”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2万多选手放歌鹭岛
时间:今年7月15日至26日
事件:由厦门市政府和国际文化交流基金会共同主办的第四届世界合唱比赛在厦门举办,来自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个合唱团、2万多名歌手参赛。
点评:该赛事创下了国内文化艺术活动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参与人数最多、艺术水准最高等多项记录。比赛的成功举办,在国内外产生巨大影响,厦门举办大规模国际性文化艺术活动的能力和水平也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充分认可,被国际文化交流基金会授予“最佳合作城市”荣誉称号,而世界合唱艺术中心也即将落户厦门,厦门将成为真正的世界合唱艺术基地。
首次组团赴台巡演
时间:9月8日-17日
事件:厦门市歌仔戏剧团及专家学者一行近百人携带《窦娥冤》等创新剧目,赴台湾本岛参加在台北市举行的“歌仔戏创作艺术节”,随后还受邀在台北、宜兰等地演出。此次赴台规模创下十年来两岸歌仔戏交流之最,也是厦门歌仔戏剧团首次组团赴台湾本岛展演。
点评:本次赴台交流展演,厦门市歌仔戏剧团所演出的剧目带给台湾民众耳目一新的歌仔戏新体验,也让台湾歌仔戏界及文化界人士对厦门歌仔戏的艺术水平和整体的审美水平刮目相看。
六旬老伯创新博饼骰子
时间:今年9月底
事件:正当中秋临近,厦门到处又响起博拼掷骰子的声音时,一种可以掷出“爱成功靠博拼”字样的博饼骰子顿时在坊间出现,而发明者是沉醉厦门传统民俗文化40多年的厦门六旬老人张以民老先生。
进展:目前,此发明已获国家专利证书。而张老先生目前也正在创作“博状元”歌,并打算通过媒体进一步征求民众和专家意见,完善“博状元”方法。(林泽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