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学生高消费现象应引起家长学校重视。
“在东莞,银行存款余额超过3000亿元,而个人存款也已超过了1700亿元”,这对于160多万东莞人而言,或许是其富裕的具体标志之一。在不知不觉中,如今荷包丰厚的东莞人早已成为“时尚”一族,出手既阔绰又大方。
在家长们的“潜移默化”下,东莞学生的高消费现象近年亦持续升温,他们穿名牌衣服,用时尚手机,出入高档消费场所,大摆生日宴席,更有初中女生在短短的30天之内便花光两万多元,这足以让人瞠目结舌,也令学校和老师深感忧虑。
学生们为何热衷高消费,其资金又有哪些来源渠道?对此,有关专家建议学校和家庭应加强对学生的节俭和理财教育,引导其合理消费,以免让这些“准富翁”过早成为真正的“负翁”。
高消费折射学生奢侈生活
个案1:
小学生竟拍高档“儿童写真”
“说实话,我很担心勤俭节约的美德在这一代消失”,学生家长万女士担忧地说,正上小学五年级的女儿很想体验当“明星”的滋味,老是缠着她要去拍高档儿童写真,“就为这事儿,也不知女儿说过多少遍,发过多少回牢骚啦!”在她面前,女儿只要说起班上其他女生的“儿童写真”,就羡慕得死去活来。
更令她惊讶的是,女儿竟能说出一大堆知名影楼的名字,而且对各套写真的价格也都了如指掌。最终经不住女儿的软缠硬磨,才花3000多元为女儿拍摄了一套“快乐天使”。万女士称,一味拒绝可能会让女儿在同班女生面前抬不起头,甚至可能影响情绪、耽误学习,所以为了孩子做父母的只好服软,“但这样就算当一回明星又有多大意义呢”?
个案2:
初中女生一月花光两万元
长安某中学的初中女生小麦曾是班里的风云人物,在一些学生眼中她热情而大方。尽管小麦父母都不是做生意的,家庭的经济收入也主要以村里分红和房屋出租为来源,但其家境依然相当优裕。
在上学期刚开学不久,小麦背着父母买了一辆高档女式摩托车偷偷地放在外面,平时喜欢骑摩托车上学,偶尔还会带着同班同学出去兜风,一时可谓风光无限。除时不时邀约女同学享受麦当劳、肯德基之外,还隔三岔五请同学上高档餐厅消费,有时甚至直接送钱给其他同学,美其名曰“这几百元你拿去用吧”。
小麦的“慷慨”引起了学校老师的注意,当向其家人反映这一情况后,小麦父母才恍然大悟地说“放在家里的两万元现金不翼而飞后,双方都误以为对方拿去用了,所以没有太在意”,但此时小麦已将两万多元挥霍一空。
个案3:
为消费高中生当掉万元摩托
东城区18岁高中生阿丰,向来喜欢结交朋友,也经常在外面请请客,尽管家里每个月至少都会给100多元零花钱,但阿丰总觉得手头还是有些吃紧。于是向母亲提出要900元钱,准备去参加同学的生日聚会,并买些秋天衣服。但因吴太太身上没带这么多现金,更不赞同儿子一下子“狮子张大口”,便当即拒绝了儿子的要求。
结果阿丰趁家里人不注意,将停在院子里10000多元的摩托车骑到典当行当了2000元现金。“平常阿丰这个孩子在家里还算听话的。”吴太太说,当初还以为阿丰是骑着摩托车出去兜风,想不到却会把摩托车拿去典当。而阿丰对此的解释是:“当时确实是需要用钱,当了钱后也不敢花完,准备过一两天再凑齐钱把车拿回来。”
调查:学生高消费渐成蔓延之势
也许以上案例仅属个案,并不具有普遍的代表性。记者在走访部分公、民办中小学德育老师和实地调查后发现,东莞学生的高消费现象不仅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而且有逐渐蔓延与升温之势,并有不少学生认为“家里有的是钱,痛快地享受消费并没有什么好大惊小怪的”,如此心态委实让人担心。
不用名牌担心会被同学笑话
长安镇某小学五年级学生在一项调查中,将目光投向同学们的鞋袜、书包等用品时,才发现小伙伴们穿的多是米奇、耐克、李宁、特步等名牌;用的则是劳文、酷狗、米奇等学习用品。对此,有不少学生表示“如果自己没有一件名牌,很有可能会被同学笑话”。
手机话费月达400元
南城区某中学随机抽查100名学生后显示,有手机的学生一共有76人,无手机的仅有17人,准备购买的学生有7人。该部分学生表示,手机的多功能对自己很有吸引力,同时也觉得好玩刺激。
沿海片区的张老师说,根据她在德育工作中的了解,初中生手机一般价位在2000元左右,不少高中生的手机则高达三四千元,且多数功能齐全,很新潮也很新款,在价格上也有渐趋走高之势。学生手机月话费以200来元居多,个别学生的话费则高至三四百元,“主要是男女生之间卿卿我我花费较多”。
学生仔好光顾高档消费场所
调查中还发现,现在的学生也很喜欢讲排场,尤其是在过生日方面,学生之间你送礼我请客的现象相对普遍,花费同样不菲。东城区某中学的李老师说,该校一学生就曾约上几个送礼的同学,在附近酒吧包厢里过了一个很“high”的生日晚会,该“寿星仔”结账时毫不犹豫便掏出了1000多块钱,祝贺的同学羡慕地捧场说“你多有面子啊。”据他了解,去高档酒店或者麦当劳庆祝过生日的现象,在其他学校也同样存在,由于学生多在私下进行,学校很难控制,同时部分有钱学生在精神上也很空虚,便选择去咖啡厅等高档场所找刺激。
探源:
学生钱包何以如此鼓囊?
东莞的学生何以如此阔绰,他们的活钱又有哪些来源渠道?综合几所学校德育处和政教处老师的分析,学生的现金主要有以下来源:
一是基本的零花钱;二是“利市钱”; 再次则是父母的慷慨奖励;另外,有些学生也以买学习文具、交纳学校活动费等名义向家长要钱。
隐忧:
部分学生痴迷高消费
对于东莞学生的高消费现象,接受采访的老师们普遍表示出一定的忧虑。
东莞光明中学的梁经伟主任说,现在不少学生都缺少吃苦耐劳的精神,其所在的群体和圈子整体上都比较富裕,有的学生在消费方面大手大脚,完全没有了奢侈这一概念,甚至以为生活本身就是这样,但在捐款方面年龄越大的学生反而更吝啬。同时,父母过分疼爱孩子,对子女的有求必应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学生的奢侈风。这一现象对家长和学校而言,不仅是一大考验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探因:
模仿心理和爱慕虚荣是主因
学生们为何钟情高消费?东莞爱心公司高级心理咨询师郝小红认为,中学生的消费观念和行为实际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但心理问题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
她强调,学生的消费观念基本上都来自父母,可以说家长的消费行为和理财方式将对孩子产生很大的影响。
对策:
家长学校宜加强节俭和理财教育
如何遏止学生的高消费呢?中山大学刘兴东博士认为,学生富裕是东莞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必然遇到的一个问题,因为市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势必会对孩子带来一定的影响。仅就目前的现状来看,东莞的学生是先学会了花钱,但在花钱和挣钱之间,尚存在如何节俭和理财的“真空”,家校的“防疫”措施也不够得力。
他认为,家长学校宜形成合力,共同加强学生的节俭和理财教育。(文/图 记者 马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