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2月26日电(记者刘铮、齐中熙)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发言人26日透露,由于国内成品油价格始终大幅低于国际价格,炼油企业严重亏损,政府对中国石化2006年炼油企业政策性亏损给予一次性财政补贴50亿元。
这位发言人说,2003年以来,国际原油价格持续攀升,尽管今年9月份以来有所回落,但仍处于高价位。国家从稳定经济和社会大局出发,对国内成品油价格从紧调控,国内成品油价格始终大幅低于国际价格,国内炼油企业出现严重亏损。
“鉴于中国石化是国内最大的炼油企业,承担了稳定国内成品油市场的主要任务,政府对中国石化炼油企业政策性亏损给予一次性补贴。”这位发言人说,这50亿元财政补贴纳入公司当年利润总额,依法缴纳企业所得税。
中国石化提供的数据显示,国际原油价格从2003年平均28.4美元/桶上升到2006年1至9月平均66美元/桶,上升了132%。经过先后13次调价,国内汽油价格上升了72%,柴油价格上升了67%,相当长时间内国内成品油价格与进口原油价格严重倒挂。中国石化33家炼油企业中,已有13家资产负债率接近或超过100%。
这位发言人解释说,中国石化进口原油占全国80%,加工量占全国70%,国际油价上涨造成的亏损大部分由中国石化承担,国家对成品油价格调控的影响也主要反映在中国石化。正是基于这些考虑,国家才决定给予中国石化补贴。新闻分析:中国石化巨额利润用到哪里去了?
新华网北京12月26日电(记者齐中熙)尽管财政部对中国石化2006年炼油企业政策性亏损给予了一次性财政补贴50亿元。但不可否认,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近年来取得了良好效益。这些利润究竟用到了什么地方,记者专访了公司董事会发言人。
中国石化提供的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国石化在做大经济总量的同时,经济效益实现了持续增长。以2005年为例,当年中国石化实现经营收入7991亿元,同比增长35%,但净利润并不高,当期净利润335亿元(销售利润率4.2%),在获得国家补贴后为395.6亿元,同比增长22%。
这位发言人指出,中国石化实现的税前利润,除依法作为税款上交国家以外,一部分按公司章程和董事会决定分红给投资者,其余全部用于企业发展的投入。
首先,中国石化近年来的效益有相当一部分作为税收上缴给了国家。据统计,2003年-2005年,中国石化合计实现利税2747亿元,其中税收1982亿元。中国石化每年缴纳的各种税金成为国家财政的重要来源之一。
其次,公司利润中一部分被用作红利分给了投资者。2004年向股东分红约104亿元,其中流通股股东分得约23.5亿元;2005年向股东分红约112.7亿元,其中流通股股东分得约25.5亿元,其他均为国家股分红。
第三,剩余资金全部用于企业的发展建设。近年来中国石化在扩大资源、提升炼油化工生产能力、实现产品质量升级、拓展市场、完善营销网络、建立现代物流体系、科技创新等方面还投入了大量资金。初步统计,近5年用于企业发展建设的资金总额达到近3000亿元。目前,中国石化每年的投资规模超过800亿元。
“尽管利润有一定的增长,但我们仍然严格控制各项开支,包括职工费用。2005年与2000年相比,中国石化实际完成利税增长了95%,但实发工资总额增长率仅为12%。”这位发言人说。
他同时特别指出,外界在评价中国石化业绩增长时,有的认为主要得益于油价的上涨。这种看法是不完全符合实际的。虽然中国石化是一家上中下游一体化能源化工公司,但客观上由于自产原油比例过低(仅占公司加工量的20%),油田企业受惠于油价上涨所增加的效益远不能弥补炼油企业的政策性亏损。责任编辑:wg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