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名词解释
精神残疾
是指各类精神障碍持续一年以上未痊愈,存在认知、情感和行为障碍,影响日常生活和活动参与的状况。2001年我国正式将精神病患者纳入残疾人管理范畴。
本报讯(记者 张小刚)昨日,我省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公布。调查结果显示,精神残疾由1987年的5.5万增至2006年的17.2万,增幅213%%,居六类残疾调查首位。抽样调查办副主任管彪分析认为,社会压力增大,导致精神残疾增多。
精神残疾
人中精神分裂症比例最高
调查显示,我省精神残疾人数17.2万,占残疾人总数6.91%,而1987年第一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时为5.5万。在所有调查的精神残疾人中,精神分裂症所占比例仍然最大,而由于社会压力较大,中青年中的精神残疾比例也呈上升趋势。
抽样调查办相关负责人说,随着社会竞争压力不断加大,人所承受的各种压力巨大,特别是青年人,面临着学习、就业、家庭等各种压力,精神上找不到支持就可能陷入抑郁、精神分裂等情形。另外,由于人们关于精神健康的知识有很大提高,对精神障碍有更多了解,这使得大部分致残原因的发现率有明显上升。
目前,我国儿童的行为问题、大中学生的心理卫生问题、老年期精神障碍、酒精与麻醉品滥用以及自杀等问题明显增多。专家预测,21世纪将是心理障碍和精神疾患大流行的世纪。
省残疾人抽样办负责人指出,精神病的致病因素中最主要的是心理因素。现在社会上存在着对精神病患者歧视和轻慢的现象,造成有精神病人的家庭都有一种羞耻感,有精神问题的人常常面临下岗或被解聘的威胁,精神更加紧张,很容易加重病情和诱使精神病复发。社会应该对精神疾病患者多一点理解和关爱,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使他们残存的正常精神活动能够发挥作用,逐步恢复理智。
肢体残疾19年增36万
此次调查涉及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语言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肢体残疾等六类残疾。调查显示,其中肢体残疾59.8万人,比1987年第一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时增加了36.3万人,在六类残疾人中增幅列第二。
生产安全事故、交通事故和环境污染等造成的意外伤害,增加了残疾的风险。据省安监局统计,今年1-10月,全省共发生各类事故15410起。相比事故致死,事故造成残疾的数量更为巨大。
陕西残疾人249万
占总人口6.69% 19年增加94.5万
本报讯(记者 张小刚)昨日发布的调查数据显示,我省残疾人总数为249万,占全省人口的6.69%,比1987年第一次调查时增加94.5万人,其中,精神残疾、肢体残疾、听力语言残疾的增幅位居前三。
智力残疾人数明显减少
此次调查从今年4月1日零时正式启动,5月31日结束。调查涉及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语言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肢体残疾等六类(进行数据统计时,听力残疾和语言残疾合为一类;六类残疾中,有两项或两项以上为综合残疾)。抽取了22个县(市、区),88个乡(镇、街道),共对176个调查小区,22727户、73425人进行抽样调查。
调查显示,年龄在60岁以上的老年残疾人新增最多,比1987年增73.1万,占全省新增残疾人的77.3%。
调查还显示,肢体残疾比重有较大幅度上升,听力语言、精神残疾比重略有上升,智力残疾人口总量有明显减少。抽样调查办主任明建宇表示,我省通过优生优育、计划免疫、补碘、新生儿出生缺陷干预等措施,使得新生儿出生缺陷、小儿麻痹后遗症等传统致残因素有所控制并呈下降趋势。
据了解,未来5年,我省将全面推进“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工作,通过实施康复服务重点项目,使30万残疾人达到不同程度康复,同时,加大农村贫困残疾人脱贫致富,通过政府补助,扶持50万农村贫困残疾人基本解决温饱。
四大因素致残疾人数增长
四大因素致使我省残疾人有较大幅度增长。
一、我省人口总数的增加。全省人口基数比19年前增加了635万。
二、老年人增多,致残率提高。19年前,我省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例为7.79%,2005年该比例上升到12.87%,加上老年人由于生理机能衰退、发病率和致残率较高,致使残疾人数增长。
三、残疾标准和残疾评定方法发生变化。这次调查参照国际最新标准,不仅重视生理结构,同时强调功能障碍和社会适应性,部分原来没有列入残疾人行列的人群,被列入残疾人群。
四、其他社会环境因素。随着我省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生产安全事故、交通事故和环境污染等因素的影响,都不同程度增加了致残风险。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