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名外地来蓉的大学毕业生无奈出卖公司股份
5名大学毕业不久的年轻人,个个脸上写着激情和沧桑,挂着焦灼和希望———创业还不到三个月的公司,由于资金短缺和客户观望迟迟不予投资,面临夭折的危险。这几位声称痛并快乐着的“80后”创业者,不得不在网上叫卖出让公司股份,他们是走投无路还是蓄意炒作?记者日前作了采访。
很无奈
“80后”出卖股份救公司
“为求公司生存,创业大学生愿出让公司的股份,希望有意投资我们团队,投资广告业的朋友前往我公司考察……”近日,一篇出让公司股份的帖子出现在川内某著名论坛上,该帖连标题在内足足有5248字,文末还留下了该创业公司的名字———成都××广告传媒有限责任公司和帖主的名字及电话。
该帖主回顾了自己毕业两年的职业生涯,指出该公司缺乏核心竞争力而作罢。记者看到,网友对叫卖出售股份的看法不一。那么真实的情况究竟怎样呢?
很惨淡开业三月仅收1000元订单
根据帖子上留的电话,记者联系上了名叫陈国民的创业者,并实地来到他位于老西门附近的公司。记者随陈国民来到某商务公寓的5楼,一个很偏僻的楼角,公司门外并没有挂牌,打开小小房门,说是公司,其实规模并不大,里外两间房,总共三十来平方米,房租800元/月。进门一间摆放着两张办公桌,一台二手电脑,几个年轻人正低头忙事。墙上挂着营业执照和国税地税牌照,屋内装满纸卷的包装箱重叠如山,使本就狭小的房间显得更加逼仄。
“包装箱里装的都是我们提供给商场超市的收银纸,背后印有小广告”,陈国民指给记者看背后印刷精美的小广告,餐饮、旅游、公益、健身、航空……广告面积不大,内容却异常丰富。
“尽管我们磨破嘴皮子,但很多商家由于在成都市场没见到过我们的广告投放方式,要么以广告预算已经用完回绝,要么不置可否。”陈无奈地表示,“开业三个月,我们做成的第一笔也是唯一的一笔生意,才1000元。”
很尴尬公司夭折了不敢向女友说
据了解,这个创业团队一共有5个年轻人,除经理陈国民是两年前毕业外,其他几乎全是今年毕业的应届生,年龄最大的陈国民26岁;年龄最小的小卢19岁,1989年出生,也是这个年轻团队里唯一的女孩。“我们都是上世纪80年代出生的人,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梦想,通过双手创造年轻时的第一桶金!”
这5个团队成员没有一个是成都本地人,陈国民来自西安,小卢来自资阳,小孔来自广安,小李来自重庆,小易来自宜宾,他们在成都的时间都不长,用小卢的话叫“人生地不熟,经常迷路”。为了一个共同的创业梦想,他们相聚在成都这个陌生的城市,租住在成都最边远的角落,小卢住在三环路外的簇桥,每天转两次公交车,单程花一个多小时上下班;陈国民住在郫县犀浦镇,每天骑电动车来回。
他们的钱都是向亲戚朋友借的,但是不能说是用来创业,“否则他们会担心的”,“我甚至不敢跟女朋友讲,我现在的公司遇到了困难……”陈国民说。他们都表示,目前都是无偿打工,连车马费都是自己出。但“我们一定要活下去”,现在依然是他们公司每个创业者的口头禅,也是公司口号。
很遗憾年轻人不该打退堂鼓
四川某管理咨询公司的创业顾问刘玉杰表示,“80后”创业群体优势和不足同样明显,他们敢打敢拼,不拘一格,能突破常规,不受经验主义的束缚;同时由于初入社会,实践经验不足,缺少多市场的调查和理解,缺乏充分的策划和推销能力,加上前期准备不足、后期推销受阻,所以创业受挫在所难免。陈国民等人创业受挫之后,在网上叫卖出售公司股份的行为可以理解,但不宜提倡,“年轻人如果遇到挫折,就打退堂鼓,是不具备创业素质的表现!”他们应做市场调查,更改方向。
实习记者王国辉摄影报道
编后
初次创业最忌讳眼高手低的心态。有人会觉得自己不做则已,一做就要做大,看不起小笔的进账,不惜错失很多不错的机会。“80后”创业者尤其要放平心态,要一步一个脚印地迈向成功,要有吃苦精神,学会以小博大,慢慢发展。还要充分做好前期市场问卷调查、行业信息搜集等工作,创业初期,每一个细节都是值得关注和学习的。只有将“雄心、信心、耐心、韧性”结合起来,“80后”才可能真正赚到第一桶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