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观察之孙升亮专栏
备受各界瞩目的“台开案”,在历经5个多月的开庭审理后,日前一审判决结果终于出炉:陈水扁女婿赵建铭因股票内线交易被重判有期徒刑6年。这不仅是台湾历年来内线交易案判决的最高刑期,而且也是首名台当局领导人家庭成员被判有罪,创下了两项台湾司法记录。 从这几天岛内的舆情反应看,各界对此虽然高度关注但却不觉意外,说明这一结果大体上符合了多数人的预期。
虽然从台湾的司法审判程序看,赵建铭最终能否锒铛入狱,要在三审判决之后才能确定,未来还会有很多的攻防与变数,并将经历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但这毕竟跨出了重要的一步,也暂时守住了近来不断受到冲击的岛内司法防线。正是基于这样的认知,岛内舆论才在长长舒了一口气之后,对承审法官表现出来的专业坚持与司法勇气不吝给予掌声。
从今年5月“台开案”因媒体的首先披露而引爆之后,司法在这个特殊的案例中该如何呈现,就成了各界关注的焦点,其结果显然也受到了各种影响力的拉扯。在过去的半年多时间里,这个近来被人戏称为“过去是国民党开的,但现在被民进党关了”的岛内司法,承载了太多原本不该属于它的东西。稍微再往前追溯一下,从这几年台高层一件件“官告媒体”的案件,到围绕“三·一九”枪击案的一系列司法争议,民进党执政后政治力对司法的干预、扭曲,一再地赤裸裸到令人叹为观止的程度。“司法已死”早就成为部分民众激愤之下的无助呼号。
“台开案”所引发的沸腾民怨,无疑是台检调部门在犹豫之下仍采取收押、起诉行动背后的最重要推动因素。但起诉书中所显示出来的“避重(受贿卖官)就轻(内线交易)”甚至刻意切割、保护的思维,却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司法的懦弱与权衡。而从台湾过去的司法实践看,内线交易成案不易、判决有罪更难,舆论不禁担心:这莫非只是一次虚应民意的司法“烟火秀”?由此观之,这样的判决结果可谓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让人窥见了台湾司法的矛盾状态与司法官内心的天人交战。因此,“台开案”一审判决结果对于岛内司法的最大意义是:它是滔滔民意阻挡政治力干预的小小胜利,也让民众对于第一线司法官(并非司法高层,因为他们正代表了政治力的干预)的“抗压性”多了一点信心。
但是,岛内的人们在看待这一结果时,显然更多地把它当成一个司法试验以及观察司法下一步将如何行动的某种征兆。他们的真实心声其实是:赵建铭被一审判刑了,陈水扁又将怎样?他们在欣喜之余留下的疑问也是:司法官在面对更大、更直接的政治压力,更卑劣、更残酷的污蔑手段时,还能在多大程度上维持自己的专业良心,保有多大的“抗压性”?
陈水扁“机要费”案开庭以来的一系列发展,显然加重了人们的这种疑虑。负责该案的公诉检察官张熙怀,正承受着绿营上下从陈水扁本人、民进党当局所控制的法务部门主管、民意代表、媒体名嘴到地下电台的有预谋、有计划、有分工的打击。尽管这种粗暴的操作方式受到了媒体的强烈抨击,也必将招致民意的反弹,但就其短期效果而言,焦点一定程度上已经转移,张熙怀也因不堪重负而生病倒下,主诉检察官被迫易人。这毕竟是有利于陈水扁拖延与脱困的一种变化,虽然未必能改变其大趋势。
正因如此,岛内媒体在对“台开案”宣判大加赞赏之后,很快就把焦点转向“机要费”案该如何演变了。与赵建铭的小案件相比,陈水扁为“机要费案”所设定的“一审有罪就下台”的赌注已大到他输不起、也绝对不想输的程度,无所不用其极地拖延、扭曲甚至露骨地强压,便成为他行事风格下的自然逻辑。就此点而论,司法官在“台开案”中未被击垮的“抗压性”,还能不能抵抗住“机要费案”已显现出来的更凶猛的恶浪,则不免让人存疑。
(作者系台湾问题专家)
本版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