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再过4个月,我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卫星将发射,飞向30万公里外的美丽月球。随着嫦娥一号卫星发射日期的日益临近,那一个个发生在513所的航天故事也更引人关注…… 记者走进航天513所 探访“神七”背后的“烟台造”烟台航天人名扬九州 513所参与全部返回式卫星研制
因为他们,烟台与航天结下不解之缘
因为他们,烟台在中国的航天事业中有了自己的坐标
因为他们,烟台对太空有了一份特殊的期待
1987年2月,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513所搬迁来烟。从此,烟台有了自己的航天事业。
弹指一挥20年。截至今天,513所已为78颗卫星(包括6艘神舟飞船)提供了3000套设备,把烟台航天人的飞天梦想绽放在浩瀚太空。
送78颗卫星上天
载人航天工程、神舟飞船令513所声名远播,但却很少有人知道,513所参与了20年来我国所有卫星、飞船的研制。
513所所长宋黎定介绍,从1987年到现在,513所共参与了78颗卫星的研制任务,卫星涵盖返回式、实时传输型、通讯、通信等所有类型,其中,还包括6艘神舟飞船,共为这些船、星提供3000多套设备,这些设备质量过硬,从来没有出过问题。513所也因此成为我国航天科研领域的重要研究所。
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数字,一个了不起的成绩!
往事难忘。对513所来烟参与研制的第一颗卫星,宋黎定记忆犹新。他说,那颗卫星是我国第一代摄影定位卫星,于1988年8月5日发射。513所为卫星提供的是遥测解调器等重要设备。这些设备的研制,是跨越地域进行的。传输图像设备早在1981年就研制成功,当时,513所还在山西太谷;还有一种设备是在1988年研制成功的,那时,513所已经在烟台安家落户。
由于513所刚搬迁来烟,条件不好,卫星研制充满艰辛。可是,工作人员内心却始终涌动着一股激情,让他们无惧任何困难。他们说:“是参与祖国航天事业的使命感、自豪感在激励着我们。”
飞船最初没他们的份
513所的航天征程,充满坎坷。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研制单位最初并没有513所。宋黎定介绍,1992年,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当时,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在系统内圈定了4个参与载人航天工程的科研单位,由于513所在当时还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科研所,因此,他们没能入选其中。
名落孙山。513所科研人员心情之落魄,是可想而知的。然而,暂时的失利,并没有令这些从不服输的烟台航天人气馁,反而却更加坚定了他们向航天高峰攀登的决心,他们发誓要在载人航天领域谋得一席之位。
其实,早在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前,513所便根据自身实际,率先开展飞船设备的研制。在工程立项后,他们加紧了科研进度,终于在1993年,在国内最早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神舟飞船数管远置单元模样产品。而此时,许多航天科研单位的研制工作才刚刚开始。
产品送到了上级部门,不想立刻被苛刻的专家们一致看好。
就这么着,513所凭着未雨绸缪的“笨鸟先飞”精神,瞄准一流创新,早做技术储备,终于把自己的名字写进了载人航天工程研制单位的名单。
后来,神舟飞船总设计师戚发轫提起此事,就禁不住要竖起大拇指:“了不起,是烟台航天人凭借自身实力画上这个圈圈的。”
跨过坎坷,烟台航天人在中国航天事业中确立了自己的坐标。
513所不断从创新中汲取养料。1994年以后,他们又先后争取到神舟飞船热控制单元、环境检测装置、环控调理电路、轨道舱百叶窗控制器、飞船快速气、液路断接器和发射场无线转发系统的研制任务,每一次,他们都在创新中跨越,在跨越中创新。其中,快速气、液路断接器技术在我国飞行器中是第一次应用。戚发轫接受《光明日报》记者专访时,把这项技术列为神舟飞船要突破的5项关键技术的第一项。>>>寻找烟台骄傲⑤戚发轫:为祖国的“飞天”事业掌舵
过年分了一把韭菜
513所是1987年2月搬迁到烟台的。
来烟后,他们首先面对的就是创业环境的艰苦。当时,所区还没建好,幸福那片白雪皑皑的果园中,堆满了各种物资,那是513所装了37节火车车皮的全部家当。科研人员就在冰天雪地中,搭建起简易板房当作科研室。板房四壁透风,冷如冰窖。有一个细节,让宋黎定记了一辈子:冬天,在板房里,倒一杯开水,要赶紧喝掉,否则,开水一会就会变成冰水。
贫乏的物质生活,对他们来说是更大的考验。在513所至今还流传着“一把韭菜”的故事。搬迁来烟后,513所资金都被投入到科研中,职工福利不免受影响。1987年春节,所里职工的福利只是每人分了那么一把斤把两重的韭菜,1988年春节,职工的过年福利又是这样一把韭菜。
由于环境艰苦,513所成了当时的“反面”典型。许多家长这样教育孩子:“不好好学习,长大了就会像513所人那样。”
一看这阵势,一些新来的大学生不干了,纷纷辞职,“孔雀东南飞”去了。直到多年后的一天,一位“东南飞”的大学生给留下来的宋黎定打电话时,回忆起那段艰苦的生活,还心有余悸:“就凭四壁露风的实验室,就凭一把韭菜也能把卫星送上天?”
艰苦的生活,无论是对肉体,还是对精神都是一种摧残,但又何尝不是一种逆境奋进的砥砺?
“ 东南飞”的毕竟是少数,那些留下来的却个个练就了一身耐风寒的铮铮硬骨。
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513所的科研人员意气风发地开始了航天之路。如今,513所的面貌早已焕然一新,但“一把韭菜”的精神,他们却始终如一地传承了下来,依靠这种不怕苦、敢碰硬的精神,把一颗又一颗的卫星送上苍穹。
今非昔比的巨大变迁,总是令宋黎定充满无限感慨:“苦难,对我们来说是一笔财富,它是绽放梦想的催化剂。”
嫦娥一号整装待发
还没结束卫星发射频繁的2006年,513所又迎来新的挑战———嫦娥一号卫星将在2007年4月左右发射。目前,卫星已研制完毕,正在进行最后的测试,整装待发。
嫦娥一号是我国月球探测工程的首发星。宋黎定介绍,我国的月球探测工程分绕、落、回三个发展阶段,分别为绕月探测、月面软着陆与月面巡视勘察、采样返回。嫦娥一号卫星承担的是绕月探测的使命,卫星以“东方红三号”通信卫星平台为基础,采用三轴稳定姿态控制,星箭分离后,依靠自身动力多次变轨,经调相轨道、地月转移轨道后,最后将进入距离地球30万公里的深空,抵达高度两百公里的极月圆轨道。
谈起发射嫦娥一号的意义,宋黎定打了一个比喻:“前一阶段,我国所有的航天活动,都是在地球家门口进行。而嫦娥一号卫星的发射,则意味我国航天活动走出了地球的院子,去走访邻居。这是中国航天深空探测的开始。”
嫦娥奔月,何等壮哉!
对嫦娥一号,513所人比常人多了一份期待。因为在嫦娥一号卫星中,有多套该所研制的设备。513所是从2003年开始正式研制嫦娥一号卫星设备的,共为卫星提供了几十套设备,包括天线展开控制器、数管远置单元、卫星等效器等。
变幻莫测的深空环境,对烟台航天人来说既是考验,也是一次机遇。对未来的征程,宋黎定充满了希望:“随着嫦娥一号卫星的发射,广寒宫将不再遥远,‘寂寞嫦娥’将不再‘舒广袖’。没准,吴刚还真的会捧出桂花酒笑迎地球来客。”
茫茫深空。那是一片绽放更多梦想的神奇世界!
通讯员 苏雷本报记者 郑野军 摄影报道
[回眸往事]
宋黎定与杨利伟合影
一个人的航天故事
五送神舟入天宫—记513所所长宋黎定
关于他的故事,有很多。
“血染戎衣”就是让人怦然心动的一个。
那是2003年10月,神舟五号飞船发射的日子。
这一天,宋黎定选择了一个独特的地方,去近距离感受神舟飞船。
这也不知是他多少次在巴丹吉林沙漠萧萧的晨风中仰望、凝视那神舟飞船发射塔。作为513所所长,作为一名航天科研人员,他曾多次进入这里执行卫星、飞船发射任务,保留着全所科研人员进入大漠次数最多的记录。地处大漠深处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也因此成为内心深处的一方永恒圣地。
这一次, 他爬上了距离飞船发射塔1500米远的测试大楼的楼顶,他想看得更真切些。
楼上,安装着他们513所的天线设备。当时,他就站在天线旁。
那时,在巴丹吉林沙漠零下的温度中,他只穿了一件毛衣,而楼下的人群都披着厚厚的军大衣,在瑟瑟寒风中,三三两两地挤在一起。
虽然他经历了多次飞船发射,但是,这一次,他的内心却有着一种别样的期待。他的内心一次又一次地升腾起暖流,奔涌,撞击。他说,他感觉浑身都在燃烧。
是什么在温暖他?是已经在飞船中待命的杨利伟,还是飞船上那30多套所里的设备?他说不清楚。
但可以肯定的是,他有着同所有华夏儿女都一样的飞天梦想。
9点整,飞船点火升空。
宋黎定跳跃起来,抱住513所实验室的测试专家王谦,大声呼唤,流出喜悦泪花。他甚至撞到了安装天线的塔架上。
忽然,王谦发现所长的衣服上有殷殷血迹,再一看,他的鼻子正滴着血。苍天白云下,那开在雪白工作服上的红花,是如何温热人们的眼睛。
宋黎定激动啊!
后来,王谦才知道,神舟五号飞船发射前,所长整整一夜没有睡觉。
人们能够想象得出那一夜他那种既紧张又兴奋的心情,也一定能想象得出他所承受的巨大压力。
20年青春岁月,奉献给航天。他为的就是这一刻。这一刻,清贫、寂寞、坚守都有了最有力的注解,都有了最厚重的收获。
洒过汗,流过血。宋黎定说,他只是一名普通的航天人,他只是航天大厦里的一片瓦、一块砖,有许许多多航天人的故事,比他的故事更感人、更让人流泪。
513所在烟参与发射的部分卫星飞船
卫星:
第九颗返回式卫星,1987.08.05,并参与了此后发射的13颗返回式卫星;
东方红二号甲通信卫星,1988.03.07,并参与了此后发射的4颗东方红系列通信卫星;
风云一号极轨气象卫星,1988.09.07,并参与了此后发射的风云、大气系列等气象卫星;
资源一号遥感卫星,1999.10.14,并参与了此后发射的资源系列遥感卫星;
探测一号卫星,2003.12.30
探测二号卫星,2004.07.25
飞船:
神舟一号飞船,1999.11.20
神舟二号飞船,2001.01.10
神舟三号飞船,2002.03.25
神舟四号试验飞船,2002.12.30
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2003.10.15
神舟六号载人飞船,2005.10.12
◎[烟台底片]老洋行,烟台凝固的记忆(组图)
◎ 打开烟台活历史之①安家正:向天再借二十年
◎[烟台底片]福建会馆:穿越百年的文化瑰宝(组图)
◎ 王懿荣:一个王朝的发现与一个烟台人的影子
◎ 冰心 田汉 周信芳影响烟台京剧史的三大名人
◎ 领事馆、老洋行、老教堂…开埠,烟台的城市印章
◎ 盛宣怀:烟台早期工业的开拓者
◎ 烟台老教堂之前世今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