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评·综述

贪官放大阜阳“丑陋”:不要把贪官和阜阳划等号



  胡连松印象

  胡连松经常说,他所有的付出都是为了给930多万阜阳人创造一个“新阜阳”。

  外界对这个全国人口第一大市领头人的评价是:低调而务实。

熟悉他的人都知道,这个人几乎没有什么爱好,工作之外的事情用9个字也许可以总结:看看报、散散步、上上网。

  在阜阳工作5年间,他说,前3年的感觉是特别累,最近这两年要好些,但也不能说是轻松。

  “2001年,我来阜阳任职时,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这里诸多矛盾交织,局面异常混沌。这种状况注定,我们这一届领导班子是来打基础的。打什么基础呢?具体地讲,就是要打好端正党风的基础,打好干部队伍建设的基础,打好优化发展环境的基础。

  “既然是打基础,我们就要少说多干,只干不说,埋头苦干,知耻后勇。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阜阳是全国关注的焦点,在这样的一个局面下,我们这一届领导班子经过多次研讨,最终统一了认识,那就是过去的那种状况不是一种常态。

  但如果我们没有埋头苦干、扎扎实实的工作作风,改变阜阳的对外形象、发展阜阳的经济,又从何谈起呢?这几年来,通过市委、市政府两大班子的共同努力,我们解决了不少历史遗留的问题,风气有了很大的好转,干部作风也有了很大的转变,国民经济实现了两位数以上的增长。不过实话实说,还有很多问题并未得到根本的解决,我们正在想办法找出解决的对策。”

  胡连松承认,6年来改变干部作风,他花的精力最多。他每年必做一件事,就是对党员干部的主题教育活动。

  “胡连松书记推行的这些活动不是务虚的,我们几乎每个人都在这些活动中受到了教育。因为有些事情就发生我们身边,离我们很近,于是我们的感触就更深。”阜阳市一位官员说。

  他另外推行的一个让各级官员触动的行动就是“民意调查”,这成了当地还政于民的最好方法。有人说,胡连松书记之所以推行这个方案,就是希望广大干部都能时刻牢记:无功便是过,阜阳人民期盼你为他们做好事、做实事,千万别做太平官。老百姓厌恶贪官,也不喜欢太平官。

  “前些年,一波又一波的事情就像一块石头一样压在大家心里。”阜阳市政府的一位官员回忆说,有很长一段时间,他走在路上,虽然问心无愧,但总觉得自己被别人在指指点点,尤其是去外地开会,别人一个善意的微笑,他都会联想到自己是不是被讽刺这样的问题。

  胡连松也看出了潜伏在官员心中的这种阴影,于是就提出了“新阜阳”的概念:“就是希望把广大干部从过去的那种阴影中给解脱出来,让他们淡忘过去,重新开始。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我们阜阳的干部不能因此就士气不振了,就感觉低人一等了。”

  胡连松说:“‘新阜阳’概念更为重要的意义,不仅要让百姓和官员树立起信心,也要让外界人看到阜阳未来发展的前景,让他们相信阜阳。”

  商人眼中的阜阳变化

  2006年12月18日,投资商穆建志终于下定决心,在安徽阜阳安营扎寨。吃过午餐,他拿起电话,先给远在山东济宁的家人报了平安,这是他每天都必做的;然后,通知自己在山东公司的两个副总经理立即赶过来。

  穆建志成了“新阜阳”概念的受益人,他说,他也正是奔着这个概念来的。

  打完电话,穆建志一脸轻松,他说,在阜阳国际大酒店陆陆续续住了很长时间,心情一直很压抑。之所以这样,按照他的说法,是因为阜阳这个地方不断有他担心的事情出现,于是就不断犹豫,确定不了投资计划。

  “我们外地投资商,最关注的是一个地方政策的稳定性,尤其是税收政策和对待外来企业的方针问题。我们原来在别的地方吃过亏,一下子赔了上千万。经了解,阜阳是一个最适合我们投资的地域,但我们的考察颇费周折。”

  穆建志所谓“颇费周折”,是他的考察期正好赶上了阜阳的多事之秋。

  2001年穆建志就来阜阳考察投资环境。“当时正赶上肖作新出事,很多阜阳当地的朋友劝我,要是干正经生意,先别来这里,太乱了!”他回忆说,和他一样来这里投资的人还有很多,当时都被吓了回去。

  近两年,虽然还有些担心,但是穆建志越来越感觉到阜阳切实的变化。

  他还记得,前些年,他去跑投资手续,能够一天办的,有些官员要给你拖一周甚至更长时间,没有三番五次地“送礼”和“请吃请喝”,也许就办不下来。穆建志说,当时他心冷得很,于是干脆放弃了投资计划。

  后来,他打听到市委书记胡连松对这件事特别重视。

  一次他看到胡连松在讲话中说:“我总认为,事事都要‘审批’不是件好事,很容易产生腐败,并且让公务员产生惰性,产生高人一等的心理。”

  穆建志随后发现,他所投资的领域,原来需要十几个部门盖章,现在只需要两个部门就可以解决了。实际上,在胡连松的大力整顿之下,当时,阜阳的审批项目从500多项减少到了200多项。

  还有一个让穆建志放心的事情是,他的同乡也曾经在这里投资,和当地一家企业发生经济纠纷,官司打了一年,赢了,但随后的执行陷入难局,对方明明有可供执行的财产,但法院硬是拖着不办,最后几乎将他拖垮。

  商人离不开纠纷,少不了打官司:“如果法院这样,我们在这里求发展的出路就被堵死了。但我还是希望看到阜阳法院在经过‘深刻洗礼’后,能够改变形象。”

  2006年11月22日,穆建志听到一个消息,阜阳市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了对阜阳市中级法院17名庭长、副庭长的任命。当天的仪式上,阜阳市中院17名新任庭长、副庭长进行了庄严宣誓:“重塑法院形象,重树司法权威”成为高频字眼。

  据介绍,该中院新任庭长的平均年龄比过去年轻了1.5岁,新任副庭长的平均年龄比过去年轻了11.5岁。

  在这种背景之下,穆建志终于下定决心“扎根”这里。

  不要把王怀忠和阜阳划等号

  在阜阳采访的最大感受有两点:

  一是这里的官员普遍低调,这使得采访工作进行的异常困难。采访之前,报社领导一再叮嘱,阜阳的过去就是过去,过去负面的事情太多了,我们也应该让读者感受到现在的真正阜阳。但即使记者再三强调这些,阜阳官员依旧对记者退避三舍。

  开始,记者并不理解他们的这种做法,但后来一位年纪较长的政府官员说,他们是被媒体吓怕了。“过去,阜阳某些官员确实很腐败,也发生了不少其他的恶性事件,但媒体几乎‘众口铄黑’,把阜阳整个地方形容成了‘烂窝’!”

  “众口铄黑”是这位长者的发明,记者还是明白和理解他的所指。

  二是阜阳人对阜阳的热爱。

  一位出租车司机对记者说,你看看过去的阜阳,像你把行李放到后备箱,只要下车,行李很可能会被司机拉走。如果你记不住车号,那你就只能自认倒霉了。现在这里治安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你们来阜阳不用担心什么。

  另外,他还强调说,很多外地人一来就问:“你们这里最近又出什么贪官了没有啊?”他就很气愤,干脆以不予回答的方式拒绝。他说:“王怀忠是王怀忠,阜阳是阜阳,不要把王怀忠和阜阳划等号。”法制网记者 张有义


[上一页][1][2][3]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精彩推荐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王怀忠 | 王昭耀

说 吧 排 行

搜狐分类 | 搜狐招商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