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友脖子上挂的i-POD是另一个男生的宝贝
任小冬这几天特别高兴,他那套价格不菲的罗蒙西装在易物网上挂了117天后,终于换来了一个女朋友想要很久的i-POD。
任小冬是个警察,工作5年了,平时不穿警服就套休闲服,那套西装是一年前为了相亲特意买的,如今当年相亲的姑娘已经成了别人的妻子。
思前想后任小冬决定把西装卖掉,苦于没有买家的他发现了一个交换物品的网站。
换物网站就是网友通过网络发布自己的闲置物品,等待别人用自己认可的东西进行交换。国内最早的换物网站是上海商人朱人杰创办的易物网。他这样概括“换客”:换客是指在互联网上交换物品和服务,并享受交换乐趣的人,他们遵循着“需求决定价值”的理念。截至目前,易物网已经有了16万多的注册换客人数,换品总量达到60多万件。
任小冬立马被换物网上各式各样的东西吸引了,他很快注册并给自己的西装拍了照片传到网上,还加上了详尽的物品说明。
接下来便是等待,这117天里,任小冬收到了100多个留言。但最终都没有成功,大部分网友提供的换物没有达到任小冬的心理预期,比如藤条椅、旧沙发、吹风机,“网络交换虽然没有明码标价,但是每个人对自己的换品都有一个心理预期,对方的换品能够达到自己的心理‘价位’,才有可能完成交换。”
罗蒙西装如今的主人是南京大学的大四学生刘垒,为了找工作,他很需要置一身西服去挤招聘会。而i-POD刘垒已经不那么需要了,“用手机听歌也凑合”。
最后一步便是选择交换地点。一个周末中午12点,南京大学门口,任小冬挂着刘垒的i-POD,刘垒拎着包装完好的罗蒙西装,换物就彻底完成了。现在任小冬的女朋友挂着刘垒的i-POD,觉得自己的男朋友是世界上最有本事的人。刘垒说自己一开始也不舍得用自己的i-POD,但后来他也发现,想要换物成功,自己选择的交换物品最好在价格上别跟对方的相差太多,“人家又不傻”,刘垒说。
只要愿意 东北的人参能换到海南岛的海贝
易物网CEO朱人杰说自己当初创办网站就是受了加拿大一个小伙子“传奇般”换物经历的刺激。2005年7月,加拿大青年凯尔·麦克唐纳通过网络实现了用一个回形针换得一套房子居住权的互联网神话。今年4月,作为一则海外猎奇新闻,麦克唐纳出现在中国部分媒体中。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心理专家、华夏心理网专家尹璞说,最初,换客的行为动机很单纯,一方是单纯的理想主义者,一方是具有能力的人帮助他人完成梦想的心理需要。
数据显示,到目前为止,我国网络换物成功的近万个案例中,同城交易占绝大多数。大多数人更倾向选择同城交易的主要原因是基于交易成本的考虑,同时也有能否诚信交易的顾虑。
王冰一个星期前在网上发布了要交换最新诺基亚手机的信息后,收到了70多条交换信息,其中有40多条因为不在同一城市而不被王冰考虑。
“如果不在同一个城市,交换过程不能当面进行,多花邮寄费不说,一旦货不对版很难说清楚。”王冰这样解释。
傻小子凯尔·麦克唐纳的故事传到中国,很多人跃跃欲试。被PK掉的超女选手王晓光化名“艾晴晴”在网上开始了自己的梦想之旅,一时间成了媒体热炒的对象,却因为舍不得把自己换来的两瓶五粮液去换一个想要送酒给爷爷的小女孩的画,而遭到网友误解;“好男儿”宋晓波以沉默使者的换客名悄无声息地来到一个换物网站,拿自己的爱心去交换所有换客的爱心,用一堂手语课唤起健康人对聋哑人士的关爱——人们用自己的闲置物品换来宋晓波的手语课,这些东西由宋晓波交给慈善机构,一个月里,就得到1500多人的响应。
更多的网络研究者认为,随着网络和人们现实生活关系的不断密切,很多现实生活中的行为将会依托网络来进行,网络和现实的界限也越来越模糊。而因为网络的便利,在单纯的物物交换年代商品可选择地域受限、范围太小的问题也得到了解决,“只要愿意,东北的人参能换到海南岛的海贝。”朱人杰这么说。
他们是感性的经济人在交换中寻求乐趣
丁林刚刚来到北京,成为新北漂一族的她迫切想在这个城市里找到自己的朋友,于是她用“跟谈得来的女生逛书店”换“一个好朋友”。上个星期,“换客”给她带来了自己在北京的第一个朋友,一个同样来自外地的北漂女孩——周末。
周末比丁林大7岁,是一家出版社的文字编辑,和丁林一样喜欢买书看书。性格内向的周末,说自己有“交友洁癖”,她对友情的定义很完美,而现实生活中接触到的很多人都是因为各种工作的关系成了朋友,“心灵上的接触太少,酒肉朋友太多”。
“以前也看同事们换过,用来交换的一定是物质的,跟现实生活中互相利用一样简单直接,觉得值就换,不值就等着,都怕自己吃了亏,而丁林的这个提议让我觉得天真新鲜。”周末说,“我喜欢这样天真的女孩子。她让我明白,网络上的相遇有时候能帮助我找到现实生活中的知音。”
尹璞分析说:“很多人带着游戏的心态走进换客的行列,然而除去童话色彩的游戏,有一部分人是在通过网络寻找自己在现实生活中匮乏的东西。通过网络找到、重新体会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情感,这是换客的积极意义。”
易物网的CEO朱人杰也说:“很多换客其实并不是在做一个经济范畴的事,他们是感性的经济人,在交换中寻求乐趣。”
金盈就是典型的感性经济人。她最喜欢的一篇童话叫做《老头子做事总不会错》,说的是丹麦一个农村老头用自己家里的马换烂苹果的故事,老头子用马换了牛、用牛换了鹅、用鹅换了鸡、用鸡换了一堆烂苹果,但是最后老头子回家没有被骂,打赌认定他要挨骂的人输给他112磅金子。
家境富裕的金盈没有什么金钱观念。她喜欢童话里面老头子的可爱,还有老婆子对丈夫的欣赏。她说:“现在人们做什么事情都会考虑值得不值得,其实很多东西是无法衡量的,我家有很多别人送的烟酒,可在我心里这些东西什么价值都没有,带给我的乐趣还不如一本故事书。”
从今年9月开始,金盈已经在网上换出了20多件东西,有人用小时候的贴画本换走了一瓶茅台酒,有人用一件用过的救生衣换走了她400多元的安娜苏香水,还有人拿小学体育课上用的沙包换走了她闲置很久的网球拍……
金盈总是被那些奇特的换品吸引。她说自己不是个理性的人,绝对属于逮到机会就“发疯”的家伙。她说这种看起来不成比例的交换对她而言也是一种心理上的乐趣,她很乐于体会别人那种获得宝贝的感受,如果对方换她的东西有一个特别好的理由,比如朋友聚会、送给暗恋女友之类,金盈肯定二话不说就会答应。
专家分析指出,金盈的这种状态,是她内心交往需求的体现。由于管理制度和文化传统的限制,我国公民中的社会团体还处于不发达的状态,全体国民的“交往总量”比较小。随着网络传播时代的到来,真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越来越少。很多人的交往对象局限在自己的工作单位和家庭之中,交往需求被遏制。但是现在,借助互联网,这样的交往需求正曲折地以交易需求的方式表现出来,网上易物就成了社会交往的代替和补偿。
尹璞分析说,网络能够给予金盈在现实生活中相当一段时间内没有体会到的东西,对陌生人的帮助和梦想的成全,能让她觉得开心。
他还指出,对很多人来说,网络是现实社会的延伸,也有人把网络世界当作现实社会的弥补。这部分人在现实生活中和人打交道的能力较弱,现代生活节奏加快,社会竞争激烈,使得他们对自己在现实生活中与人交往的信心不足。
“随着他们在网络上停留的时间越来越多,通过换客的游戏,陌生人跟陌生人之间的良性接触,能让他们对人性、对生活、对自己与人交往的能力恢复信心。”
尹璞还建议,这部分人可以“把自己在换客上的行动再往前迈一步”,将自己在虚拟世界里建立的信心往现实生活中拓展一步。在现实生活中,主动跟人交流沟通,这对自身生活状态的和谐,对整个社会的良性运转,都有好处。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张晨)转自中新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