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诊者以呼吸道疾病、心梗和脑出血为主,医院出现超负荷运转
昨日,儿童医院急诊注射室,由于打点滴的孩子太多,许多家长只有站在孩子旁边照顾。本报记者 王申 摄
本报讯(记者魏铭言)刚刚过去的新年前三天,京城各大医院的急诊大厅出现就诊者“爆满”,患者家属、医生以及医院内抢救设备都出现超负荷运转的情况。
根据中日友好、友谊、北医三院等医院统计数字看,元旦期间的急诊患者以呼吸系统疾病和心脑血管疾病急性发作为主,从节前大幅降温降雪开始,急诊量一直呈快速增长趋势,到元旦期间,每家医院的日急诊量都达到千人左右,是日常急诊量的一倍;急诊ICU、危重症病房、输液中心全部爆满,随时有病人处在等待状态。
急诊现场20米队伍等待挂号
前晚7时,在友谊医院儿科急诊,等待挂号的病童和家长几乎是“紧贴”着排出近20米长的队伍,孩子哭闹声在诊室内外连成一片。分诊处的值班护士说,来就诊的孩子几乎均是感冒、发烧等呼吸道症状。该护士介绍,“现在排队的人已经少了很多;上午8时到下午6时,分诊量至少有七八百人。”
在挂号队伍末尾,四岁男孩高鹏咳得小脸通红,母亲张女士说,“孩子元旦期间屋内屋外玩耍,忽冷忽热,发起了高烧。”张女士的家就在友谊医院附近,尽管家门口就有虎坊路社区卫生站、天桥医院、陶然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但她明确表示,“在友谊医院看惯了,虽然不是大病,但孩子这么小,还是在大医院诊断、治疗比较放心。”
急诊数据比平日陡增一倍
昨日中午11时30分,中日友好医院急诊科副主任曾庆忙得顾不上喝水,面对记者采访,他第一句用“糟糕透了”来描述元旦期间医院的急诊状况。
中日友好医院急诊分为三大块:儿科急诊元旦期间日接诊量150人左右,以感冒、发烧的孩子为主,而日常接诊量仅有六七十人;发热门诊初诊所有成年发热患者,三天来日均接诊量突破200人;危重症急诊,元旦期间日急诊量在380人左右,远超过日常日均200多人的接诊量,这些危重症患者中,大多都是心梗或脑出血。
“很多病人早上还能正常吃饭,可两三小时后就不行了,如果抢救不及时,将直接威胁到生命。”曾庆说,节日期间病人多到塞满了所有的抢救和观察病房,医生随时要加班,可医院的抢救设备和空间即使满负荷运转还是不够,“如果可能,我愿意直接在地板上开始抢救。”
问题
大医院应接不暇医疗站无人问诊
专家分析事因社区站尚无充足诊断治疗能力,急重症转诊通道尚未建立
一边是大医院超负荷运转;一边是社区卫生站无人问津。元旦期间,多家医院急诊出现爆满现象,多数病人及病人家属称不愿去社区卫生站,“还是在大医院诊断、治疗比较放心”。
昨日下午至傍晚,槐柏树街社区卫生服务站内,很长时间都没有一位病人,医生和护士准备早点下班。他们说,一般都是附近居民有慢性病的,才会来这里量血压、测血脂血糖,或者来开点常用药;如果真是急病、大病,病人家属直接就将病人送往附近的宣武医院,不会来社区服务站。
前日晚间,在天桥医院、陶然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很长一段时间里,也都几乎没有就诊者。在友谊医院发热门诊候诊的李女士说,一天前,她先是去了家里附近的陶然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但那里没有熟悉的退烧药,医生说要打点滴,自己觉得不放心,就来到大医院重新排队就诊。
对此就诊现状,中日友好医院急诊科副主任曾庆分析说,由于目前社区医院没有充足的诊断与治疗能力,加之大医院与社区医院之间尚未建立急重症转诊通道,造成元旦期间,居民无论是患普通的感冒发烧,还是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都直接涌向大医院急诊,造成排队、等待、抢救延时等现状。
本报记者 魏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