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闭幕不久的深圳市环境保护大会,下发了《深圳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环境保护建设生态市的决定(讨论稿)》(以下简称《决定》),该文件将成为深圳市2007年的“一号文件”。记者获悉,在整个生态市创建过程中,深圳市将投入不少于1000亿元的资金用于生态环境建设。
| |
《决定》明确提出了深圳“生态市”建设的目标:到2010年,全市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得到根本遏制,城区内重点河流消除劣V类水体,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环保投资占GDP比重达3%以上,单位GDP能耗控制在0.531吨标准煤/万元以下,单位GDP水耗控制在27立方米/万元以下,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0%以上,污水回用率达到20%以上,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以上,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在2005年的基础上削减20%.到2010年,深圳6区全部建成国家级生态区,不少于40个街道建成国家环境优美城区。到2020年全面建成生态市。
今后不符合环保法律法规和标准的建设项目在深圳可是“寸步难行”。今后凡不符合国家环保法律法规和标准的建设项目,各部门不审批、不批准用地、不给与贷款。另外,对已经建成的建设项目,如果发现环境超标,也要坚决限期改造、整体搬迁、易地发展甚至淘汰关停。深圳市还将提高项目准入的环境门槛,许宗衡要求,今后各区各部门在资本和项目引进中要把环保门槛作为硬指标、硬条件,“坚决不能降”!
深圳市将加快建立“排污者付费,治污者赚钱”的利益引导机制,并奖励治污有效、有功的企业,形成“企业减少污染,企业治理污染”的社会环保格局。针对公众,则要扩大公众“有效参与”,推进市民对环境治理的全过程、全方位、深层次参与。
“一号文件”亮点逐个看
环境分区治理
按照《深圳生态市建设规划》,全市将划分为重点保护区、控制开发区和优化开发区。重点保护区内禁止开发建设除道路交通设施、市政公用设施、旅游设施、公园等四类项目以外的其他项目;控制开发区内,严格控制土地开发规模;优化开发区内,实行集约发展,提升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重点保护区”包括梧桐山、梅沙尖、七娘山、深圳水库、石岩水库、三洲田水库、西丽水库等19个保护区,面积近1000平方公里。
“控制开发区”包括观澜河流域水源涵养区、西部海上田园风光旅游区等5个点,面积近200平方公里。“优化开发区”以现有建成区为主,包括工业区、居民点以及其他城市功能区。
开展排污权交易
深圳将开展排污权交易,加快制订排污权交易政策和措施。
排污权交易是市场经济国家重要的环境经济政策之一。目前,美、德、澳、英等国都已实施这一制度。排污权交易的一般做法是:政府机构评估出一定区域内满足环境容量的污染物最大排放量,并将最大允许排放量分成若干规定的排放份额,每份排放份额为一份排污权。
政府在排污权一级市场上,采取一定方式,如招标、拍卖等,将排污权有偿出让给排污者。排污者购买到排污权后,可根据使用情况,在二级市场上进行排污权买入或卖出。
设生态环境账户和环境会计
深圳将对全市环境资源开展清查和评估,建立生态环境资源账户。每年对全市几个区的生态环境资源存量进行核算,把核算结果作为优化区域布局和建设项目立项的重要依据。
“环境会计”是评价企业或社会环境经济活动以及取得的环境效益,对企业财务成果和社会价值形态的近期、长远影响的一门新兴会计学科。目前“环境账户”和“环境会计”在我国仍处于理论研究阶段,实施起来有许多需要克服的难题,深圳的理念较为超前,其实践必然给其他地方提供经验。深圳将先以辖区为单位,对其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投入进行效益核算,提高生态环境资源的利用效率与效益,并通过生态环境建设实现收支相抵、略有盈余。
治理河流污染
《决定》中关于深圳水环境治理提出的目标是:遏制城市水体的景观和生态流量,实现水体环境质量达标、水环境生态健康的目的。由于深圳市没有大江大河,河流生态自我修复能力较差,因此市内几条重要河流的治理目标是“景观河”标准,也就是不黑不臭。“清源行动”将是接下来深圳市治理河流污染的重点战役,其目的是通过纠正雨污水管错接和污水乱排,提高污水回收率,减少排向河流的污水,以补市内河流自我修复能力差的“先天不足”。
深入开展大气污染防治
国家环保总局要求深圳在“十一五”期间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在2005年的基础上削减20%,因此接下来几年深圳将深入开展以控制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排放为主的大气污染防治。
“一号文件”中明确,排放二氧化硫的重点企业必须配套建设脱硫装置和除尘设施,逐步建设脱氮装置。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全面实施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机动车排放标准,淘汰污染严重的机动车。
建立环保审计制度
建立领导干部环境保护目标任期审计制度,实行年度和任期目标管理,凡在任期内有两年未完成环保目标的,一律不予提拔或重用。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失和环境效益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并把考核结果作为干部任免奖惩的重要依据之一。从2007年开始,市政府每半年公布一次各区万元GDP水耗、万元GDP排污强度、交接断面水质达标率和饮用水源地环保指标。
推动数字化环保建设
继实现“数字化城管”后,深圳将积极推进“数字化环保”工程建设,实现及时统一发布环境数据信息,不断完善全市环境质量监测和污染源监测网络。同时,实施环保网格化管理,实现环境监督管理全覆盖。
增加排污许可证控制种类
深圳市目前已经实施排污许可证,今后将逐步增加排污许可证控制的污染种类,落实排污总量的指标和分阶段削减要求。坚持“超标即违法,超标即处罚”的原则,督促企业按照排污许可证核定的指标排污,对无证排污和超标排污的行为进行严厉处罚,直至吊销排污许可证。
《决定》中还明确,因违法被责令停产、停业、吊销排污许可证的企业,必须由企业法定代表人在新闻媒体上公开忏悔,承诺限期整改,并经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恢复生产。
建环保诚信体系
对企业的环境行为定期进行审核和评估,确定不同的信用等级,制作企业环保诚信档案。对环保诚信污点企业,政府部门不得授予企业及其负责人荣誉称号,不得采购其产品,不得给予各类政府资助和奖励。
市长挂帅抓环保
成立市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委员会,市长任委员会主任,主管环保工作的副市长任委员会副主任。市、区党委每年听取一次环境保护工作汇报。
环保投入成财政支出重点
市、区两级政府把环境保护投入作为公共财政支出的重点,随着经济增长逐步加大环保投入。
市公共财政在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方面适当向特区外倾斜。市财政每年拨款3000万元,用作环保奖励和开展环境科研工作。
加强珠三角区域合作
积极参与珠江三角洲地区区域环境保护协作,加强与港澳地区的合作,以区域环境质量的改善促进生态市建设。(记者曾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