辗转治疗10个月,才发现是职业压力大引发的心理疾病
通讯员 詹祥 本报记者 杨清
早报讯 “孟主任,您好!您还记得我吗?我是那名来看嗓子的女教师,我现在已经完全康复。元旦后又可以重返讲台了,非常感谢您!”昨天第一天上班,杭州第四医院耳鼻喉科孟敏华主任就收到一张寄自江西的贺卡。
初为人母突然“失声”
25岁的小钟是江西一所中学的高三英语老师,工作很勤奋。去年1月,她在当地医院生下宝宝后,声音就嘶哑了,她以为是分娩时叫得比较厉害造成的,休息几天就会好。
没想到,等出院时她的声音还是很嘶哑,说话根本没力气,要面对面,别人才听得清楚她在说什么。对于一名教师来说,嗓子至关重要!小钟到处打听治嗓子的方法,西药、中药都吃了,可嗓子还是嘶哑得很,而且很容易疲劳。
眼看产假就要结束,即将重回讲台,小钟的嗓子却没有丝毫好转。迫不得已,她只能继续请病假。这一治就是10个多月,小钟先后去了好多家当地省级医院,可总是查不出原因。
“是不是生孩子时把嗓子喊坏了?”小钟越想越觉得恐惧,心情也变得越来越沉重,原来开朗健谈的她变得沉默寡言,甚至连说话的想法都没了,似乎就此“失声”了!
失声起因竟是职业压力
去年11月,小钟在亲戚的介绍下来到杭州市四医院。“她刚到时,基本不说话,病情都是家人代说的。”孟主任告诉记者,“我给她做了喉镜,发现她的发音生理结构都是好的,发音条件都具备。其他相关检查也都没什么问题。”
“教师因为工作的特殊性,应该最擅长与学生进行心理沟通,但小钟却不愿意,这显然有点不合常理,是不是职业压力太大导致心理疾病?”细心的孟主任发现这个问题后,简单地开了点治嗓子的药物,重点对小钟进行心理疏导,同时教她自己给喉部按摩。
告知病情、鼓励说话、建立信心成为钟姑娘治疗的“三部曲”。此后,孟主任每天打电话和她聊家常,谈工作,也谈学生。聊得多了,孟主任越来越发现小钟是个事业心很强的人,一直带高三的她因为怀孕中断了一段时间教学,面对越来越激烈的竞争,担心会失去工作。
找到突破口后,孟主任就与小钟单刀直入地聊教师压力问题,并从各种渠道获取信息告诉她,缓解她的压力,最后建议她多回忆教书的快乐时光。
经过一个多月的心理治疗,加上坚持不懈的喉部按摩,小钟渐渐开始说话,从微弱到响亮,从嘶哑到清晰,最后在基本没有药物治疗的情况下,小钟又声如洪钟了!
近五成中小学教师存在心理障碍
小钟的“失声”原因听起来很罕见,但却折射出一个需要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教师职业压力。
2005年3月,国家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对我国部分省份168所中小学的2292名教师进行核测,结果表明,中小学教师心理障碍发生率高达48%,比目前我国正常人群心理障碍的发病率(20%)高了一倍多。
2005年底,杭州市教育工会、杭州市教育研究所联合抽样调查了2000位中小学教师,结果显示,杭州市有13%的中小学教师有心理问题,其中小学教师9%,初中教师15.6%,高中教师13.4%。
其中,最令教师困惑的是职业压力:有76%的教师感到职业压力很大,其中高中教师、男教师、年龄低于40岁的教师、毕业班教师、班主任教师及未婚教师的职业压力尤其严重。
教师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躯体化——躯体疾病增多;强迫——出现某些自认为不必要的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抑郁——对生活、前途逐渐感到没有把握。
全国政协委员陈杰建议,社会各界应高度重视教师的心理健康,为教师营造宽松和谐的心理环境,建立健全教师心理干预机制,定期为教师检测心理状况和心理素质。
|